关键词
论严复的儒学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末流   圣儒   孔教  
描述: 严复作为中国早期接触西方文化的近代进步人士之一,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以及对中国现实进行探索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孟等圣儒思想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儒学末流对它的传授、接受途径不正确
论先秦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朱义禄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先秦儒家以、孟、荀为代表。自秦汉以降一直到两宋,后儒对生态伦理的论述基本上没有超越他们。他们在生态伦理方面的思想,为我们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宝库中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从颜子“复圣”之封号探讨其为学之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正修通识教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回   好学   论语     克己复礼   颜子   孔子   复圣   安贫乐道  
描述: 顏子(註1)是門最好學之弟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卓冠賢科,優入聖域,短命而死,世人與聖咸嘆不幸:顔子沒而聖學亡,誰來續焰? 然顔子之死,聖道果真隨之而遠去乎?後人果真無福與於斯道乎?集衆美
La3Ga5SiO14电光调Q的Nd∶LiYF激光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光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变反射率输出镜非稳腔   TEM00模偏振输出   掺钕氟化钇锂调Q  
描述: 报道了以Nd∶LiYF(Nd∶LYF)为增益介质、用硅酸镓镧(La3Ga5SiO14,LGS)晶体进行电光调Q的非稳腔调Q激光器的脉冲特性。Nd∶LiYF的两按σ偏振1.053μm光的布儒斯特角
清初关中儒学群体与南北学术交流
作者: 原彦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中   儒学群体   清初   南北学术交流  
描述: 从现存经典学术史所呈现的清代学术史面貌来看,清初关中学术无疑处于边缘化境地。但实际上,清初的关中一度成为学术会聚交流的一个中心和清初北方儒学的重镇,在清初的学术界、思想界有过巨大的影响。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当时有许多南方学者如顾炎武、屈大均、阎尔梅、杨甲仁等都曾到过关中。尤其顾炎武一生曾五入关中,经常与关中学者诗酒论学,为一时之盛,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更是有三年多的时光在关中度过。另外还有许多学者虽然没到过关中,但他们也与关中学者有着通信联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人里,有
心灵本体论的重构:唐君毅新儒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兴彬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君毅   心灵本体   道德自我  
描述: 唐君毅(1909~1978)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牟宗三、徐复观一起,被并称为港台新儒家的三大巨擘。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阐释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谋求儒家文化的现代发展之路。与其他新儒家人物相比,唐君毅的思想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于古今中西一切文化形态,他都能肯认其合理地位和存在价值,并努力寻求其融合和沟通之道。而且,他还从对于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上升到对于整体人类文化的关注。正是由于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在其去世后,被好友牟宗三尊称
颂斋书画小记·溥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彗星   心史   作画   溥仪   寿堂   先王   万寿山   君臣之义   大学毕业   北京  
描述: 诸侯也,其于迎立尚曰:‘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是以能三驾服楚,复霸得郑。岂有当乾道潜渊之时,徇小人侥幸之计?怀得国,罔念正名;虞公蒙晋之欺,郭开受秦之赂……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而可以为君者
孟荀对孔子道德修养论的不同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学而求”   “学”“思”并举   道德修养论   “存心”“养性”  
描述: 先秦时期儒家有三个代表人物———、孟、荀 ,他们的道德修养论奠定了其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论的基调 ,但由于他们三人分处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同阶段 ,面临的具体社会情势有所不同 ,导致他们的道德修养论在前
正教合一——南山等石窟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与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石窟艺术   合一   中国宗教史   宋代道教   三教   大足石刻   造像   社会思潮   实物史料  
描述: 、道“三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极为罕见。尤其是石篆山石窟中以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更可谓凤毛麟角。这些造像生动地表明,宋代时期,“、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它为中国宗教史、思想史以及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从儒学“内、外”问题论丁茶山对《中庸》的诠释
作者: 郑吉雄   来源: 第三届茶山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东亚儒家思想历来有两大系统,一系强调内在的心性修养,一系则强调外向的经世事功。在中国,依照宋儒道统说的排序,尧、舜、禹、汤、文、武、周、以迄孟子,奠立了以心性之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孟子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