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礼乐文化下孔子“《诗》教”的体会:以《论语》中的《诗》为考察对象
作者: 李小红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礼乐   "《诗》教"  
描述: ,培养“文质彬彬”的仁智君子。《论语》作为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以“思无邪”来概括《诗三百》的精神要旨。了解孔子“《诗》教”的君子内核,重温逝去的礼乐精神要义,对时下社会有重要的反思陶冶意义。
张凭《论语》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   论语   张凭   玄学  
描述: 东晋张凭《论语》注现存十二条,是《论语》注释史上的重要一环。其《论语》注与秦汉六朝苞咸、何晏和皇侃等《论语》注相比,注释含义独具特色,对之后皇侃注《论语》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张凭《论语》注受到了以
论语》中孔子的对话式教学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孙文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语   教育   孔子   价值   对话式教学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孔子对话式教学产生的背景,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对话式教学思想和实践,力求充分利用其合理成分,进行现代转换,挖掘其现代价值。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孔子的话式教学的背景和对话。我们研究孔子、研究孔子的对话式教学,不能从我们的主观臆想出发。孔子的对话式教学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第二部分:孔子的对话式教学。孔子之所以能够与弟子及门人能够开展和谐的对话,就是因为从宏观背景来看,是官学没落而私学兴起,权力和教育相脱离。从主观方面来讲,主要是孔子具有高超的对话艺术和非凡的人格魅力,病建立了开明和谐的师
王弼《论语释疑》「以无为本」的诠释进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以无为本   玄学   儒学   王弼  
描述: 王弼除了注釋《周易》和《老子》,另外也注釋了《論語》-《論語釋疑》。王弼對《論語》的詮釋採用以玄釋儒的方式,運用「以無為本」的玄理去對《論語》作思想的轉換。王弼首先將《論語》中所說的道轉換為道家本體的道,這是思想最根本的始點,王弼將思想的源頭一轉換,由此所開展出來的整個思想體系也就跟著全部轉換。王弼進一步再將這樣的「道」轉換為「無」,由此建立「以無為本」的思想。王弼將「道」作了意義的轉換之後,接著將有意志的天命說轉換為無意志的天道流行。經由如此轉換,王弼即可建立「以無為本」的天道觀,並由此建立起整個思想體系的立基點,再由此擴展到倫理學及政治哲學的論述。王弼的整個思想體系,可以說是以「以無為本」作為詮釋的基點及進路所開展出來的。
孔子“晚而喜易”与其晚年思想的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周易   郭店楚简   论语   司马迁   性与天道   晚年思想   孔子   子曰  
描述: <正>孔子与《易经》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司马迁提出孔子"晚而喜易"后,孔子作《易传》之说流行了近千年,"先儒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然而,欧阳修《易童子问》的
先秦儒家之宗教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论语   中庸   宗教意涵   大学   终极关怀   精神传统   孟子  
描述: 儒家是不是一個「宗教」(religion),是有爭議性的。很明顯,儒家不是一個組織宗教。但儒家自漢代以來即是「朝廷意理」(state ideology),正如宋儒所強調的,儒家信仰可以安身立命。故同樣明顯的是,儒家是當代西方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所謂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無疑是有深切的宗教意涵(religious implications)。因此我認為把儒家當作一個「精神傳統」(spiritual tradition)是適宜的。在先秦儒中最關鍵性的一個人物是孔子,為我們留下了《論語》,進一步發揚儒家心性論與天道論的是孟子。宋儒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合為四書,再加上《易經》,有豐富的資源可以論先秦儒家之宗教性。
“尊德性”与“道问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博学于文   论语   先秦儒家   朱熹   道问学   道德主义   重要范畴   尊德性   君子  
描述: "尊德性"与"道问学"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集中体现先秦儒家的两种价值追求;至宋代以后成为宋明道学的两个重要范畴。朱熹在《答项平父》中称:"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并在《章句集注》释曰:"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由此可见,"尊德性"在于"存心",保持内心澄澈的道德境界;"道问学"在于"致知",通过探求外物不倦地获取知识。而如何使"尊德性"与"道问学"在儒
戴维先生百日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史   湖南人   论语   帛书老子   浏阳   教育出版社   读书   戴维   文化研究   图书馆  
描述: 2011年12月23日七时五十分,吾友戴维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浏阳中医院辞世,至今日整一百天。惟这百日来,戴维昔日那读书、买书成癖,为著述呕心沥血的种种情形,以及追悼会上亲友为之撕心裂肺、真诚惋惜的情景,至今仍萦绕脑际,时刻催促着我要为挚友写点文字祭奠,或许那样才可多释放一些我痛失良友的悲伤。 我与戴维的初次相识是在1983年的秋天,那时先师邓潭洲先生尚未调回省社科院,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政理室做编辑工作,我则在人民社辞书编辑室。我们都住在上大垅的省出版局宿舍,邓老师住四楼,我在六楼,我就是有一天晚饭后上邓老师家见到戴维的。那时他才十八岁,小伙子高挑清瘦,隆鼻深眼,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通过邓老师介绍,知道戴维也是浏阳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从小偏爱古文,在浏阳一中读高中时就喜欢中国哲学,儒、释、道的书都看;现在在长沙商业财经学院读二年级,专业课之外就到图书馆去借书,目前正在借阅各家关于《老子》的著述。我很高兴能结识这个年轻的读书友,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钻研《老子》,还经常向邓老师请教,书信向任继愈、许抗生等哲学家请益,并开始完成其十五万字的《帛书老子校释》初稿。此后我们竟各忙各的,一别而十多年不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