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异同——以“尊德性”与“道问学”为宗旨
作者: 暂无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修养工夫论   道问学   陆九渊   尊德性  
描述: 朱陆修养工夫论与先秦思孟学派及其继承者理学奠基人周敦颐、张载、二程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朱熹在继承程颐理一分殊与居敬穷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庸》《易传》《大学》《孟子》及周敦颐、张载思想的阐发,从理事并进、知行互发的立场出发,确立了尊德性与道问学并行的修养论。陆九渊远承孟子大体说,近承程颢识仁说,从心即理的立场出发,确立了以发明本心的尊德性统摄道问学的修养论。由此朱陆思想体系中修养论的来源、内涵及路径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修养方法上的易简与支离,修养内容上的践履与讲学,儒学门户上的禅学与俗学之争。其实儒释之辨在于是否承认天理,陆王心学只是将天理收归道德本心,从而将儒家道德心性之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尊德性而道问学”——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修养工夫论   道问学   陆九渊   尊德性  
描述: 朱、陆修养工夫论与先秦思孟学派及理学奠基人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朱熹在继承程颐理一分殊与居敬穷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庸》《易传》《大学》《孟子》及周敦颐、张载思想的阐发,从理事并进、知行互发的立场出发,确立了尊德性与道问学并行的修养论。陆九渊远承孟子大体说,近承程颢识仁说,从心即理的立场出发,确立了以发明本心的尊德性为宗旨统摄道问学的修养论。由此朱陆思想体系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修养论来源、内涵及地位存在差异,并直接导致朱陆易简与支离的教育方法、践履与讲学的教育内容,以及禅学与俗学的门户之争。其实儒释之辨只在于是否承认天理,陆王心学只是将天理收归道德本心,并未丧失儒家的道德本位立场。
儒家学统体用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阳明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体达用   道体   学统   中庸   修齐治平   孔子   天地人   原始儒家   体用   尊德性  
描述: 儒家思想的核心本具有道体与德用两层含义。孔子说《易》有易简、不易、变易三意,不易、易简即指道体,变易指德用。《大学》、《中庸》对儒家明体达用的传统,尤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惟后代学人大多以修齐治平经世致用为信条,殊少究心于格致诚正之道体潜修默证。但尽管如此,儒家传统由于宋明诸大儒的阐发,孔颜心传道体仍得到了开显,体用兼赅的学统亦不绝如缕。当代新儒家的学问走向各有偏差,均应回到道体与德用合一的立场上来重新谋求发展。易言之,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必须体用兼赅。明体达用,依用见体,明体不能不格致诚证,达用则以修齐治平为目的,《中庸》所谓"博博渊泉"的文明成就,必须经此路径始能臻至。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章疏   师心   陆学   儒家思想   先立乎其大   中国气派   鹅湖之会   道问学   为己之学   尊德性  
描述: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正式形成了儒家内部德性与学问的二元张力,延续至今。“尊德性”与“道问学”原本是统一的,可是后儒在不同时代的诠释中各有创建,也各有偏向,到南宋鹅湖之会达到了高峰,后来一分为二。宋代“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明代以“尊德性”为主导,清代是“道问学”为主流,百余年来“尊德性”与“道问学”断裂,时至今日,中国学界总体上仍是偏于“道问学”。笔者认为,应该以中和之道来化解“尊德性”与“道问学”间的张力,寻
“尊德性”与“道问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博学于文   论语   先秦儒家   朱熹   道问学   道德主义   重要范畴   尊德性   君子  
描述: "尊德性"与"道问学"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集中体现先秦儒家的两种价值追求;至宋代以后成为宋明道学的两个重要范畴。朱熹在《答项平父》中称:"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并在《章句集注》释曰:"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由此可见,"尊德性"在于"存心",保持内心澄澈的道德境界;"道问学"在于"致知",通过探求外物不倦地获取知识。而如何使"尊德性"与"道问学"在儒
尊德性而道问学:记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董平教授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今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平   馆员   浙江省   教授   中国思想文化   文史研究馆   道问学   尊德性  
描述: 董平,本名董萍,1959年9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县(今为衢州市),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明人集部主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编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
中庸之道蕴含的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达道   中庸思想   儒家经典著作   蔡尚思   中说   古代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凯洛夫   尊德性   古代教育  
描述: "中庸"在前几十年曾被世人口诛笔伐,蔡尚思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总批判》中说:"中庸思想是骡子,非驴非马;是蝙蝠,以异禽异兽;是两栖,可水可陆。"但其实不然,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儒
马一浮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道   儒佛   文献考据   马一浮   当代新儒家   道问学   学术分科   国际学术讨论会   儒家经典   尊德性  
描述: 马一浮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陈锐为纪念马一浮诞辰110周年,马一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3月16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京、沪、浙等地30余家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发起。杭州师范学院马一浮研究所主办。来自美国、台湾、香港、日本、南朝鲜和大陆的专家学者及马一浮亲友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40余篇。马一浮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他学贯古今中西,思想博大精深,一生以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深究儒、释、道,与熊十力、梁漱溟一起被其弟子称为新儒家现代三圣,周恩来称他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梁漱溟称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贺麟说他"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教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硕果"。此外,马一浮还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大家。由于他长期隐居杭州酉湖,不求闻达,以致为学术界所忽视。会议就马一浮思想的地位、归属、特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现综述如下:(一)马一浮在当代新儒家运动中的地位。许多学者认为,尽管马一浮在思想风格上比其他新儒家更为接近中国文化传统,但他仍然是新儒家的开创者、领袖人物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面临的问题都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畴,和熊十力、梁漱溪等具有
独尊六艺,绾经学与心性之学为一途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   自明诚   尔雅台   心性之学   马一浮   经学   孝经   程朱陆王   尊德性   判教  
描述: 马一浮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他一生以阐释、宏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己任。其主要著述如《论语大义》、《孝经大义》、《观象卮言》、《洪范约义》、《诗教绪论》、《礼教绪论》等,皆为阐释宏扬六经和论语孝经之作,而这些经典是马一浮所指的经部典籍中属于宗经论的经典(其余为释经论部分)。他所著《泰和会语》的主要内容,亦以论证和确立六艺在古代典籍中的至高地位为宗极。由于马一浮对儒学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宗”,并被归入现代新儒学家之列。同时他又有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现代新儒学家的共同特征的地方。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