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北朝至两宋时期买地券文“为佛采花”释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佛采花   佛教葬仪   买地券   三教合流  
描述: "为佛采花"是买地券文中常见的一类文辞,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前后,主要流行于两宋时期,出土材料以今南方地区较为集中。前人的研究将其误解为"入山采花礼佛"这一具体的宗教实践活动,本文联系有关考古资料和文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的发展及图像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陆画   宗教思想   水陆法会   艺术特征  
描述: 水陆画是寺庙中举行水陆法会时在水陆道场中悬挂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发展与兴盛而逐渐完备的。据现有资料记载,水陆法会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水陆画则产生于唐代中晚期,在宋代迅速发展并普及开来
清代东北地区的昭忠祠与旗人入祀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昭忠祠   旗人  
描述: 中国传统社会,官兵为国捐躯,朝廷多有抚恤之举,除恩赏丧葬银两外,对为国惨烈捐躯的将士,或于原籍、或于战殁地修建祠堂,列其牌位于祠内。地方祭祀以褒慰忠魂,以资观瞻。清代昭忠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修的。清军入关,定鼎北京后不久,即供奉祭祀阵亡旗籍重臣。顺治年间,清廷就在京师东交民巷台基厂修建祠寺,用以祭祀以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首的开国功臣。雍正二年(1724年),京师正式修建昭忠祠。至嘉庆、同治两朝,东北地区相继掀起了修建昭忠祠的浪潮。昭忠祠创修与春秋两季致祭所需银两是由专款拨发,祭祀活动由地方官主持,忠烈后裔参加。入祀人群早期以旗籍官兵为主,晚期则旗籍与民籍并存。清代东北昭忠祠的功效主要有三:修建使治所祭典完备,司土之官受益;春秋致祭活动有助于告慰亡灵,激励后继;入祀者的遴选为地方士绅参政提供了机遇。昭忠祠的修建与致祭中,出现了地方政府虚与委蛇、大批阵亡将士未能及时入祀、入祀者事迹失考、发展中失去了儒释道宗教势力之怙恃等弊政。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