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比较神学与中国多元宗教文化:以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关系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儒释道   宗教   比较神学  
描述: 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宗教多样性都已成为一个基本特征。如何理解这一多样性的存在,构建和谐的宗教间之关系,是国际国内宗教人士与宗教学家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西方的宗教学理论比较神学坚持忠于自身传统之上的跨宗教间的深度学习,并以此来发展、深化自身传统,这正是对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互相学习与融合的理论支持与诠释。两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应对当今宗教文化的多元格局提供了智慧和经验。
《老子道德经解》与当代宗教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描述: 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儒佛相释中的文化互益:论晚明智旭的跨宗教经典注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宗教经典注释   以佛释儒   藕益智旭   《大学直指》   宗教对话  
描述: 藕益智旭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精通儒、玄、佛、禅、律、教为其实施以佛释儒的实践提供了保障,由"以儒辟佛"到赞"佛法乃一切诸法之本"的思想转变促使其以佛释儒,从而有《大学直指》一书的问世。《大学直指》一书作为跨宗教经典注释的代表,以佛法释儒家的治世之言,直指心源。《大学直指》一书作为中国处境下的跨宗教经典注释的经典个案,有助于弥补比较神学与经文辩读对佛儒这一对范畴研究的忽视,能为当今的宗教对话提供借鉴之处。
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约》   加拉太书   希伯   汉语神学   基督教文明   杨老师   耶稣基督   经典文本   儒家传统   杨克勤  
描述: 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贺龙的体育情结及其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情结   思想精髓   贺龙  
描述: 根据不同时期,阐释贺龙的儒因缘、个性成因及历史背景对其体育情结的形成和影响,反映了贺龙从小习武强身,投身革命,战胜敌人的终身体育精神,在此基础上凝练总结出贺龙体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建立、发展、繁荣昌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经济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律楚材   国家治理   经济思想   儒学  
描述: 耶律楚材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积极推行“以儒治国”的经济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二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三是限制商人的敛财干政行为;四是利民、节用思想。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担当气魄和实干精神,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封建化,在经济领域为大一统的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跨文化经典文本的诠释:从利安当与《天儒印》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诠释   跨文化   利安当   天儒印  
描述: 利安当是17世纪来到中国传教的方济各会修士。他结合基督宗教信仰,注释了《四书》部分章节,写成《天儒印》一书。本文试图从利安当在《天儒印》一书中的诠释方法着手,分析跨文化经典文本诠释的技术特点和形式,提出文本诠释时的两个极端:相互映照和背离,并认为无论哪个极端,都完成了对原有文化,尤其是自身的超越。因此,文章最后认为,汉语经典文本的基督教诠释,将是卓有成效和意义的工作。
论生态环境置换与族群认同的变迁:以湘西地区的瓦乡人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族群认同   生态环境置换   瓦乡人  
描述: 族群是在跨文化的边界中相互交融、相互对话而产生的群体。由于生态环境的置换,族群认同的核心内容语言、信仰、生计方式随之发生变化。湘西地区的瓦乡人长期在苗族与汉族之间的崇山峻岭与溪流水域中迁徙,其语言表现为佶曲聱牙的非苗非汉的混合语言,其生计方式也由农耕方式发展到捕鱼、淘金、运输等多业并举,最能体现其族群认同的宗教信仰盘瓠崇拜的内涵也发生变化,呈现出儒释道多神混合的形态。湘西地区的瓦乡人族群认同变迁的个案论证了在跨文化的互动与对话中生态环境的置换是族群认同变迁的主要因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