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化构架的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乘教   何晏   魏晋南北朝文化   佛学理论   道教   范缜   佛教哲学   玄学   儒学   构架  
描述: 考察一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显而易见,魏晋南北朝是春秋战国以后出现的又一次转折时期。在这370年中,儒、玄、佛、道等诸家学说,错综复杂地活跃在整个历史舞台上。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经过冲突与较量
略论荀子对儒学宗法理论的革新
作者: 罗祖基   来源: 首届全国赵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家学说在先秦首创于孔子,光大于孟子,因此,后世则概称之为孔孟之道。这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是对西周以来宗法思想的概括,它是以宗法性为其根本特点的。可是,就其社会功能看,在宗法制盛行的时代,这种学说并未能够为当时社会及其国家服务;相反,却在我国历史开始迈进封建社会的时候,它同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结合,并且成为
道教特征刍议--兼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巾起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道教   宗教特征   基督教   玉皇大帝   宗教理论   南北朝时期   伊斯兰教   神仙世界  
描述: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东汉时期逐步形成,在汉末黄巾起义失败后经过一系列改造,终于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道教组织。尔后,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道教和作为世界三大宗
道教养生源流简论(中)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化   导引术   隋唐时期   道教   中国佛教   养生理论   天台宗   养生术   源流   司马承祯  
描述: 了养生的健康发展,但总的来说,隋唐道教徒们仍然对养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隋唐道教养生发展的新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吸收和融合医、佛、儒等各家内容,从而使养生理论和方法更加趋向成熟,一振南北朝后期道教养生走向宗教化、神秘化和繁琐化所带来的颓势,在新的理论基础上推动养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论南朝学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兴旺   国子学   教育机构   教育体制   宋文帝   魏晋南北朝   何承天   学馆   南朝   梁武帝  
描述: 学馆,是魏晋南北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尤其在南朝,学馆的兴起成为当时教育兴旺的主要标志。但这一历史现象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甚至将其与国学相互混淆,以致认识不清其产生的历史意义。因此,有必要专门
千年国粹 一代儒——记爱国学人马一浮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言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马一浮先生去世20年了。回忆20年前在他身边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马一浮是浙江绍兴人,1882年生。他幼名福田,后改名浮,又名一佛,号湛翁,又号蠲戏老人,别署蠲叟,中年时曾号太渊。因为颖悟过人,五六岁已能做诗,又加刻苦自励,好学不倦,遂淹贯群书,自成蹊径。12岁应秀才
日本中世“和歌”理论与我国儒、道、佛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宗教   思想影响   贵族阶级   日本   诗歌理论   幽玄   民族诗歌   《沧浪诗话》   儒家  
描述: 日本的民族诗歌(“和歌”简称“歌”,包括连歌及俳谐)经纪贯之(868?—945?)、藤原公任(966—1041)等人的努力,建立起自己民族的诗歌理论框架。此间,他们在借鉴我国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成就
评《文心雕龙》的“文气”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艺观   生命本体   道家   文学作品   审美活动   两汉时代   高峰体验   情志   颜之推  
描述: ,论文以情志为主;魏晋尚玄,论文以神气为本。仅就魏晋南北朝而言,继曹丕之后,嵇康、葛洪等重神气,裴子野、颜之推等更重情志,前者追求适情怡性之妙用,后者更强调修身养性之功用。而弥纶群言,识昧园通,立论较为持平者,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
扶风法门寺佛骨舍利的来龙去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风法门寺   佛骨   三教合一   道二   道教与传统文化   舍利塔   宝函   汉魏   碎身舍利   僧彻  
描述: 西方学术界曾流行一种权威的说法: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即万物有灵,宗教和科学的世界观。在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正的宗教时代,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教在我们的文化积淀里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宗教在我们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就是无足轻重的。恰巧相反,自汉魏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就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宗教不仅对我国传统心态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文化上的贡献更辉煌灿烂,举世瞩目。因此,不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对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就不可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为此,我们曾先后编辑了"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传统文化"两个专号,使广大读者对佛、道二教有基本的了解;也正为此,我们从本期起又开办"宗教与人生"这一栏目,以便广大读者对宗教文化有更广泛、深入的理解,对宗教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
也评叔孙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孙通   司马迁   秦二世   刘邦   史记   中国封建意识形态   洪亮吉   礼乐   孙氏   公元前  
描述: 叔孙通是西汉初年所谓的“汉家儒”①。对于他的评价历来是褒者多,贬者少,颇有不当。究其原因,这不能不与作为一种非宗教的、入世的儒家学说,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有关。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封建意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