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对比中学习浙江“商”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江西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影响   文化与经济   浙江人   深层次原因   浙江省   党代会报告   共同发展   文化崇尚   主要表现   社会价值观  
描述: 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曾指出浙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深层次原因在于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以商文化为主流的集自强、坚韧、务实、开拓等草根精神于一体的人文思想和社会价值观;而儒文化则是以传统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文化为主流。因此,商、儒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趋利与趋名的差异。商文化崇尚利,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强调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受这种文化影响,浙江人具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他们不以利小而不为,只要有利可图,哪怕一颗赚几厘钱的纽扣,一个赚几分钱的小饰品,也能从中把握商机,发家致富,甚至还做成了全国规模最大、足以辐射到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而儒文化则崇尚名的最高化,主张君子固穷,
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艺术风格   诗文创作   禅宗   柳宗元  
描述: 柳宗元自幼好佛,有其家庭的影响,更与当时社会崇尚佛教以及唐王朝采取的儒、道、释三教调和的统治政策有关。他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并被贬往永州,对佛教禅学崇奉益笃。他既受“统合儒释”思想的支配,也更需要利用佛教禅宗的“心静土静”来排遣身心的苦痛。他的佛教禅学思想对其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在大量的释教碑铭文中直接宣扬佛旨,或以儒释思想相同之处来阐释“统合儒释”的思想;二是在大量“序”“记”类文章中,或“就佛言佛,不入佛语”,或以写景、状物、记事为佐表述禅意,或于辟佛的论辩中论述禅法;三是在一些山水游记和诗作中,显露出禅意。禅宗的“静心”宗旨和空泠静寂、闲淡自然的禅机与禅趣形成了他“旷如”“奥如”、清新峭厉的文风和峻峭幽厉、澹泊古雅、清劲纡徐的诗风。
中国现代化的理性资源——儒学的现代困境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基础   内圣   现代科学   儒学   外王  
描述: 实现现代化是今日中国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源自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方法体系的支撑。在中国人既有的传统哲学资源中,儒门外王之学明显侧重于皇权社会的政治建构,而宋明以来的新儒内圣之学又仅仅落实在主体心性修持的一边,因此都不能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扎根提供适切有效的方法论基础。中国人介绍、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动因只在政治社会层面。但是,自被确立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之后,以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思想精髓的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吸纳与发展西方现代科学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工具。这不但及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目前及今后中国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存活空间。
张謇与中国传统的伦理智慧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世致用   中庸   伦理智慧   佛教伦理  
描述: 张謇的伦理思想既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智慧。张謇对儒家的“中庸之道”终身服膺并身体力行,认为“天下事贵得其中,若趋于极端,往往不能成事”,在处世态度和人际交往上都反映了他凡事把握“度”,不走极端的理性思想和行为;张謇一生崇尚平实精神,对讲究“经世致用”的前辈先儒如汉代的田畴、明代的顾炎武颇为崇拜而奉为师法,这也决定了他的实践具有功用性和务实性的显著特点;张謇虽不信教却敬教,认为传统的佛教伦理道德可以端正世道人心,“济孔孟之教之术之穷”,因而主张“儒言佛言,共相维救”,他导扬佛教,但并没有把佛教伦理道德当成惟一的救世良方而影响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著者文摘]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学   金庸武侠小说   饮食文化   酒文化  
描述: 金庸小说是一个文化长廊,具有民族特色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阴阳八卦,在小说的刀光剑影中熠熠生辉。而儒、道、释、墨、兵、法各家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小说创作的始终。金庸武侠小说只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仅就其中对中国酒文化、饮食文化,特别是江南饮食文化的描写,就让人赏心悦目,虽然在其15部小说里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描写不多,但也足以让人们体会到金庸对中国美食的至高的修为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笑傲江湖》中的论杯和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各种美食的描写,充分让人们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食不厌精的最高境界。
拍后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交额   国际   大厦   天津   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行  
描述: 蓝天国际拍卖行200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12月16日在天津金皇大厦圆满落幕,近700件拍品的总成交额达1266万元。中国书画(一)专场推出书画精品263件,其中包括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诸位大师及溥儒、冯超然、肖谦中、肖俊贤、颜伯龙、启功、王雪涛、陆一非、宋文治等名家作品,这些拍品多以高价位落槌,163件成交,成交率62%。其中任伯年1888年作于上海的《松龄鹤寿》纸本立轴(183×96厘米)自70万元起拍,经多轮竞争,至134.2万元成交;齐白石《山水》立轴(135.2×32.7厘米)自45万元起拍,至104.5万元成交;吴昌硕《菊石》立轴(137.5×68.3厘米)系作者75岁所作,自35万元竞价至92.4万元成交;吴昌硕另一件《三千年结实之桃》(151.4×81。3厘米)以48.4万元成交。齐白石85岁所作《蜻蜓
傅伟勋的生死学与心性论--「以《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死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生死解脱   傅伟勋   第一义   生死学  
描述: 感受直接指涉的是个人主体,由此论述出以个人主体为核心才能建构出所谓心性论的实践功夫。本文试图阐释傅伟勳在生死学建构中的创见及宗教本质的反省,儒释道三在心性论上的共通点及其内蕴的宗教本质,再从傅伟勳
荀子“法後王”说究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法後王   法先王   礼义之统  
描述: 對於未深究荀子思想的人而言,「法後王」說似乎是針對孟子的「法先王」而提出,其實不然。 荀子批評子思、孟子的「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重點不在「法先王」,而在「略」而「不知其統」。因為荀子雖強調法後王,更暢言法先王。而先王、後王的本質同為倫理規範的依據,之所以一分為二,是由於對應的課題不同,永恆不變的道理原則以先王為法,與時俱進的文物制度則以後王為法。 鑑於先秦諸子皆各自稱述上古先王以證成己說,卻不肯定禮義;且俗儒不知尊崇禮義而貶抑詩書,導致接近墨家並趨向流俗的頹風,為振衰起弊,荀子乃轉而提倡法後王,以建立禮義之統。而法後王主張的提出,不僅在治道理想上符合孔子「從周」的理念,且在政策施行上符合因革損益的原則。 由此可見,「法先王」與「法後王」在荀子的學說中是兼容並蓄的,甚至可說,強調後者目的在成全前者。
阮元《畴人传》之科学思想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明末清初及清末是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机,阮元身为清朝大儒,叉生 当西学於中国繁盛之际,其所着之《畴人传》记载了黄帝至清中叶以来中国科学 的生平事迹及研究成果,由此书非但能对中国科学发展有一纵列
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
作者: 刘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认同差异   诗教品质   边缘化命运   新儒学文化派   西方文学话语本土化  
描述: 本文之所以采用了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对梁实秋进行研究,是因为注意到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在20 世纪初期和20 世纪末两次进入中国的特殊文化场景,并由此而首次分析了中国现代新儒学运动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之间直接的渊源关系,从而使以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观照现代文学现象获得合法性和合理性。在现代新儒家们眼中,现代新儒学并不是一个哲学思潮,而是融文学、史学、哲学为一体的文化思潮,这使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不可能再对这一文化思潮视而不见,虽然王富仁等学者曾认为以这一文化视野关注现代文学,会导致本学科的“自杀”,但本文的基本立场
< 1 2 3 ... 62 63 64 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