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氏南宗制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家庙   衢州  
描述: 孔氏宋的主要祭祀空间布局源于曲阜孔庙,而诸如思鲁阁、六代公爵祠、袭封祠等配置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建筑规制.
儒家的民族文化意识及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先秦儒家   民族文化传统   孔子   使命意识   知识分子   儒家文化   民族文化意识  
描述: 本文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儒家自先秦以来为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即儒家自觉的文化使命意识。先秦儒家为维护“周礼”所作的艰苦努力,宋明新儒家“援佛道入儒”的成功经验,以及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初步尝试,都是儒家这种文化使命意识的真实展现。本文认为,儒家这种民族文化使命感,尽管有其保守和封闭的一面,但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绵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本文同时认为,今日中国的知识分子应继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使命意识,为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出不懈的努力
唐宋时期天台山三教关系雏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仙学   天台山文化   佛教   三教关系   三教合一   天台宗   唐宋时期   止观   杜光庭   张伯端  
描述: 天台地处海隅,“所立冥奥,其路幽迥”。但由于它是“山岳之神秀者”,“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因此自东晋名士孙绰写了掷地金声的《天台山赋》之后,高道、名僧、鸿儒争相遨游憩息,弘扬文教。 其实早在三国东吴时代,太常高察隐居华顶,葛玄择址炼丹,赤城、桐柏三所道观和南山六座寺庙的创建,已开天台山儒、释、道共栖之先河。中经两晋南朝,三教尤其是释道迅速发展,为隋唐五代和两宋的三教并峙共荣、互相融摄乃至会三归一奠定了基础。
论先秦诸子文物造型的科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考工记>   孔子   文物造型  
描述: 本文依据儒、墨二的论述,<考工记>的记载及考古资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文物造型方面的科学思想都反映了儒家为统治阶层所需的侈华美饰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克己归仁知言养性”的儒学大师徐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时   知言   朱嘉   时宰   儒学大师   设馆   南塘   门人弟子   真儒   江山  
描述: 徐存字诚,号逸平,家住江山县南塘(今属何家山乡),北宋末宣和年间,从师于福建著名理学家杨时,学成后返回故里,在清湖、南塘等地设馆讲授经学、理学,门人弟子遍及邻近各县,前后计有千余人.南宋初年,徐存作隐者,专心致志于讲授径、理学,在闽、浙、赣一带颇有名气,当时宰相秦桧多次征召为仕,其屡不应,明江山县知县黄伦赞为:“一代真儒,所立之高,殆若凤凰之翔于千仞”.徐存治学谨严,堪称一代宗师
“儒以诗礼发冢”释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描述: 儒学在<庄子>的语言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孔子及其儒家常常成为庄子批判、嘲讽的对象.在<庄子·外物>篇"儒以诗礼发冢"寓言中,儒者被塑造成盗墓者的形象,诗礼成为盗墓的依据.它通过"发冢"的讽刺性场面,颠覆了人们对儒学及其价值信仰的观念,发人深思.
魏晋南北朝出土玉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589年)是各种学科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其根本原因是:秦汉专制主义在这时被削弱和改造,儒术从独尊的宝座上被推倒下来,儒、道、释三并重,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百争鸣的时期
戴本孝与龚半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亡友   艺术思想   画家   金陵   孔尚任   戴本孝   龚贤   石门   扬州  
描述: 戴本孝(1621—1693)字务旃,号贲阿山樵,又号天根道人、迢迢谷老樵、长真璚秀洞大樵夫、碧落精庐主人、守砚庵主等。和州(今安徽和县)西河村人。戴本孝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遗民画家,他虽然生长在和州,其晚年的主要活动地却是在南京和扬州等地;他作为新安画派中的一员,其艺术思想及其绘画渊源却与金陵画坛的盟主龚贤有着微妙的关联。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审美   意境   园林景象   审美联想   审美意象   审美理想   造园家   天人合  
描述: 一、园林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民族性,同时又不乏个体的特殊性。与山水园林为伍者,有不与众谋、全生养性之“道隐”,也有沽名钓誉的“终南之隐”,更多的官僚衙署及皇家园林其实质或许并称不上“隐”,但同为山水林泉之乐。究其根本,“儒隐”也好,“道隐”也罢,所共通的审美理想在于“天人合一”,它是创造园林艺术、园林美的内在依据。
关于马和之《诗经图》的一些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图》   唐风图   马和之   画家   南宋  
描述: 我国南宋初期,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名叫马和之,杭州人,绍兴中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由于他专擅丹青,被误以为南宋书院待诏。马和之画风别具面貌,以兰叶描作人物、山水、庭园、建筑,笔笔灵活,咸以为吴道子之传人。马氏传世之代表作,一致被推崇的是他的《诗经图》若干卷,由末高宗赵构书诗篇,马氏据诗的内容制图,艺林中传为佳话。今天,我们还能见到画家所绘制的《诗经图》,大都是从清乾隆年间内府庋藏的所谓《学诗堂》中散佚出来的,也有未列入《学诗堂》和民间流传的,我历年在国内外见到的作品,画风大致相同,惟逐卷考察,技巧和书法,却有高下之别,且书法中间有避孝宗赵慎名讳的,可知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