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知识经济走向善知识经济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新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善能   故几于道   善信   善时   向善   儒释道   中说   水善利万物   创新传统  
描述: 日新其德的知识创新传统善知识经济跟知识经济是朋友,但是希望比知识经济做得更好一些。经过努力,知识经济会走向善知识经济,这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善知识经济好在哪里?善知识经济有这么一个"善"字。我们要搞知识经济、能人经济、信用经济,不能搞愚民经济、懵懂经济、文盲经济,以及不讲信用的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等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洲,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善"。他也不是随便地、稀里糊涂地反对知识和智慧,他实际上是提倡善的知识,好的智慧,或者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但是需要日新其德,才能光大这个良知,避免知识的负面作用。中国的儒释道,还有医家、兵家,都有提倡良知的传统,都有日新其德的创新传统。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文化   陶潜   王维   儒释道   诗美形态   山水诗   中国古典美学   社会理想   禅宗  
描述: 读王维的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陶潜。其实,陶王间虽见师承之血脉,而情趣却大异。古人以为,陶潜为平淡之宗,王维乃神韵之祖,这也只是给我们以比较的暗示和比较的视角。而读解陶、王二人的生命是空,见其异同及异同的缘源,使我们很自然地对他们各自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基质表现出热切的关心。 中国古典美学,是儒释道三种学术思想合力滋养化育的宁馨儿。自魏晋时起,三教日趋交流、合融,体现出中国文化强劲的揉合力和中国古代士人广阔的兼容性。作为生活于社会背景有着深刻差异的两个时代的陶潜和王维,在他们各自的审美取向中见出了这种融溶的共同特征及其这种融溶生成的驱导,同时,也十分明朗地泾渭出二人对三教的厚此薄彼的自觉倾斜。陶潜仰重守朴含真、恢复自然本性的老庄思想,诗风平淡简古;王维则崇尚空诸所有,还归心源禅趣佛理,诗风空灵虚清。
匡庐山上巢云松——漫说庐山的隐士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居者   隐士文化   唐代诗人   云松   欧阳修   殷周之际   陶渊明   庐山国学   儒释道   庐山  
描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庐山的称颂。矗立于大江南岸、鄱阳湖滨的庐山,千百年来,以其重峦叠嶂、飞瀑流泉、松涛云海、变幻莫测的奇秀之姿,吸引着儒释道宦各界名人,孕育了丰富多彩、风格特异的“庐山文化”,成为我国的文化名山。庐山,同时也是历代隐逸之士乐于结庐栖遁之所,堪称隐士之庐,藏龙卧虎之山。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列有全国二十名山历代隐士表,其中庐山一表收列先秦至清代隐士31人,高居嵩山、衡山、华山、武夷、武当、峨嵋、天台诸名山之首;民国吴宗慈纂修的《庐山志》所列历代名人中,曾隐居庐山者有60余人。其实,如果从上古的匡俗算起,至辛亥革命后挚家隐居庐山松树林的清朝遗老陈三立等,长隐短隐一并计算,庐山隐士大约不下百人。 庐山隐士文化的历史,约略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上古至汉末,这是庐山的古隐传说时期。庐山最早的隐士是传说中的匡俗,俗又作裕、续。释惠远《庐山纪略》云:“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裕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岩岫,即崖成馆,故时人感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民间传说匡俗在庐山遇真人刘越,拜之为师,因得道仙去。这是庐山及其异称匡山、匡庐山由来的较早的传说,在庐山北麓的莲花洞东,遗
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新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儒表法里   儒道互补   文化格局   儒释道   部分质变   传统文化   儒家   新说法  
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格局的概括与表述,历来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儒家为主,道释为辅说;二、儒家代表传统文化说;二、儒法斗争说;四、儒表法里说;五、儒道互补说;六、道家为主干说……等等。陈启智在《东岳论丛》撰文提出一种新说法:儒、法、道、释并行,儒家居中制衡说。文章认为,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无论据儒排
新儒家与老传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家   《新唯识论》   冯友兰   牟宗三   儒释道   一元主义   二十世纪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描述: 一、论时势 先有辛亥革命,后有五四运动,本世纪初之中国,面目颇新。新时代,市井商贾,店里要有新货色,文人学者,心想手追的也是新学问。何以有新?日推陈出新。中国的“陈”无外乎儒释道,其中释与道皆尚出世,不合新风,只有儒,尚可变通为用。熊十力就是在儒释道三家中变通的高手,以《新唯识论》成了体系。又有国学深厚、兼善西学的冯友兰提出“新理学”,得到历史学者钱穆、文化学者梁漱溟等人的呼应,于是新儒家顺势如潮起。 二、看传承 夫新儒家学者甚多,总而言
修真次第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心养性   元神   卯酉周天   文字记载   道家   性文化   直达青   儒释道   分层次   传统文化  
描述: 修真文化(又称灵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实为中华古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修真就已存在。数千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修真中出现众多门派,然不出“儒、释、道”三大流宗。儒曰存心养性,释曰明心见性,道曰修心炼性。在层次上,儒家有圣人、亚圣、贤者之说;道家有五仙之说,即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鬼仙;释家有罗汉、菩萨、佛陀之分。 因各家修炼方法不一样,划分层次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又因门户之见,千百年来屡屡发生孰高孰低的争论,尤其是佛道之间。 实际上早在千年前儒释道就开始交融了。到后
《修真图》指南:金丹九转密持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当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影响   金丹   修持   儒释道   修真   纯阳   指南   圆融   规范  
描述: 《修真图》又称《丹成九转图》,远溯老子、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祖师一脉。几百年来,在丹道界有着深刻地影响,为儒释道三家所推崇。该图是圆融三教的修持规范。
中国文学艺术本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苑出版社   儒家思想   中国   儒释道   文学艺术   本质论   民族特色   文学思想  
描述: 作者 宋效永 学苑出版社1989年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是一个融汇儒释道三家,并以儒家思想为主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错综复杂的集合体。
禅的来龙去脉:禅→气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教文化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特异功能   气功   中国佛教   道教   印度文化   儒释道   宗教   禅定   禅宗   瑜伽  
描述: 一、楔子近年来,一股气功热传遍中华大地,各种功法纷纷出山,大都自称糅儒释道三家精华而自成一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儒之气功是什么?释之气功是什么?道之气功又是什么?这三家气功的精华各是什么?懦、道两家暂且不谈,这儿讲讲佛教之气功。佛教有没有气功?这就是个争论中的问题。“气功”也者,顾名思义,即通过呼吸吐纳,也就是通过所谓“练气”以求达到健体强身目的的一种办法。那么佛教有没有这种气功呢?否定
唐代茶诗选析(之七)──饮茶修身育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茶诗   道德情操   现实主义   选析   江西省   儒释道   《茶经》   育德   韦应物  
描述: 唐代茶诗选析(之七)──饮茶修身育德江西省上饶茶厂吕维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开始和文化界、宗教界结缘,由药理功能、生理功能升华为精神功能,形成茶文化雏型。入唐,茶事继往开来,繁荣昌盛,发展成为一个里程碑。儒释道三教经过长期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到了唐代...
< 1 2 3 ... 60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