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体道”的文学与“说道”的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道”   文学作品   人的危机   自我拯救   才性   精神胜利   道家思想   老庄思想   陶渊明   两汉王朝  
描述: 的不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学作品的现实,而是文学家们的生存现实。 立国四百余年的两汉王朝的走向溃烂.不仅结束了一个时代,而且宣告了士人阶层笃信恭行的在“博施济众”中实现人生的精神实践的破产。帝国对儒术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文学作品   金石之声   人品文品   艺术家   林语堂   品德修养   文天祥   清代文学家   人品与文品  
描述: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林氏虽然深受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这段论人品决定文品的话却与中国传统的儒
对近代太谷学派文学作品的几点原则性看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老残游记》   文学作品   太谷学派   中国封建社会   当代文学   《红楼梦》   原则性   近代文学研究   传道书  
描述: 一,太谷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是儒学的不显传的一派,以儒为本,释道为用。 二、归群宝籍中不少是文学作品。 三、太谷学派文学作品中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代表,是太谷学派的传道书
玄学本末、有无之辨对文学本源、本质论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圣人之道   文学作品   自然之道   文学创作   有无之辨   本质论   玄学   “无”   文学理论  
描述: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哲学思潮。汉末品评人物的“清谈”,到魏晋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通过对有无、本末、才性、言意等抽象议题的论辩,把儒、道两家思想糅合起来,铸造了一套以本末、有无之辨为核心内容的思辨哲学体系,这就是当时被称为“新学”的玄学。玄学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繁琐形式,抛弃了两汉经学的庸俗内容,把“自然”与“名教”统一起来,给当时的思想领域带来一片生机,于是便很快地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第一部断代文学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各类文体   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   作家作品   断代   文学史   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批评   创作思想   内容分析  
描述: 就魏晋南北朝这段文学史来考察,时间虽不及四百年,但就社会思潮来说,儒、释、道俱全;就作家的创作思想来看,从禁锢走向解放;就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由言志到抒情的脉络清晰可寻;就文体的发展而论,各类文体
玄学本末、有无之辨对文学本源、本质论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圣人之道   文学作品   自然之道   文学创作   有无之辨   本质论   玄学   “无”   文学理论  
描述: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哲学思潮。汉末品评人物的“清谈”,到魏晋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通过对有无、本末、才性、言意等抽象议题的论辩,把儒、道两家思想糅合起来,铸造了一套以本末、有无之辨为核心内容的思辨哲学体系,这就是当时被称为“新学”的玄学。玄学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繁琐形式,抛弃了两汉经学的庸俗内容,把“自然”与“名教”统一起来,给当时的思想领域带来一片生机,于是便很快地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评《文心雕龙》的“文气”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艺观   生命本体   道家   文学作品   审美活动   两汉时代   高峰体验   情志   颜之推  
描述: 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古代文论就很重视情、志、神、气等主体因素在审美活动(包括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说来,强调致用的儒家学者论文重视情、志,而追求审美高峰体验的道家学者更推重神、气。汉代尊儒,论文以情志为主;魏晋尚玄,论文以神气为本。仅就魏晋南北朝而言,继曹丕之后,嵇康、葛洪等重神气,裴子野、颜之推等更重情志,前者追求适情怡性之妙用,后者更强调修身养性之功用。而弥纶群言,识昧园通,立论较为持平者,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
日中文学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江户时代   六义   日本文学   日本文化   沧浪诗话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观   比较研究   幽玄  
描述: 序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伊藤仁斋(1627-1705。著有《论语古义》十卷、《孟子古义》七卷,又著《语孟字义》二卷,以反驳宋儒的解释。谥号古学先生)在《和歌四种高妙序》中写道:诗与和歌,一源而殊派,同情而异用。故以和歌之说,施之于诗,靡所不可;以诗之评,推之和歌亦然。两者同条共贯,一一吻合,莫不互相济用也。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日理高妙。出意外曰意高
风教与翰藻——萧统的文学趣昧和《文选》的选文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闲情赋   萧统   陶渊明   非文学   萧纲   文选   选文   裴子野   儒家经典  
描述: 作为一位大选家,萧统的主张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正统文学思想,十分重视“风教”亦即作品的伦理政治教化作用,与其父梁武帝肖衍的崇儒政策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是他十分强调“翰藻”,要求作品有华美的文采。两方面综合起来,即其所谓“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萧统的主张既区别于一味强调思想必须正统的裴子野,也区别于一味讲“新变”、讲“放荡”的萧纲,而与刘勰、钟嵘等比较接近。当然他跟刘勰也有所不同,刘勰厚古薄今,认为近代以来文学日趋衰落,于是反复号召复古;而萧统以为踵事增华,今胜于昔,所以《文选》选文偏详于近代。
读《史记》学写人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学价值   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   司马迁   史记   人物性格   卿大夫   社会矛盾   生动性   人物形象  
描述: 读《史记》已非第一遍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温故如新之感,依然会深深地被它吸引住。它是一部史书,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从读史的角度读吋,每有置身秦汉乃至上古的感觉,因为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