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译作的普世价值与译介的有效性——林语堂编译《孔子的智慧》对典籍英译之启示
作者: 夏婉璐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世价值   儒家思想   林语堂   译介   典籍英译  
描述: 中国的典籍英译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文化自觉”的缺失。大多数译者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忽视了接受方的需求;二、大多数译者将中国经典视为一种历史,在翻译中只做静态机械的复制,鲜有译者根据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受众对中国典籍进行创遣性的二次开发及现代重构。本文以林语堂的编译作品《孔子的智慧》为个案研究对象,考察了林语堂编译《孔子的智慧》的内外动因和具体策略。此外,本文揭示了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及全球伦理背景下,林语堂的编译实践对促进中西文化间的对话交流以及对中国典籍英译工作的启示意义。
著名翻译家沈苏儒在京病逝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家   建国后   浙江嘉兴   翻译理论研究   葛洲坝   自行车   理论与实践   二十世纪   中国建设   总编辑  
描述: 我国著名翻译家沈苏儒先生因病于2009年6月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沈苏儒生于1919年,浙江嘉兴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新闻报》记者,建国后历任《上海新闻》、《人民中国》编辑、《中国建设》编辑、副总编辑。他主持编辑了《中国建设》丛书,负责创办了《中国建设》杂志中文版;采写通讯《从皇帝到公民》、《自行车王国》、《葛洲坝》等;译著有《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突破封锁访延安》、《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等;理论著作有《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对外报道教程》、《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等。
传教士《圣经》汉译的殖民语境顺应研究:以Logos从“言”向“道”转化的历时性诠释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汉译   文化杂合   殖民语境  
描述: 传教士《圣经》译者在前殖民和殖民时期在《圣经》汉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顺应各时期跨文化语境和文化渗透的需要。这种调整主要表现为从早期的佛、道、儒话语以混杂式文化拼贴到后来的去佛化及有机的文化杂合策略。制约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不同殖民语境下《圣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博弈与互动。
索隐式翻译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索隐   翻译   传教士  
描述: 本文评介译界较少提及的索隐式翻译并基于哲学阐释学分析该独特的现象。明清时期以耶稣会士为主体的基督教传教士出于合儒动机,以类似《圣经》诠释学的独特索隐手法,在儒家经典中探求天主教的证据,力图证明中西宗教主体并行不悖,并以相应的理念阐释、翻译儒经。索隐学派经历了滥觞、浸淫与延续三个发展阶段,代表性人物先后主要有利玛窦、卫匡国、利安当、白晋、傅圣泽、马若瑟与理雅各。索隐式翻译引起了古今中外人士褒贬兼具的议论。究其原因,历史背景、知识模块与理念动机的差异造成不同学者对同一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分歧是必然且正常的。索隐派触及了中西文化的内核,平心相待其观点有利于儒家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会通中提升。
探索文化翻译的奥秘——评刘宓庆著《文化翻译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学   原文文本   翻译理论   语言   文化转向   文化信息   文化翻译观   文化心理   论纲  
描述: 关于文化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自古有之,可以说贯穿着整个中西方翻译史。不论是古罗马帝国对希腊作品从奉为至宝到任意宰割的态度转变,还是中国汉唐时期对印度佛经的汉化儒化,其实都反映着一个民族对文化交流和接受的态度。然而文化翻译理论体系的缺失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在言必称翻译研究
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思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理性   诗学理性   中国传统译论   哲学思辨  
描述: 中国传统译论深受儒、道、释思想的侵淫,具体表现为个人经验、实践为中心以及直觉诗性体认的内省式思维范式。就此而言,中国古代译论家关于翻译现象与本质的体味与思考不啻体现了一种人文和哲学的诗性关怀,其认知模式、研究方法、阐述形式以及术语表达,凡此等等,无不透示出古典文论影响的痕迹。鉴于此,认真梳理我国传统译论与儒、道、释文化以及古典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哲学与诗学理性的形而上思辨方法贯穿于整个阐释过程,这一尝试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译论的长与短、巧与拙进行客观的考问,与此同时,这一取道也可望对文学作品中超乎语符的味外之旨的体认与再现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理雅各与《中国经典》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者型翻译   理雅各   《中国经典》   《论语》  
描述: 理雅各的《中国经典》是儒经英译的高峰,至今被西方奉为标准译本。但大陆翻译界和出版界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研究严重滞后。本文拟对理雅各生平译述作一简要介绍,并以《论语》为例,分析其学者型翻译的特色与得失。
论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译余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典故     道家   训诂   中医学知识   修辞     中医英译  
描述: 本文以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的英译为例,论述了中医学知识、成语典故、训诂、修辞、儒释道家等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文章采用了直译、增益、减省、释义、添加副标题等手段灵活地处理各种文化现象,以简洁、明白、通畅的当代英语再现原中文书目所提示的有关古籍内容的信息。
道安:我国翻译批评的先驱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家   佛教史   翻译理论   领袖   佛经翻译   新课题   翻译批评   道安   比较研究   波罗蜜  
描述: 近几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翻译批评,由此可以看出翻译批评似乎还是一个新课题,至少是这方面的力量还很薄弱。然而,我国翻译批评的历史有文字可考者也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早在东晋时代,学识卓越的佛教领袖道安就拉开了翻译批评的序幕,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道安(312—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县境内)。他家世英儒,但生逢乱世,且父母早丧,从小就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开始读书,生性聪敏,过目两遍则可成诵
旅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翻译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皮克   翻译   旧码头   译文   帽子   气温   旅程   火车头   羊毛  
描述: 开往皮克顿的船十一点半钟开。那是个美丽的夜晚,天气温和,空中星斗密布。他们下车走上伸延到海湾去的旧码头,这时水面上刮起了一阵撇风。风儿在凡尼拉的帽子下面飘动,于是她抬手将帽子拉紧。旧码头上很黑,非常地黑。存放羊毛的货棚,运牲口的卡车,高高矗立的吊车,矮矮地蹲在地上的火车头,一一崛立在夜幕之中。不时地,可以看到形似大黑落菇把儿的圆木桩上挂着一盏灯,然而那灯的光线十分微弱,只照亮了自己,样子像是害怕把它那怯儒的,顺抖着的光投到无底的黑暗中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