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论金代女真人对儒家伦理的吸收
作者: 暂无 来源: 满族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代   吸收   女真   儒家伦理  
描述: 金代女真人对儒家伦理的吸收是涉及满、汉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女真人由最初的使用汉语进行女真文化与汉文化交流、互动 ,自上而下地崇拜儒学宗师、学习儒家伦理仪范 ,到最终吸取儒家正统的政治伦理理念以改革金政权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时代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政策、措施。女真族是善于变革并善于创新的民族 ,他们对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的积极变革 ,不仅为他们吸收儒家伦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女真文化儒化的社会历史进程
秦朝时期儒家伦理的潜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梦秦简   儒家伦理   秦朝   法制  
描述: 秦朝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严酷的法制社会,实际上,秦朝时期在法制政治之下,涌动着儒家伦理的潜流.儒家的忠、孝等道德标准仍然是重要价值尺度,是行为选择的是非标准.政治上,秦王朝常以法律为工具在民间推行儒家伦理,实行"教化";要求官吏宽以待民,带有浓重的儒味;对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实行怀柔政策.秦朝礼制中含有立社稷、修宗庙等儒家古制.秦朝,并不是一个失去了温情的时代.[著者文摘]
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收   再诠释   儒家伦理   禅宗伦理  
描述: 本文从礼、孝、忠三个基本的中国传统伦理范畴,考察禅宗伦理中对于儒家伦理的吸收、比较和再诠释,比较儒、禅之间的异同,突显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具体细节,展现禅宗伦理的基本特色。
“全球伦理”构建中的儒学资源
作者: 喻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资源   全球伦理   儒家伦理   宗教发展  
描述: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潮流与客观趋势。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环境危机、文化冲突、人为灾难的危险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如何在多元文化对话的基础上寻求现代人类的道德共识,并建立全球性的普遍伦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全球伦理的构建客观上要求所有民族和文明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而作为世界上五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在外。在儒家思想中,存在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资源,其间充满了处理人与自然、人际、国际关系的公理与智慧,很多可以和时代相契合。本文从解决全球性危机的迫切性出发,选取了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
作者: 韩振华   来源: 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与美德的复兴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实用主义   儒家伦理   角色伦理   德性伦理学  
描述: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复兴。万白安(BryanW.Van Norden)、艾文贺(PhilipJ.Ivanhoe)、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RogerT.Ames)和罗思文(Henry Rosemont,Jr.)《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
三教合一格局下儒家伦理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作者: 杨胜良   徐朝旭   来源: 第21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儒家伦理   民间信仰   道德教化  
描述: 儒教之"教"是教化,特别是道德教化。儒释道的融合,是三家的伦理观念逐渐趋同的过程,在道教的形成、发展及佛教传入、扎根中国的过程中,二者吸收了儒家伦理,最根本的,具有了官方信仰的教化的特性。三教合一,也是儒释道三教民间化的过程,一方面儒释道的神灵被改造成民间信奉的神灵,另一方,民间信仰的被佛、道所吸收,并赋予以教义,被改造成某种形式的宗教,在民间信仰上升为民间宗教的过程中,民间信仰被德教化了,成为儒
明清晋商商政勾连腐败的文化基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政勾连   诚信   儒家伦理   以义制利   儒商  
描述: 明清晋商巨贾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社会存在实体,而是依附明清帝国国家机器生存的商政或政商勾连一体的政治性经济怪物。晋商好儒,但"好儒"的功利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义"与"利"之间存在必然冲突,明清商人所宣扬的"以义制利"并不具有普适价值,事实上他们也没有普遍践行和遵行始终。晋商"商政勾连"违法、"亦商亦官"违制(礼制),是毋庸置疑的;而晋商"助清灭明"恶劣行径更是在根本上冲决了儒家伦理之底线。"儒商"看似高尚的标签,其实"儒"正是明清商业大亨得以与"政"勾连的"共同文化"基础。"儒商"实为愿与官场勾连之明清商人的总概括。此外,"好儒"之晋商常常僭越礼制,崇拜和迷恋儒"士"之奢靡的心态暴露无遗。明清晋商的可敬之处是所谓"诚信",然而他们对于相关方的"诚信"因"人"而异,呈现出的是因"时"便宜、善恶不分、亦善亦恶的多重"选择性"面相。
儒家伦理影响下的汉代民间信仰新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五行   忠孝   汉代   儒家伦理   民间信仰  
描述: 汉之前,民间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崇拜以及对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的信仰。西汉中期后,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儒家伦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便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以儒出仕的官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另一方面是世俗忠孝传说故事和孝感动天信仰的流播。可以说,符合儒家忠孝伦理的神灵成为西汉中期以后民间信仰的新的对象,这是不同于以往民间信仰的新特点。
《周易》与儒家伦理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上根据   思维方式   儒家伦理   《周易》   推类  
描述: 孔子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发挥《周易》而作《易传》,成为儒门传道的依据。孔子看重的并非是《周易》中的占卜,而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富有哲理和给人以方法的书。从儒家伦理理论的建构理路来看,《周易》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这种思维方式叫作“推类”。通过对《周易》中几个卦象的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这种思维方式发挥着儒家伦理的形上根据和立论根据的作用。
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富论   近代化   儒家伦理   明代   商人精神  
描述: 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 ,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 ,大体形成四种看法 :一是全盘否定 ,甚至斥之为“五贼” ;二是部分否定 ,剖析其中的“五贼”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 ;四是逐条分析 ,否定其中的仁、义、礼 ,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 ,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 ,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 ,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 ,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 ,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 ,可以推测 ,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 ,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 ,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