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佛、道的融合与程朱理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时期   道家   原始道教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观念   提倡佛教   三教   程朱理学   儒学   佛教思想  
描述: 程朱理学是地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融合儒、佛、道思想而拼凑起来的新儒学。它系统地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剖析和批判程朱理学,对于认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反动实质,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流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辽道宗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孝严   净土宗   佛教文化   辽王朝   中国北方   摩诃衍   提倡佛教   华严经   佛教发展   辽道宗  
描述: 辽道宗耶律洪基继承了辽太祖阿保机制定的以儒为主、释道并重的治国思想,同时也大力提倡佛教,即所谓“欲使玄风,兼扶盛世”。于是,在11世纪后半叶的北部中国,佛教文化盛极一时,成为自南北朝而后中国北方绝无仅有的现象。
试论唐代儒学的复兴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儒家思想   佛学思想   唐太宗   隋唐   提倡佛教   三教   儒家学说   儒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唐代儒学是我国古代儒学由魏晋南北朝的衰落时期向复兴时期转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儒学,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初步融合的基础上,开始了“援佛入儒”的尝试,并成为宋代儒学新的思想形式的嚆矢。因而唐代儒学的复兴及其演变,是儒学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一) 儒学的演进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过程。它与时代、政治、阶级紧密相连。唐代儒学的历史命运首先可以从春秋至唐这一历史过程中探讨。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至东汉、魏晋至隋唐阶段。不难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政治分裂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短期统一时期(秦、隋)、大统一时期(汉、唐)。儒学盛衰的演变也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时代造就了儒法道墨等流派及其思想家。但一个流派作为统治思想登上政治舞台是在秦,秦尚法家。它用暴力统一了六国,但在统一之后,仍坚
试论梁武帝“三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儒家孝道   三教同源   中国传统   历史影响   三教关系   佛教善恶   提倡佛教   梁武帝   印度佛教  
描述: 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是个帝王兼学者的“特殊”人物,他的“三教”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在佛学上,他倡导涅槃佛性论,中心命题是“神明成佛”说。“神明”并非印度佛教的“业识”,而是中国传统宗教观念中鬼神、灵魂的别称。他的佛学又以论“善恶”为根本特色,并以“忠孝”为善恶的枢纽。梁武帝思想的基本倾向是重视对儒术、经学的恢复和建设,以礼教为治国的根本,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佛、道两教作为补充,但却“不以法妨俗”。他的“三教同源”说以“心”为三教共同本源,以“善”为三教共同归趣。从治国愚民的需要出发,梁武帝以“两界”、“三教”的当然首领自居,依据儒家纲常伦理原则,“创造”地汲取和改造了佛、道两家的义理,在儒、佛融合历史趋势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渤海国的佛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渤海国   地方政权   东京城   建国后   唐朝   提倡佛教   佛教艺术   文献记载   佛像   统治集团  
描述: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王国建立以前,中原的佛教已在部分靺鞨人中传播。建国后,由于唐朝的影响,渤海统治集团重学崇儒,提倡佛教,把佛教做为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工具,不惜人力、物力,大力兴建佛寺、佛塔、佛象,佛教很快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宗教。随着佛教的兴盛发达,唐代佛教艺术也源源不断传入渤海。文献记载,渤海统治者曾塑造精美的金佛、银佛去长安朝觐、进贡。又据不完全统计,仅渤海王都上京龙泉府遗址(今宁安县东京城附近)
一篇批判唯心论的战斗檄文--读范缜《神灭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者   神不灭论   传入中国   提倡佛教   世家   形神关系   南北朝时期   宗教迷信   神灭论   儒家  
描述: 《神灭论》这篇富有战斗性的哲学论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代表作。在这篇著作里,范缜抓住佛教神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捍卫并发展了先秦两汉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来的法家反对佛教唯心主义和儒家天命论的斗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佛教发源于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儒、佛合流,成为当时封建社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