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哲学的根源性重建:读郭齐勇先生《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智慧   中华书局   武汉大学   学术成就   郭齐勇   学科点   中国哲学  
描述: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新近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珞珈中国哲学”丛书,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其中《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书局2008年4月版;下引仅标页码)一书,尤其值得关注。它是郭齐勇先生代表性论文
《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郑玄   孔子家语   孔颖达   大戴礼记   意谓   解诂   君子   校正   大夫  
描述: 夫《大戴》,儒经也。其最佳之注本则为王聘珍之《大戴礼记解诂》,故中华书局刊而布之。余今所校《主言》、《哀公问五义》两篇二十则,即以中华书局印本为底本,于正文之误及《解诂》与各注之非,皆作校正,以求
写给女儿:关于儒释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中庸》   《大学》   女儿   《孟子》   儒释道   《论语》   “四书”  
描述: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仅的学生。这个孔假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是孔子的学生、孔仅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论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
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济济一堂座谈“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专家学者   素质教   文化建设   “法轮功”   历史知识   文史知识   座谈会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描述: 1999年11月2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文史知识》编辑部在中华书局共同举办“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座谈会暨发奖仪式。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白化文、陈平原、岳庆平、阎步克、王邦维,北师大教授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征文情况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教育家   编辑部   张岱年   大学教授   征文活动   文史知识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季羡林  
描述: 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2550年,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从今年5月到8月,共同在《文史知识》上举办了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有奖征文活动。征文活动由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
《淮南鸿烈集解》补正四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唐宋   清代   资料   类书   刘文典   补正   《淮南子》  
描述: 刘文典先生《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综辑清代先儒注语,遍征唐宋类书为佐证,资料宏富,採择谨严,是治《淮南子》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但千虑一失,智者不免,刘著仍多可补可议之处。笔者偶有考索,辄
《南齐书》标点一误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老子注   说卦   周易注   王肃   杂卦   系辞   序卦   经典释文   王弼  
描述: 《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见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其中“《系》说无注”,应为“《系》、《说》无注”。《系》即指《系辞》,《说》即指《说卦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化书》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校本   谭峭   中国道教史   儒言   五代十国时期   如水   宝颜堂   化书   盐邑志林   本亦作  
描述: 《化书》又名《谭子化书》,通常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道士谭峭所著。全书分"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卷,凡一百一十篇。每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主旨多出黄老,而附会以儒言。其行文如水,言质意丰,在中国道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化书》版本众多,常见的主要有《道藏》、《续道藏》、《宝颜堂秘笈》、《盐邑志林》、《四库
写给女儿:关于儒释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外阅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中庸》   《大学》   女儿   《孟子》   儒释道   《论语》   “四书”  
描述: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学生。这个孔伋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就是孔子的学生、孔伋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
从“仁”与“兼爱”的差异看中国古代文学中儒显墨微的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中华书局   生产劳动   平等互爱   统治思想   “兼爱”   孔子   中国古代文学   《墨子校释》   儒学  
描述: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多次将孔墨并称,如“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争士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古谚语“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也将两家并提.足见战国时代孔子、墨子两个学派都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很大的社会势力,他们的学说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汉以后,由孔子奠定基础的儒学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封建时代各个王朝的统治思想,影响遍及各个领域.而墨家,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政治派别湮灭不彰,其思想也长期处在式微状态中.即使在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