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魏晋南朝会研究
作者: 马仲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南朝   会稽四姓  
描述: 本论文以魏晋南朝会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个方面以明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本文第一章介绍了东吴时期会的崛起,着重介绍了东吴时期会与东吴政权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移民、市场与社会流动:清代人口增长的内在动力——以衢州为例
作者: 余欣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   山区开发   造纸   棚民   衢州  
描述: 了地方人口结构的改变。到清末民初其后裔已占地方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衢州的大多数村落也因之变成多混合居住的聚落。
宋太祖文治思想与宋代儒学社会构建
作者: 成建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社会   科举   文治   士大夫政治  
描述: 儒学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标签,它也经历了从衍生到成形的漫长发展过程。如果说夏商周三代孕育了中国儒学社会的胚胎,汉代塑造了中国儒学社会的骨架,那么到宋代经过长时期的过渡和曲折性发展,中国儒学社会的血肉及功能组织得到了全面发育和健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代儒学社会的发展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的必然性。它和宋初提出和一以贯之被推行的文治思想有极大关系。本文试图去建构宋太祖推行文治和儒学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个过程是:首先因为“祖宗之法”在宋代被自觉遵行,文治思想在两宋被一以贯之地执行;其次为推行文治而形成了士大
宋朝建康府学研究
作者: 郑雪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府学   建康   书院   宋朝  
描述: 的来源与支出、管理与经营。第章以宋代明道书院与南轩书院的情况为侧重点,描述了南宋书院的繁荣状况,对建康府学与明道书院、南轩书院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分析。第五章主要是对宋朝科举制度与建康府学之关系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
作者: 刘静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儒学教化   民间生活  
描述: 儒学教化即指儒学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向基层社会渗透,获得其民间形态的过程。明代(1368—1644)儒学教化网络的广阔和严密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其中,官方与民间,社会与个人,文化与生活,精英与民众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复杂地交集在一起,构成一副色彩斑斓的社会历史画卷。论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勾勒出明代儒学教化如何在民间庶民生活层面展开,并寻觅其中的内在逻辑与精神意蕴。 论文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下层社会,将明代基层行政单位——县所形成的教化空间作为观察点,并以地方志为
轴心时代中国“游”的思想:以孔子、庄子、屈原为例
作者: 俞琼颖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漫游   游于艺     逍遥游  
描述: 本文考察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庄子与屈原“游”的思想。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意义、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及本文的目的;第二部分论述孔子“游于艺”的思想;第三部分浅析庄子“逍遥游”;第
传教士诠释策略下的儒学本体论范畴
作者: 陈文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范畴       传教士   《天主实义》   太极   儒学  
描述: 中西文化交流史一直是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学者们通过发掘和梳理历史史实而试图厘清中西文化的同异之处,探寻彼此会通的可能性,目的是能够反观中国文化、找到文化前进的道路。其中,明末清初经由传教士中介肇始的一段中西交通故事为观照这一问题提供了历史之镜:传教士东传到中国的不仅仅是教会的教义信仰,而且还包括意义更为广泛的西学整体。从质测之学到义理之学,传教士用他们自己丰富的西学知识参与到了中国思想史的演进中,为我们的思想进程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其中,又以利玛窦为代表“中国通”传教士们最为著名。他们在仔细研读中国典籍的基
VO2金属—绝缘结构相变第一性原理研究
作者: 韩斌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声子软模     第一性原理   结构相变   声耦合  
描述: 相互作用。论文的主要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对VO2和B4C的研究现状做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论文结果讨论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物理知识。第章的第一节主要
伏尔泰的宗教思想及其与孔子学说的关系
作者: 沈睿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宽容   仁学   自然神论   天命  
描述: 伏尔泰在宗教思想方面是一个中间人物,他站在宗教人士与唯物论者之间,是个自然神论者。宗教人士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并且利用宗教麻痹、愚昧人民。伏尔泰反对这种态度。而霍尔巴赫作为一个唯物论者,则认为宗教源于人对自然的无知。宗教利用人的无知,从神的观念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学说。根据这些学说,今世的生活就可以大大忽略,僧侣和教会则成了人民与上帝之间的必经之路。所以,霍尔巴赫对宗教的起源以及后果分析之后,认为宗教必须被消灭。另一思想家卢梭强调用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理性的论证来领悟上帝的存在,透过对上帝所创造的秩序和自然法
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
作者: 文正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变   儒学   师生关系  
描述: 文章将历史上师生关系的变化置于儒学演变的背景中来考察。在先秦从儒到儒学的演变过程中,儒学吸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两汉时期,儒学宗派化、神学化和政治化,表面上独尊,实际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变为一种服务于皇权的“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在与佛教和道教的纷争、交融中曲折发展。两宋时期,经朱熹之前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后,增强思辨性,以理学的形态出现,更能圆融地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理论体系更为成熟。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影响扩大。到了晚明时期,理学逐渐僵化,走向形式教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