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公元年   婚姻关系   晋献公   少数民族   同姓不婚   外婚制   礼记   氏族   婚姻礼俗  
描述: 在对“同姓不婚”的理解上仍存在着原则分歧。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关于“同姓不婚”的记述以《左传》与礼书为最集中。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男女辨
王弼儒道会通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会通   以无为本   圣人观   王弼  
描述: 王弼将道家本体论引入儒学,建构了"以无为本"会通儒道的玄学本体论;又从这一本体论出发以道释儒,予圣人观以新的解读。通过对"无"与"有"、超越与现实的双向诠释,王弼巧妙地解决了儒家与道家内在的紧张,为魏晋玄学的发展定下了理论基调。王弼发掘儒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本身存在着误解甚至曲解先秦儒学本义的问题,故其会通儒道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因此而饱受诟病,王弼仍不失为魏晋时期创造性融合儒道思想的开拓者。
庄子、郭象圣人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象   庄子   圣人观  
描述: 和超越,而着意于圣人与世无刃、与百无隙的闲恰与自得,他强调圣人要无心以临天下,既内具圣人之德,遗世离俗,又外施王者之政,涉世入俗。庄、郭圣人观的不同,体现了二者思想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援儒入道、以道释儒、儒道会通的学术特点。
莱国姓氏与地望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望   路史   春秋左传   孔颖达   姓氏   文献通考   历史背景   王献唐   氏族   齐国  
描述: (一) 关于莱国的姓氏问题,历代史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路史·国名纪》谓莱为商后之国;郑氏《通志·氏族略》说莱为“不得之国”;马氏《文献通考》云“莱未详”;而而顾氏《春秋大事表》则列莱为“姜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关系之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国历史   思维方式   独尊儒术   统治阶级   儒家文化   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规律  
描述: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总体。同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它的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国文化是复合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文化,同地异时的文化和同时异地的文化,同时并存和互相渗透。由于中国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所以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进一步而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的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就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因此,从根源上看,它不是一根而发,而是殊途同归,是各种文化的大汇合。如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看文字记载便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引起了很大影响,而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渗透、交融。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总体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元融合。但这三种文化成分没得到理想的整合,尤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华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两者是否可以相容,如何调适的问
稷下先生内有无墨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道家   墨子   学派   稷下先生   韩非子   稷下学宫   孟子   后期墨家   儒家  
描述: 宠之”(《史记·孟荀列传》)。稷下先生的顶峰数字相当惊人。司马迁说:“(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田齐世家》)上面说的驺衍等七十六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今人钩辨析,“稷下学宫的学者分别属于儒、道、黄老、阴阳、名辨、纵横、兵等
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振荡式发展   经学   原因  
描述: 我国古代的经学,由西汉今文经学到东汉古文经学,到魏晋“王学”,到南北朝隋唐疏注之学,到宋明义理之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经过了次振荡式发展。造成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需求的阶段性变化
儒佛之争与《书》的崛起--泛论朱子哲学的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佛学   儒佛   佛教文化   使命   华夏文化   唐宋之际   儒学式微   积极入世   学人  
描述: 中国的思想家往往十分怀旧。孔子曾说他好久没梦见周公了,为此十分担心。在周公身上,寄托了他毕生追求的理想。简单地说,这种政治复古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深言之,却未必不是一种文化的忧患意识,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一千多年以后,又有人开始怀旧。天宝战乱之后,国运衰颓已极,学术萧条,儒学式微。帝国的大崩溃使一些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自觉思考自己的使命。宋初五星聚奎,倒也真造就了五大思想家,给中国文化界带来了新的气象。
“儒法斗争贯穿古今论”必须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贯穿   阶级斗争   法家学派   研究历史   地主阶级   奴隶制   农民阶级   儒法   古今  
描述:人帮”这伙穷凶极恶的极右派,为了篡党夺权,机关算尽,手段卑鄙。借研究历史为名,侈谈儒法斗争,大造反革命舆论,就是其反动手段之一。一九七四年江青在天津的一次儒法斗争史报告会上,大谈法家“爱国
儒家廉耻伦理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廉耻   伦理   儒家   核心价值观  
描述: 同仁义礼智信五常相比,廉耻尚不构成儒家伦理之核心,但是,它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儒家主要伦范,同礼义一起成为儒家推崇的"维",并在清代纳入"古八德"而受到儒家和整个社会的遵奉。如果说"廉"是儒学着力阐述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