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从昔日呈坎罗氏族规族例看伦理道德教育
作者: 罗会定   来源: 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呈坎罗氏自未由江西昌柏迁居以来,一直是聚族而居。昔以儒宗、伦理道德为教育的核心, 致以尊祖敬宗、理教礼化、崇尚孝道、民风淳朴,成为徽州的强宗大族。罗氏的封建宗族组织很森严,尊卑分明。从上到下有族长
试论儒家思想对大理洞经音乐的影响
作者: 李福军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大理洞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大理流传甚为久远。大理洞经音乐又被称为、宋宫廷音乐的活化石,它虽源于道教,但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宫廷音乐,江南丝竹乐和民间音乐,并与儒、佛相
略论韩愈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李玉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韩愈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刻苦学儒,能通《六经》、百家学,力主复古崇儒,以儒家正统自居。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儒、佛、道并行于世,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佛教、道教日益膨胀,而儒学日渐衰微,“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宋]陈善《扪虱新话·儒释迭为盛衰》,上海书店 1990年版)。为此,韩愈力斥佛老之说,以期重振儒学,恢复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统治地位。在重振儒学的过程中,韩愈极力推崇孟子,视孟子
明中叶理学转向及其意义管窥
作者: 李延仓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北宋以来,理学家援佛、道入儒,重构儒学价值观,建立儒学道德形上学,这既增强了儒学的思辨性,改变了晋、之后儒学式微、纲常不振的局面,同时也使儒、释、道三教的格局由鼎立向融合转型。理学的“天理”论使
略论厦门金门的朱子文化
作者: 高令印   来源: 第三届闽台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它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须臾分离。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前期是孔子,后期即朱子。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两位巨人。孔子之后的孟子发扬孔子的内圣成德之教,是儒家的正宗。两汉儒生以阴阳、谶纬曲解儒学;魏晋玄家用老庄谈易(释儒),使无、空结合,招致南北朝佛教盛行。到了隋唐,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大都出入佛、道(老),倾国信奉,
宋初百年文道传统的缺失与修复
作者: 张兴武   来源: 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道传统   古代文学   北宋文化   文化复兴  
描述: 经历了末五代持续上百年的文化残毁之后,伴随着北宋皇权政治的重建,因持久战乱而丧失殆尽的儒道文化精神终于获得了重新复苏的机会。宋初百年道学之儒和文章之士虽各有专擅,难以兼得,但他们的努力无疑是文道
漫议实学,兼论全祖望在清实学上的贡献与地位
作者: 袁元龙   来源: 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对“实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何谓实学,顾名思义乃是实实在在做学问,做实实在在的学问, 并通过身体力行,对社会和学术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之谓也。“实学”之称,自古有之,最早可溯源至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心学大师陆象山先生在《三陆先生祠堂记》称:“生平学问唯有一实,一实则万虚皆碎。”又云有“孟子之实学”、“唐虞三代之实学”…。此外, 东汉王充在其《论衡·非韩篇》曾批评苟子的学生韩非“以儒名而俗
中国江南地区与韩国的儒学文化交流——以宋朝与高丽的儒学文化交流为中心
作者: 郑成宏   来源: 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韩国研究丛书之三十八)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韩儒学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其交流形式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自汉朝乃至唐朝以来相互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双向交流与融合,使两国的儒学文化与儒家文明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古代东亚各国相互友好交往的典范。特别是中国江南地区是古代中国文化发达的地区,宋朝时期更是儒学家辈出。根据历史文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与高丽的儒学文化交流比较活跃。本文将主要对宋朝与高丽的儒学文化
“明初三都”都城规划制度的创立与传承
作者: 陈怀仁   来源: 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明初三都”指的是明初营建的三座都城:凤阳明中都、南京、北京。又称“两京一都”,明人则称“国初三都”。我国都城规划制度的创立,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在历经秦、汉、、宋各朝后,进入元代,已基
北朝礼学与佛教心性学
作者: 李书吉   来源: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三礼之学是北朝学术的一个大宗。这里着重提出和讨论的问题是三礼之学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心性学的沟通。或者换句话说,是佛教心性学的研究将礼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峰。二者的沟通有三方面的意义:一、它使佛教中国化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内核部分,二者的结合造成佛、道、儒三教和南北朝两个学术系统的归宗趋势;二、三礼之学与佛教心性学结合而成的礼学系统同其后隋唐以至宋明时期的
< 1 2 3 ... 26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