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周文生平简表
作者: 周七康   来源: 周文纪念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1907年(1岁)6月17日(农历丁未年五月初七)诞生于西康省(现属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城关街书苑巷。原名何开荣,字稻玉,乳名长安。父亲何天枢,秀才,中医,兼营何德盛堂中药铺。母亲张蕴如,略有
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
作者: 张捷夫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办学校,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体系,东汉中央设太学,州郡设地方学。历经、宋、元、明,基本上沿袭汉制。清代的学校,和明代一样,在京都设在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地方设有府学、州学、县学
江西地方志发展历史述略
作者: 张志勇   来源: 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历史   江西   地方志  
描述: 江西是文化大省,历史上曾编修了大量的地方志书,在数量和质量上属于全国前列。江西地方志编修起源于三国吴时期,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志书体例和门类设置不断发展,逐步定型。在明清时期,江西地方志编修达到高潮。进入民国,即便时局动荡,地方志事业依旧有所发展,为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物参考。
朱熹与书院文化
作者: 黄保万   来源: 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书院文化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当时出现了“精舍”和“精庐”。书院一词,始见于唐代,当时的书院只是私人兴举的开蒙教读之所,或是官府藏书和刊辑、整理传统典籍之地。书院作为私人所创办,并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从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当时,全国拥有著名的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阳和石鼓、茅山等六大书院。到南宋,书院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制度之完整皆是空前的。据统计,宋代书院共建173所,其中北宋建37所,占总数的21.39%,南宋建136所,占总数的78.61%。
男科疾病的中医调护
作者: 陈生   王彤   姜琳   陈红   来源: 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第七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峰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日常饮食,各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摄入,足以保证健康,无需药补。金·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指出: "夫谷肉果菜之属,犹之德教也,汗吐下之属,犹之刑罚也。……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如世已治矣,刑措而
“礼”与“法”的现代思考
作者: 王成彦   来源: 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唐律   社会主义   中华法系   儒家   礼与刑  
描述: 对于“礼”与法的关系,儒家有经典的概括;出礼而入于刑。所以“礼”和刑是互为表里的,“礼”更多是从人的内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刑则以外在的强制力来贯彻施行.但是,“礼”与此同时也具有法的效力,如果违背以“礼”的要求则会受到严刑的处罚,特别是在唐律之中,二者的关系已经达到“礼法合一”的高度,这也是中华法系的中心思想。而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法已不存在,法基本上是在西方法律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是否还有“礼”的影子,“礼”对我国的立法是否还有影响等问题,对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很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即从古代“礼”与法的关系到今天法律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研究“礼”的现代法律意义。
道教内丹对佛教义理的融合和发挥初探——以《性命圭旨》一书为例
作者: 傅凤英   来源: 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佛教义理   生死观   心性论   空观   道教内丹  
描述: 至元明清道教史上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自全真道流行以来,“三教合一”学说盛行。特别是中派丹法更糅合了儒、释、道思想,将清修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性命圭旨》是明清中派修道理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方法遞變史略
作者: 鄭傑文   来源: 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早年繼承“官學”系統中“信而好古”的學術理念和“述而不作”的古籍整理研究方法;晚年由於社會政治思想的變化,改為“信古為今”的學術理念和“改作言教”的古籍整理研究方法。西漢起,古籍整理研究方法經歷了五種歷史形態:在繼承孔子晚年“改作言教”的學術方法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西漢今文經學家整理和研究儒經的“大義微言”方法在繼承孔子早年“述而不作”的學術方法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兩漢古文經學家整理和研究儒經的“章句訓詁”方法,魏晉至隋唐經學注疏家們的“書例比證”方法,宋明時期經學注疏研究家們的“意會心悟”方法,清代樸學家們的“書證考據”方法。西學東漸,古籍整理研究理念和方法發生兩人變化:在註釋内容和所用材料方面,受西學“科學”觀念的影響,以科技理論和社會理論來註釋和研究古籍;在註釋表現形式方面,受西學“民主”觀念的影響,以“平民學術”理念指導下的“大眾方法”來註釋和研究古籍。
中华茶道的形成与道家
作者: 丁以寿   程玉华   伍萍   来源: 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饮茶习俗   中华茶道   茶文化  
描述: 儒、道、佛对中华茶道及茶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三者对中华茶道及茶文化的影响并非等同。道家与茶的渊源关系久远,道教与茶结缘早于佛教,道家对茶道及茶文化的影响超过儒家和佛教。两晋南北朝,道家对茶和饮茶功效的认识,远比儒家、佛教深刻。道教徒、玄谈名士、隐士之流对茶的宣扬,促进了饮茶的广泛传播和饮茶习俗的形成,也为茶道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唐代,隐士陆羽著《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基础。道士常伯熊对陆羽《茶经》进行广泛润色,促成“茶道大行”。 道家学者李约、隐士卢仝等进一步推动了茶道的发展和传播。可以说,中国茶道是在道家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略论则天武后在政治上对祭祀礼仪的利用
作者: 金子修一   常伯工   来源: 国际武则天学术讨论会暨武则天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则天武后,毋庸赘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且她建立周朝时,唐朝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因而,武后在漫长的时间里,一步步谨慎而脚踏实地地走向皇帝宝座,在此过程中进行了种种政治及宗教上的宣传。其中她尤重佛教信仰,特别是利用《大云经》将自身比作弥勒降生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另外,建立明堂并命薛怀义在该处举办无遮会,也与她的佛教政策相关连,这很引人注目。但是,武后在佛教以外的儒教上利用传统的皇帝祭祀礼,便不那么广为人知了。而明堂本来是来自儒教的建筑。本文即总结笔者过去对则天武后的皇帝祭祀研究的结果,并试图据之弄清武后为使自己统治合法化而利用皇帝祭祀的史事。
< 1 2 3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