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人格魅力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魅力   苏轼  
描述: 苏轼是一位具有丰富、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文化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并加以有机组合与融会,他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虽仕途坎坷仍持志不改,又由于浸染佛、道的思想而达成外儒内道的和谐,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与和谐人格境界的审美维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维度   和谐人格境界  
描述: 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观照过程、桃花源理想与博爱情怀。
阿Q形象与汉民族文化人格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化人格   价值尺度   契约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探求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指出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人格,进而剖析了这种文化人格来自儒、道等诸家思想的根源,并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点明了荡涤旧思想、建设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君子通大道 无愿为世儒―以诗歌形象透析曹植的儒家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儒家精神   曹植   艺术形象  
描述: 曹植诗歌塑造了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无论是游侠儿,还是游子、弃妇、思妇等,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思想状况都不一样,但却都生动形象,而又有着内在的情感同一性,蕴涵着曹植深厚的儒家精神。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文化人格的分裂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圣叹   文化人格   <水浒>  
描述: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极其复杂,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义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一颗敏感的心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追逐.
我们在今天为什么有很多的忧烦?: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西南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判断   盘古   社会规则   庄子   孔子   人格   人生   两岸   儒家   快乐  
描述: 很多朋友在去年看我讲《论语》,这几天正播出我讲《庄子》,问我说:儒家和道家这不矛盾吗?你为什么要把这两家放一起讲呢?其实在我看来,我们真正想要获得心灵的通透解放就要从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的价值判断中挣脱出来。什么样的人格是快乐的?我们怎样才可以不陷入忧烦?儒与道对此有一种殊途同归的判断。
从阮籍与嵇康游仙诗的比较看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嵇康   超脱   阮籍  
描述: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注重导源于儒、道的理想人格设计。当这种设计受挫时,不同历史时期对儒、道的侧重又有所不同。而身处战乱的阮籍、嵇康,他们更多的是从道的思想出发,试图由否定现实而寻求超越,从而建构起一种超脱的理想人格。
论儒道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以司空图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人格   道家   儒家   自然人格  
描述: 儒、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类不同的经典,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特质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本文试图以司空图为例来论述在儒道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
"从习气中解放出来"——马一浮儒学的系统性格及其旨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主义   接续圣贤血脉   气质之偏   物欲之蔽   回向生命   习气   回向原典  
描述: 马一浮一生以儒为宗,贞守儒家义理.接续圣贤血脉于垂绝是其儒学的整体性关注、以儒为宗思想的时代性表述,亦是他晚年萦绕不去的关怀.综会<六艺>于一心的本质性格、内容总纲,指示回向原典、回向生命以接续圣贤血脉的正路,以"去除习染"充实宋明儒"变化气质"核心课题的工夫论纲领,破习以见性,形成马一浮儒学的系统性格.配合着以儒释儒的诠释性格、经学形式与诠释语言的古典形式,所呈现的面相与立场,是一典型的传统主义,亦可权说为一原典主义.他特别强调去除习气(习染)的为学工夫,认为"从上圣贤,教人识取自性,从习气中解放出来".他的习气概念概括了"气质之偏,物欲之蔽"而有七层涵义,且以私见之蔽或知见障为习气之深者."变化气质之偏"则又是他讲及"变化气质"时的实际概念.他总判习气是心中之夷狄,埋没本性之具.他判"今人类只在习气中生活".马先生为儒之狷者清者,不跟着举世风靡的习气走.他的传统主义的立场是对"举世风靡"的存在的超越,亦是对"举世风靡"超尘拔俗之"慧照内发".马一浮儒学所透射出来的一个文化深意要义是人生不能建立在习气上,人类社会不能建立在习气上,世界不能建立在习气上.
儒与道是中国人的“人格两岸”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与道是中国人的“人格两岸”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