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儒学复兴
作者: 肖仕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代哲学   儒学   儒家  
描述: 西周后期以来,贵族社会衰落,原为旧贵族所拥有的上层社会位置为平民所获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出现平民化走势;立政之初,当时的社会上层在成分来源上普遍出自平民,社会平民化的历史走势被推向顶点;在往后
《新语》与汉代儒学制度化
作者: 徐平华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语》   无为   儒学制度化   儒学意识形态化   陆贾  
描述: 统一思想,探索儒学与初王权的磨合,而儒学制度化的过程也是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三、从陆贾到董仲舒——汉代儒学制度化的
面对儒学
作者: 李兰芬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儒学   王弼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对王弼玄学的重新解释,提出对魏晋玄学与儒家思想关系的新看法。论文拟由六个正文部分及一个附录组成。 绪论:概述论题的切入点、设立本论题的意义、各章摘要、仍待深入的问题等。 第一章:讨论与王弼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汉儒政治理论及汉魏清谈,对儒家思想发展所起的... >> 详细
网络孔子学院与国际同类网站的对比研究:以教学与文化传播功能为主
作者: 高晶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孔子学院   教学功能   歌德学院网站   文化传播功能   塞万提斯学院网站  
描述: 国家办创办的网络孔子学院于2008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虽然已有了数次的全面改版和升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汉语传播平台,但网络孔子学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孔子学院与歌德
扬雄《法言》的儒学视界
作者: 解丽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扬雄   《法言》   儒学  
描述: 扬雄在晚年由变儒到醇儒的学术转向决定了《法言》的儒学视界。《法言》之法是他通过审视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与秦汉思想的变迁得出的,言是一种语言学策略,扬雄借此确立了圣人之道的权威性,保证了《法言》为世立人极的有效性。《法言》中扬雄为变儒的思想特征不主要是儒道互补,而是摄法入儒,儒法互补。 《法言》的儒学视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主旨的思想建构。扬雄提出了以人占天的天命观与善恶混的人性论,凸显了五常之本的孝道,构建了贯彻孔孟道德理想主义的历史人物志。另一方面是以独尊儒学为取向的价值评判。扬
孔氏穆斯林:实践与诠释中的儒回
作者: 杨德亮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氏穆斯林   儒回   诠释   实践   伊斯兰  
描述: 孔氏穆斯林,一方面比较特殊,他们大都声称是孔子之后,按照孔氏字序行辈取名,或者在《孔子世家谱》编修活动上积极参与,以穆斯林自居,实践着伊斯兰教的功课和信仰,对孔氏家族和回族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现象;孔氏穆斯林一方面又不特殊,在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北京、辽宁等地都有分布,是组成纷繁多样的汉语穆斯林社会之一部分。文中的“儒回”,既是孔氏穆斯林,又指称汉语穆斯林。通过对甘青交界的一个村落之孔氏穆斯林,进行微观的经验观察后,我们发现,穆斯林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诠释重构了历史记忆,诠释过去是为了现在的实践。实践与诠释的不断互动和调适,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日常人伦实践中,运用诠释解决了信仰与人生中的问题,并使信仰与人生融合。而且,在诠释指导的实践中,又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传统,从而使伊斯兰和穆斯林社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对伊斯兰教义和经文的不同诠释,导致了不同的实践方式,进而在不断的实践与诠释中,形成不同的边界,最终导致不同的宗派以及宗派中的支派产生。分门别派是伊斯兰世界甚或宗教世界的普遍特点,正如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特征一样。穆斯林社会甚或整个人类社会,都应该正视文化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样”是天道,包容“多样”是人道。通过对微观伊斯兰社区的经验研究,我们看到,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套实践的知识体系。伊斯兰自身具有的强大诠释空间,以及实践时空的丰富多样,都使“多元伊斯兰”成为可能。伊斯兰在中国的不断实践和诠释,不但使“中国伊斯兰”成为一种社会事实,而且造就了独特的儒回现象。汉语穆斯林不但用自身的实践,展现了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之历史和未来的动态对话,而且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活态的案例,成为当下文明对话的一个文本。
儒学发展视野中的《大学》研究
作者: 李萍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书   《大学》研究   儒家  
描述: 《大学》是儒学的经书,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本文考察《大学》和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的关系,探讨《大学》在儒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大学》是秦汉之际无名氏的作品,该书体现了先秦人文主义精神,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综合与创新。宋明理学家推崇《大学》,将它作为拒斥佛、老之学的武器,视之为“初学入德之门”的经书。《大学》为理学战胜佛、老之学恢复儒学传统名教正统地位作出贡献。
贾谊儒学思想初探
作者: 管丽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制   “治”民   育人   融合  
描述: 理论为纬进行架构。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又在从侧面证明贾谊思想为儒学,形成隐含于整篇论文中的又一线索。文章以初社会状况为背景,以《新书》为基础,对贾谊儒学思想进行概括,将贾谊儒学定位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