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人格与意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民族精神   中国艺术   演进过程   意境   人格   传统道德精神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中国艺术原创价值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艺术画种,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理念独特、内涵深刻的美学思想,同时也由我国的儒释道哲学衍生出具有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体现人生态度的价值观。纵览中国的绘画史,举凡造诣精深、格调高雅的国画
中学文言文在教学中的批判与继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中学文言文教学   深刻影响   中学语文教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有100多篇,从其中反映的历史来看,自先秦到明清,绵延数千年,可以看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史;从反映的内容看,汇集有儒、道、法、墨、佛诸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可以说,这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
竹下,古琴的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琴声   流传   民族精神   琴人   影响深远   工具   审美情趣   古琴   传统文化   历史悠久  
描述: 琴,又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几千年来,琴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并以其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琴操》云:"昔
日本武士道的源流及其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亚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士道   平安时代   道德规范   道德体系   民族精神   演变   日本   源流  
描述: 武士道是平安时代随着武士集团的形成而产生,兴盛于镰仓时代,成为日本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它是日本这块土地孕育的独特的道德体系。它的形成受儒、佛、神三家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演变。
施甸洞经音乐的源流及谈演习俗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音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尺谱   民族精神   民间音乐   洞经音乐   道文化   道教音乐   文化财富   宫廷音乐   源流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描述: 云南保山施甸洞经音乐,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施甸县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施甸洞经音乐不仅结合了儒、释、道文化的精华,也涵盖了民间音乐的成分,是施甸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很多学者将洞经音乐与丽江纳西古乐、江南
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新笔记小说   民族精神   新时期文学   毛泽东   贾平凹   文学的民族性   新中国文学   大众化   新时期作家  
描述: “十七年文学”中大众化与民族化的一致性。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文体的继承与创新上体现出的对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追求。“‘文革’文学”的旧体诗词、“探案故事”中的民族性的体现。新时期文学中
精神的围城与超越:作品角色蕴含着的宗教意义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庄之蝶   民族精神   文学作品   宗教观   宗教意义   三教合一   中国宗教   宗教崇拜   悲剧性格  
描述: 精神的围城与超越──作品角色蕴含着的宗教意义研究沉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只有道教是士生士长的宗教,儒学不算宗教。但是,对于人生根本意义投入了关注,指导甚至统摄的儒学,在实际上,早已被人们当作理想宗教信奉、崇拜并且践行。儒,便成了准宗教。汉以后,佛教传入...
浅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民族   学校道德教育   民族精神   韩国人   韩国社会   儒家思想   礼仪教育   韩国学   儒家伦理   学校德育  
描述: 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6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而这种伟大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民族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他人   继承与弘扬   道德规范体系   仁爱精神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将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一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儒家创始人孔丘对仁有过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赋予仁以丰富的道德内涵。《论语》一书,讲仁字多达109处。仁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智勇毅。如“智者利仁。”仁者必有勇。”包括克已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包括刚毅木讷。“刚、毅、木纳近仁。”包括牺牲精神。”志出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括正派耿直。“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括言语谨慎。、“仁者,其言讱”包括先难后获。”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人类美德及其道德规范。因此,仁被视为“全德之称”。
儒、道、佛的融合与超越——《红楼梦》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红楼梦》   贵族家庭   富贵场   温柔乡   时代精神   人类精神      
描述: 于生命之美的毁灭。这些又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真、善、美三者合一的特性。 这样,《红楼梦》具有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三者合一,在世界掀起“红学”。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