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儒内法”文化下手企业未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希望统治者能够为政以德,实现一个“四方之民负襁褓而至”的大同美好世界,儒家所确立的是一些宏大的理想、大原则和大方向。 儒家的社会功用的立足点,是社会教化和建立一种思想上的认同体系。法家
庄德军:内外兼修方为民营企业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浓厚兴趣。他早年就曾广泛涉猎儒、道、佛及禅宗诸法门,儒家的仁爱教化,道家的豁达纯真与中国佛学的清静洒脱,都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这些恰恰正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理性与欲望纠结、尊严与利益互争的混乱中
从“言志”到“缘情”——试论中国古典讲学“意”本体论的遮蔽与显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诗学本体论   诗缘情   “以意为主”  
描述: 、独辟蹊径的嗜癖。 一、“诗言志”对“意”的遮蔽 提起中国古代诗学的诸多观念,人们首先想到的,非“诗言志”莫属。“诗言志”作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的纲领”[1],经朱自清先生拈出后,几成定论
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由土向知识分子的转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这种看法,继承了康有为的说法,又作了发挥。此时梁启超的小说观,与古代有识之士的小说观颇为相似。占代有识之士指出,小说有“资治体”、“助名教”、“为正史之补”、劝善惩恶、教化人心等功效,而梁启超只不过
论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价值   传统文化  
描述: 文化在传播机制上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征: 1.渗透机制:以儒学为主体覆盖全社会。 儒学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牢牢地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和广为传播极为深厚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分裂和国家动荡。 1.多元文化给新加坡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移民国家、特殊的地理方位及其历史传统,使得新加坡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多元文化国家之一。新加坡多元文化的互动属于开放性
回望熊十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天地,在政界、学界纵横意气。他的行迹不同于陈寅恪那样的“自由民”学者,也不同于甘地那样的圣雄,他更像“不立文字”的六祖慧能大师,又像乱世之际的孔子,自成教化,从风从雨,以弘大道。 可是,话语
茶经悟 土者之香君子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问,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
< 1 2 3 ... 84 8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