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魏晋哲学导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One     Being     Function     Language   Substance     Many   自然   顺有   Existence     Nature   独化   相因   名教           无心   Application   Meaning   Essence  
描述: 間的相互關係,安頓個體與群體的生命。魏晉三大思潮:才性名理學、玄理名理學和東晉玄佛交涉的義佛學。就方法的革新而言,魏晉玄學擺脫了兩漢經學的荒誕、瑣碎和腐化,朝向名家辨名析理的邏輯思辨法、《莊子》及
卷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批评   人生哲学   家族小说   《红楼梦》   体育产业化   经济效果   现代主义   框架结构   文艺效果   人类中心主义  
描述: 本期文学套餐中可以合而品味的有两组文章。《再论文艺效果的范畴》从纷繁的效果现象中,梳理出时空界域的轰动效果与常态效果、共时性效果与历时性效果,文艺属性观照中的精神效果与经济效果、审美效果与功能性效果,并进一步就精神效果分为滋养效果与疗救效果,是为宏观理论篇什;《袁可嘉诗歌批评的现代主义特性》着眼20世纪40年代我国诗歌理论界的个案,切理论证“袁可嘉的诗歌批评已达到了可以和当时现代主义诗潮同步对话的水准”,是为微观研究的结论。《“大旨谈情”实“无情”》论述庄子人生哲学对《红楼梦》的影响,娓娓道来,认为这部宏伟巨著与其说是社会生活阶级矛盾的形象反映,毋宁说“反映了两种传统文化(儒、道)的矛盾冲突”;《现代长篇家族小说对〈红楼梦〉的承继与发展》论及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6部作品,在思想意蕴和框架结构、女性人格塑造以及诗性情景的艺术追求等方面,与《红楼梦》存在着怎样的承继关系,得出“只有在
中医的心身观念、心理治疗在疗养中的实施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疗养医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阐释、评价。1 中医对正常心理活动的见解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 ,与自然搏斗形成的民族精神及有关修身养性等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人的心理特质和个体人格塑造 ,影响甚大。如诸子百家 ,儒、释、道学说 ,无不
中国形上学的三个向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伦理   本体   儒家   形上学   道家   物理   超越   孔子   隐喻   内存   孟子   存有  
描述: 一、有別於西洋形上學「字義」,以及某方面的「實質義」的「物理之後」(Meta-physica),中國形上學的內涵,可以說廣泛得多:除了「物理之後」之外,尚有「倫理之後」(Meta-ethica),以及「符號之後」(Meta-phorica)。 當然,「物理之後」的形上學,其「超物理」仍然是以「符應」(Conformity)作為真理的判準;而「倫理之後」和「超倫理」,以及「符號之後」的「超符號」則是以「體驗」和「開悟」(Aletheia)為通往真理的道途。 二、「物理之後」的形上學進路,原由西洋希臘古代哲人亞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 B.C.)開其端,而中世紀大哲多瑪斯(Thomas Aquinas,1224-1274)極其流。近代以還,由於「物理學」日新月異,奠基於物理,卻同時要「超越」物理的形上學,因而路途坎坷,吃盡苦頭:有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Rene Descartes,1596-1650),把形上學從高空拉下,使其與物理學平起平坐;這種形上形下混淆的趨勢,雖不足以泯滅理性向上攀爬,直至形上領域的傾向;然而,後來的德國大哲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左右開弓,右打傳統的因果原則,左打新興的理性主義,以及經驗主義;實有投鞭斷流的危機;尤其是其犧牲形上學來奠定物理學;更有經驗主義(Empiricism),以及由之開展的分析哲學(Analytical Philosophy),乾脆否定形上學的存在可能性;形上學因此遭受到莫之能禦的空前大災。可幸,當代的新士林哲學(Neo-Scholastic Philosophy),挾其「永恆哲學」(Philosophia perennis)的千年傳統,已逐漸超越「物理之後」的思想進路,而設法與當代各種新興的學問交往、交流、交融,希翼重建形上學的光輝。 三、「物理之後」的思想進路,是透過對感官世界現象的觀察,審視感官世界背後的真象。也有這種思想進路:其中伏犧畫八卦,利用了仰觀俯察,在「以類萬物之情」之外,卻又能「以通神明之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是,中國哲學一直以儒家為主流,倫理道德始終是思想的核心;其形上學因而是「倫理之後」,其思想進路是透過對「道德規範」,去尋找道德的最終基礎。儒家從孔子(551-479 B.C.)開始,除了提出各種德目,勸人行善避惡之外,就是指出「為何道德」的哲學問題,同時在某些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答案。「天」概念就是其中的核心。 四、中國哲學除了儒家之外,就是道家。道家從老子(ca.571-467 B.C.)開始,就被認為有高深的形上思想;其對「道」概念的探討,可說是標準的「本體論」(存有學)課題。不過,肯定「道」的「不可道」,而是需要透過「隱喻」來理解,因而其形上學就成為「符號之後」的性格。 「道」雖然祗能「字之曰道」,但其形上的本體性格,卻仍然非常明確。 五、孔子超越的「天」,由孟子(372-289 B.C.)的「盡心知性而知天」,以及「存心養性以事天」的學說,蛻變成為內存的;及至到了宋明,新儒更把地萬物,都放入人心中;真正達到「極端唯心論」(Exaggerate Idealism)的境地。另一方面,老子超越的「道」,也由莊子(ca.369-286 B.C.)的「道在屎溺」蛻變成為內存的;這種「道無所不在」的思想,就一直成為道家二千年來的「泛神論」(Pan-theism)學說。 六、無論「存有」本體的超越或內存,也無論是唯心或泛神,中國形上學的思想進路,吾人仍然能爬疏出「物理之後」、「倫理之後」、「符號之後」的三面向度。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