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孔子修养论浅探
作者: 朱银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修养论    
描述: 修养论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能反映中国哲学的特色,然而这个问题近来并不被人们重视,没有在哲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但是通观古代哲学大家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哲学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儒学创始人孔子就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通过对《论语》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已经有全面而系统的修养论思想。孔子修养论思想的形成得益于西周以来的尊礼传统及崇德意识,也离不开古代先哲们对人性论问题的探讨,性善论的体认和肯定是修养论得以形成的理论前提。此外,中国哲学中特有的思维方式,诸如天人合一思维、主体内向思维、身体隐喻
孔子仁学及子张对仁学的发展
作者: 郭强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子张   君子  
描述: 原始儒学中,“仁”有着更加丰富的涵义,孔子的仁学思想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性的实践体系,由“仁—难—能(能又分为上能、下能)”几个层次“仁”的标准构成,其中,分别对应的理想人格为“—君子—善人—士
清代公司法权研究
作者: 肖淑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衍圣公府   清代   司法运作   司法权  
描述: 清代具有一定司法权,主要体现为传统族权与政权的结合,一方面,作为孔氏宗族的大宗主,拥有管辖族人以及宗族事务的权力;另一方面,凭借孔子嫡系子孙的地位,的权力亦受到历代政权与法律的支持
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比较
作者: 邹彩娟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子   比较   孔子   圣人观  
描述: 的主流,但二者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孔子和老子分别作为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二者的圣人观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比较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念,挖掘其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加深对圣人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孔子圣迹图》考述
作者: 王睿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迹图》   孔子   传承发展  
描述: 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名丘,春秋末年人。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精神导师,孔子影响后世既深且远。本文以中国历代的《孔子圣迹图》为研究对象,以传世各版本图像和典籍为依托,从历史和美术等角度,将历代《孔子圣迹图》的发展脉络进行大体回顾和梳理。《孔子圣迹图》的具体图像图册实体传世不多。现今所能看到的关于《孔子圣迹图》最早的版本始于明代,本文希望借助传世图像和古籍,勾勒《孔子圣迹图》的产生、发展的框架。本文的论述问题如下:第一部分,《孔子圣迹图》的形成,从历代儒家始塑孔子开始,对于
论孔子“圣人境界”的管理观
作者: 刘玲嬿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圣人境界”管理观   当代启示  
描述: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儒家哲学把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作为中心问题,这是儒家哲学的使命,也是其哲学的精神实质所在。儒家的圣人境界是一种具有纯粹道义性质的范畴,它作为一种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倾向,但这种超越又是对现实人生的觉解。孔子“圣人境界”管理观力图通过提高管理者的自身修养,去影响世人。它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通过管理主体的自身行为、好的教化修养去教化、感知,最终转化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本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
孔子家族门风研究—以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为中心
作者: 汲利楠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为官之风   家风   学风   门风   影响因素   世系   曲阜孔氏  
描述: 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文化和德行传承。曲阜孔氏家族是圣人孔子的后裔,早在汉代就有自己独特的门风形成。孔子为商汤后裔,其先公为宋国贵族,迁址鲁国后地位并不显赫。家族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艰难传承,在西汉儒学兴盛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孔氏门风。本文选取学术界研究较少的西汉以前的孔氏门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世系、孔氏门风的形成、内容、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论述,以管窥这一家族的门风,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孔子家族门风的形成过程。孔姓源自子姓,为
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简论
作者: 孙敬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广森   公羊学   公羊通义  
描述: 任何学术都和特定的社会存在相联系,都要经历一个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学术的发展既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又受到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清一代,传统小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尤其是“乾嘉学派”更是影响深远。但即便在“乾嘉学派”占据主流学术地位时,由于时局及学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势力强大的汉学阵营也开始出现分化。有部分学者不再满足于在故纸堆中做学问,转而关注义理,研究近乎沉寂千年的公羊学。孔广森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孔广森既有深厚的家学底蕴,又曾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戴震、姚鼐、庄存与,所以在经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虽受累于家庭变故,以致英年早逝,但却著述丰富,《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更被其视为得意之作。该书是孔广森公羊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该书自刊行后,便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赞扬者认为它丰富了何休的公羊学,是公羊学之功臣;反对者认为它无甚学术价值,甚至斥之为“异议”,将其排除在公羊学阵营之外。本文不再纠缠于孔广森是否遵守公羊家法,而是在综合分析其注疏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判断标准,从义理、训诂两大维度对《公羊通义》做出了新的解说。在义理方面,笔者首先认真解读了《公羊通义·叙》,对孔氏公羊学思想进行了整体阐释。然后从伦理观及政治观、战争观、灾异观等三大方面全面阐释了孔广森的公羊学思想。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析、概括。在训诂方面,首先从形训、音训、义训、校勘等四大方面选取若干典型例子,然后分析孔氏训诂学之得失,并概括出了他所采用的训诂方法。接着,笔者从兼采《左传》、《谷梁传》,会通三传以治公羊学;广征博引,融会汉宋;训诂、义理并重等三大方面分析了孔广森的解经特色。孔广森的公羊学研究虽带有浓烈的考据学色彩,但我们不能盲目否定,因为这是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学术环境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以公羊学繁荣时期的标准来要求他,这既不公平,也违背了唯物史观。孔广森的公羊学对清代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上承惠栋古义,下启凌曙、陈立义疏之学,蔚然成为与常州学派相并列的另一公羊学派。孔氏的公羊学成就即便常州学派的刘逢禄、宋翔凤以及清末著名的今文经学家皮锡瑞也是赞赏有加。
孔子“仁”的思想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作者: 潘欢欢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价值   道德意识   培养   公民  
描述: 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圣人—孔子,他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对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意识的养成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频频爆发,如何解决和杜绝这些矛盾,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将集中探讨孔子“仁”的思想,并试图从“仁”的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孔子“仁”的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当代公民的道德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正在加强,但是公民的道德意识却有所缺陷,集中体现在“仁德”的问题上,因此,孔子的仁
“鲁哀问孔子”文献综合研究
作者: 秦飞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献流传   “鲁哀公问孔子”   《孔子家语》   孔子学说   鲁国  
描述: 阅读早期典籍中的孔子言论,众多“哀问孔子”的材料会给人们留下突出印象。这些材料的来源如何?这些材料对孔子研究的价值怎样?关系到孔子、儒学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关系到对中国学术史上
< 1 2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