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时期汉文化西渐青海:以儒学传播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民族融合   青海   明清时期   儒学  
描述: 指导之下,青海地区开始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建学立校,明以来青海地区始有进士、举人产生,儒学教育下文化精英以个体身份的改变倡导了儒学,接受汉文化意识逐渐深入;汉族与其它各族杂居互化,带动了儒学的传播,汉文化始盛;民族之间交流在更深层面出现涵化,共同推动提升了青海地域文化的多元化。
李贽的生死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世纪宗教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贽   佛教   三教合一   生死之学   儒学  
描述: 因為環境困頓與人事離別的緣故,李贄從四十歲開始接觸儒釋道。這種接觸,不同於之前為科舉、為士人的求學心態,而是李贄藉此希望明瞭生死,尋求生命的解釋,他稱之為「學道」或「求道」。一方面,他企圖說明生死的意義;另一方面,則是可以為此解脫生死。畢竟就李贄看來,人生充滿了苦難,俗事塵網,淪肌浹髓,導致他講生死,著重的是生之苦,而不只是死之悲。所以他傷生,所以他感嘆有身則有患,為了要脫離這種困境,他參佛、學儒、論道。可以這麼說,對他而言,探索三教是立基於生存的感受,他念茲在茲的,都是對生死之學的關懷。那麼,他究竟如何在三教中探求「自家性命下落」?在這層意義之下,他最後的死亡,又該怎麼樣看待?如何解釋?本文的研究,即是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
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
作者: 李国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有效性   法家   儒学   黄老  
描述: 本文对秦汉意识形态的选择、演变、构建历程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轨迹。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这一变化最主要的是由政治上统一带来的思想文化的变化。在秦统一六国前
儒学与“天学”张力中的徐光启
作者: 李春燕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力   徐光启   天学   传教士   儒学  
描述: 徐光启(1562一1633年)是明末著名学者,集大臣、科学家、思想家和天主教徒于一身。他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又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许多科学技术的引入和学科的建立,均应归功于他。他这些在科技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早已为人熟知。他还是一位关注现实、励精图治的政治家,为巩固明帝国而改革朝政,为改变学风而引进西学,以此作为富国强兵之术。然而,徐光启人生之重大转折发生在他与西学有了实质性接触之后。经过十几年的观察、体验,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外来信仰,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天主教徒。史学界认为他是天主教在中国
社会视角下儒学与基督教比较研究
作者: Christiana   Sotirova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社会   道德   基督教   欧洲社会   儒学  
描述: 本研究主要是比较儒学和基督教在中国和欧洲社会中产生的不同影响。欧洲的传统是与宗教发展密切相关的,如果想了解欧洲传统,就必须首先熟悉基督教;就像欲了解中国,必先知道儒学一样。首先,本论文阐述了儒学
“弦歌鼓琴敦书诗”:试论孔子文化节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作者: 袁杰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及   孔子文化节   孔子   儒学   传统文化   弘扬  
描述: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鉴于目前关于“孔子文化节”的研究尚不系统,本文拟借鉴当前中国传统节庆研究、儒学
唐代儒释道文化之兴盛及其对文学之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道学   诗教   意境   唐代   隐逸   儒学  
描述: 唐代尽管出现过唐初重道、武后重佛、中唐儒佛对抗、晚唐排佛重道的此起彼伏的社会思潮,但三教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并行存在、各自发展。唐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包容性特征,直接促使唐人形成充满活力的艺术创造精神。这种艺术创造精神表现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方面,则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景象: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以韩愈为首的"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与初唐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的文学革新精神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横贯全唐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有效发挥了"诗教"的社会功能;在道家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唐代士人在"兼济"无望的情况下,遂选择了"独善"的避世归隐之路,他们遁迹山林,神游云霞,其诗歌想象之丰富奇异,意象之瑰丽神妙,意境之凌虚飘渺,将浪漫主义的诗学精神推向了新的境界;在佛学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式的佛学——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形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直接渗透到唐人诗歌的艺术中。
由“君子”“小人”到“中民”“公民”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人   道德人格   中民   儒学   君子   公民  
描述: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
以佛庄证孔:章太炎道佛视阈下的儒学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庄   绝四   章太炎   儒学   忠恕   天命  
描述: 以佛庄证孔,是章太炎借道佛义理解读儒家经典、融通儒释道的方法之一。他以"齐物"、"布施"证"忠恕",以"无己"、"断人我法我"证"绝四",以"有待"、"缘起"证"天命"等,一则说明儒释道之间具有贯通性,二则恢复了曾经被他贬低的儒学的地位。
问“道”川大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省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藏》   “道”   年文化   道教研究   佛教研究   儒学  
描述: 川大的道教研究在全国甚至全球排名第一,读书人大抵知道。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川大发起并引领着中国两千多年文化主干儒学的文献集成《儒藏》的编撰,在佛教研究领域也享有盛誉。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川大皆有重大的贡献。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