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史料空白处填补情感 评昆剧《孔子之入卫铭》
作者: 刘轩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理思辨   北方昆曲剧院   儒家思想   戏剧冲突   上海大剧院   弥子瑕   蒯聩   子见南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儒家学说  
描述: 北方昆曲剧院近年来在锐意创新方面颇多努力,五月底上演于上海大剧院的《孔子之入卫铭》便是一例。剧本故事源于《论语·雍也》中记载的颇为著名的一段公案,即“子见南子”。原文只有简洁的两句话:“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剧作者以此为线,敷衍出孔子在卫国经历的一系列波云诡
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庭训为孔氏子孙划出人生坐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坐标   尚贤   儒家学派   仲尼   万世师表   教育事业   政治理论家   春秋时期   儒家学说   世尊  
描述: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把一生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打破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不仅被世人接受,更为其族人所遵循。从春秋时期孔子的“诗礼庭训”到明代孔尚贤制定的《孔氏
晚清科举制的废除与儒学的传播发展
作者: 孙倩文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渠道发展   身份标识   儒学教育   儒家思想   春松   儒家经学   科举考试   儒家文化   儒家学说   传播发展  
描述: 科举制是中国传统的取士制度。科举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权力与儒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使得儒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不断传承和繁衍。晚清科举制之废,儒学官方渠道发展之路逐步走向衰落。然而,儒家思想所孕育的优秀基本伦理文化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心灵和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人独特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观念。新时期,亟需实现儒学的现代化转型并使之服务当下社会。20世纪的中国,“以改革始,以改革终”。
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作者: 彭龙   来源: 对外传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子百家学   中华优秀传统   跨文化传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资源   全球传播   北京外国语大学   儒家学说   国际传播   为政之要  
描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 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
制度的强化与意义的流失——以清代科举制度对儒学教育的影响为例
作者: 李忠   李桐   亓婷婷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儒学教育   蜕变   式微   僭越     儒家学说   异化  
描述: 儒家学说、儒学教育、科举制度是维系清代皇权政治的重要措施。其中,儒家学说是清王朝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学教育是传播儒学与培养儒学人才的途径,科举制度是选拔儒学人才的制度保障。在三者关系上,儒家学说是意义所在,居于主导地位;儒学教育承担传承儒学并培养儒学人才的职责,居于中心地位;科举制度是选拔儒学人才的制度保障,是维护意义与选拔人才的手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科举制度不断被强化,进而主宰了儒学和培养儒学人才的教育。结果使得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共同陷入被动:儒学的意义不断流失进而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儒学教育非但不能
科学认识儒学 正确判断本质——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分田
作者: 张分田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   分田   现代新儒家   儒家思想   历史学院   民贵君轻   孟轲   封建糟粕   尊君   儒家学说  
描述: 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论学界还是政界,都有一些“任性者”有意无意地在取消“优秀”二字的背后,贩卖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已经不仅仅是字面上说说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沉渣又重新泛起。比如:有学校要求学生集体磕头读经,如果不跪拜,会被校方“在大会上严厉批评”;有商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外衣下兜售封建糟粕,如在某国学馆“女德班”拜师礼上,“女人们列队向孔子像下一个神情肃穆的男子鞠躬、叩首”;等等。这
制度的强化与意义的流失——以清代科举制度对儒学教育的影响为例
作者: 李忠   李桐   亓婷婷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儒学教育   蜕变   式微   僭越     儒家学说   异化  
描述: 儒家学说、儒学教育、科举制度是维系清代皇权政治的重要措施。其中,儒家学说是清王朝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学教育是传播儒学与培养儒学人才的途径,科举制度是选拔儒学人才的制度保障。在三者关系上,儒家学说是意义所在,居于主导地位;儒学教育承担传承儒学并培养儒学人才的职责,居于中心地位;科举制度是选拔儒学人才的制度保障,是维护意义与选拔人才的手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科举制度不断被强化,进而主宰了儒学和培养儒学人才的教育。结果使得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共同陷入被动:儒学的意义不断流失进而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儒学教育非但不能
儒典、子曰与纲常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三纲五常   主流文化   孔孟之道   《诗经》   儒家学说   《尚书》   早期文明  
描述: 尊者专制是孔丘之学的根本法则,而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说的高度概括。纲常观念滥觞于华夏早期文明;《尚书》《诗经》是纲常礼教的理论源头;孔丘之学是纲常礼教的经典依据;三纲五常是儒学的主要内容。尊者专制及其纲常礼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一脉相承的核心要素及孔孟之道坚定不移的核心价值。颠覆纲常,摒弃礼教,实行平等,发展民主,这足中华民族历史性的选择。
“名教”与“自然”之辨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教”   向秀   文化运动   调和   政治思想   “自然”   儒家学说   社会思潮  
描述: 汉魏两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代表着两种社会思潮,两种思潮的辩论实际上是儒、道两家学说对汉晋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争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哲学观念和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都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批判社会政治的不合理性为出发点;直到秦汉时期,儒、道的思想文化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无本质上的改变。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势力把持朝政,他们专横跋扈、强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儒学、名士发起“清议运动”以示抗议。所谓的“清议”,就是由太学生们发起的一场以儒家学说为标准、“议论朝廷的政治。品评人物”的文化运动,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发展   当代价值   齐鲁文化   孟子   儒家学说   教育思想   思想理论体系  
描述: 齐鲁文化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之功,孔墨私学成为春秋战国新兴教育的两面旗帜。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开始,儒家思想学说的发展就与教育密切关联在一起,教育思想构成儒家学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卒后,儒分为八,邹鲁一带学者多执着于礼容之末节,只有子思作《中庸》,探本于性与天道,究及经纶天下之大经。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