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论扬雄的中和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   扬雄   《太玄》   中和之道   “五”   董仲舒   《法言》   《论语》   哲学思想   “中”  
描述: 中和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核心,西汉末扬雄提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和哲学新体系,其仿《论语》而成的《法言》提出了儒家理想的政治———中和政治;其仿《周易》而成的《太玄》一书则发展儒家中和哲学建立了阴阳中和哲学,其最高的太玄之道即是中和之道,而这一太玄化的中和之道构成天道地道人道的核心内容。扬雄的中和哲学是董仲舒中和哲学到王充中和哲学的中介,是儒家中和哲学的重要形态
论《韩诗外传》的黄老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互补   韩婴   黄老思想   韩诗外传  
描述: 西汉初年 ,黄老思想十分流行 ,甚至一度为统治思想。其时的儒学家也多采黄老之说 ,使其与儒家思想并融。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就吸收了大量黄老思想。他在引《诗》时 ,又同引《老子》 ,使儒、道二家经典同存于一章之中 ,而所引《老子》与《诗》 ,在同章中都是与同一人事或道义相发明的。这种对《老子》的引用 ,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西汉初的儒家对黄老思想的认同 ,以及儒、道典藉并存而不悖的观念。韩婴着重关心黄老的治国、养生理论 ;他在采用黄老观点时 ,往往与儒家思想相发明 ,以黄老来说明儒家 ,其基本立场仍是儒家的。这种情况是汉初与民休息的政治方略的理论需要 ,也是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互绌互补的又一例证
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化心理     相通    
描述: 中医学作为东方特殊的医学社会学 ,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其中有不少内容未能被纳入中医药学的现代分科之中 ,亦鲜见学者对其进行较多的研究。从“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来看 ,“治病治国论”、“医儒合一论”、“上医医国论”、“良相良医论”等四个方面反映出了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及中医文化自身的内涵实质
平民教育家王恩洋先生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恩洋   儒佛是宗   性情教育   平民教育家  
描述: 王恩洋先生对我国的宗教教育、平民教育作出了贡献。他坚信 :“凡事须从自身做起 ,谨身慎行 ,超然荣利 ,实际为学”。主张育人要以发挥中国传统的性情教育为主 ,以求培养好人为其特色 ,主张教育“以适于地方及学生个性者而教”。他在教育实践中尊奉“儒佛是宗”的教育主旨 ,倡“增长人之知能 ,完善人之德性者也”。同时 ,对西洋文明教育在中国形成的教育制度带来的弊端加以针砭 ,并提出了以加重古代传统德性教育成分 ,推广民间办学、平等教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中心内容的改革主张
中朝朱子学比较:“理”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朱熹哲学   哲学体系   格物穷理   朝鲜朱子学   理气观   中国哲学思想   重要地位   李退溪   重要范畴  
描述: 朱熹(1130—1200)是中国朱子学一代宗师。他以博大而精细的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理”范畴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和价值体现。三百年后,在朝鲜李朝时代,出现了一位硕儒李退溪(1501—1570)。他以谨严精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了朱熹思想,成为朝鲜朱子学大家。同样,“理”范畴仍然是退溪哲学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不过,由于时间的流迁,地域的转移,朝鲜朱子学(退溪哲学)之“理”已不是中国朱子学(朱熹哲学)之“理”了。因此,通过中朝朱子学“理”范畴的比较,可以透视中朝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可贵探索:评《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评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描述: 作为一种学术追求 ,传播学本土化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倡导 ,而且是一种研究实践。最近 ,张立伟研究员的新著《心有灵犀 :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增添了新成果 ,让人倍感欣喜。中外学者都已体认到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传播思想和传播智慧 ,将其发掘出来奉献给世人乃传播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 ,中国传统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 ,如何切入研究对象 ,却是每一个传播学研究者不能不仔细思考的问题。张立伟先生采取专题研究的策略 ,从儒学传播谋略切入 ,避免泛泛而论 ,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应当怎样研究儒学传播谋略呢 ?作者在前言中说 ,要“打开古今中外的视野。古 ,主要是儒家及儒家文化中的中国人在传播谋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大致相当传统‘经’、‘史’两个领域。今中外 ,主要取材于公共关系、政治选举、广告。部分是用来衡量‘古’中哪些是有全人类价值的活东西 ;部分也是让古今中外立体对照、互证、融汇、深入 ,在传播谋略方面作些研究。”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表白 ,其实道出了作者的用心和本书的特色 ,那就是切入交汇点 ,融会求贯通。在作者看来 ,“孔子建起一个学派 ;儒...
论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国侵略者   太平军   洪秀全   拜上帝教   反清斗争   清政府   清王朝   知识分子  
描述: 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反清和反孔、敬拜天父皇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中期,反清和反儒思想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反清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太平天国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反清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曾
生命脐带的缺失与新的生存时空:从曹操的生命“越轨”看建安文人之“在”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居   豫州   建安文人   曹操   裴松之注   太监   袁绍   儒家   阉宦   血统  
描述: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云:“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父嵩,乞勻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这段话告诉人们:曹操出身于宦者曹腾之家,这一卑污的出身,从血统上先天地决定了曹操无法无天、野心勃勃、奸诈好乱的下流品格。陈琳的血统决定论当然是荒谬的,但陈琳的荒谬并不等于阉宦家庭的出身,对曹操的人生便全无影响;相反,曹操的实人生说明影响不仅存在,甚至是极关键、极重要的。这方面的实人生内容,首先是曹操重才甚于重德的与儒教相违的人生观与人生实践。尽管曹操是在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而步入仕途的,但那时儒文化已虚伪到“察孝廉,父别居”的地步。据裴松之引《曹瞒传》云:“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巴蜀《易》学源流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周易注   生活方式   思想体系   古代文化   伦理道德   魏了翁   源流   历史记载   心理结构  
描述: 《易》学是巴蜀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据历史记载,蜀人读《易》、授《易》、解《易》特别用心、用力。《周易》虽是中国古代一部卜筮之书,但相当广泛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古民习俗、心理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成为儒、道、释、墨、法、名、阴阳各家思想体系的本源、基础。纵然如此,二千多年来仍有人认为谁都没有弄清楚《周易》的真象,“究竟《易经》是怎么回事?老实说,还没有人弄清楚过。我曾否定了古往今来所有研究《易经》的人的议论,但我并没说,破了以后,已经有所立了。”这话从积极方面看是对的,就是要有破有立,而更重要的方面是立,这便是从事《易》学研究的学者面临的新任务。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   整合性   先秦儒家   现代化进程   多元文化   文化整合   董仲舒   儒家学说   儒家文化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形成的历史,也是社会文化由分裂而融汇—独尊的历史。因此,当宋儒融儒、释、道于一炉,以理学一统天下时,很容易被后人看成是儒家学说在文化整合中的胜利和传统文化整合的最后完成;当清末以来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在中国受到阻碍时,激进的思想家们大多把对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寄寓于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整合性和儒家文化专制的痛加鞭笞及对多元文化的热切呼唤中。而稳健一些的学者,则刻意强调儒家学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