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孟子研究管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封建社会   封建道德   中国历史   奴隶制   孔子   封建制度   孟子   人性发展   我国古代  
描述: 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人们常常把他和孔子相提并论,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孟子的际遇,往往以孔子的为转移。尊孔时,孟子被奉为亚圣;批孔时,特别在十年动乱时期,他也跟着成了复辟狂。究竟如何评价孟子,至今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历史地看,孟子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尽到了为新制度的诞生而呐喊的责任,是我国古代一位应予肯定的杰出的思想
孟子学统与战国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子《礼运》   五行   墨子   邹衍   学术史   战国文化  
描述: 子思、孟子之学本出于孔子、子游。思孟五行可由孔子传与子游之《礼记·礼运》之旨求其解。五行本浑指天道运行,由此推衍出圣王统绪以500年为期的转移运行之说。后来邹衍承之又倡为终始五德之运之说。思孟创五行说,乃为上承孔子建立儒家学统。以抑制墨子,振兴孔学,维护儒家在战国诸子中的显学地位。孟子生平学行与孔子相近,得孔子真传,故汉儒已有孔孟并称之论。
荀子“法先王”“法后王”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儒学  
描述: 荀子的“先王”指伏羲、尧、舜等上古有为帝王。“法先王”是针对当时反对法古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效法的是“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后王”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法后王”即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制度,但又偏重于周代的政治制度。荀子极力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的大儒思想,肯定“法后王”的雅儒思想,批评“略法先王”的俗儒思想。同时荀子不但法古,而且也肯定霸道的历史作用
《红楼梦》反孔孟之道的政治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社会   红楼梦   地主阶级   政治倾向   贾宝玉   封建制度   统治阶级   十八世纪   思想统治  
描述: 《红楼梦》是部政治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它产生在我国十八世纪的中叶,即所谓“乾隆盛世”。这个时期,社会生活表面上繁荣安定,实际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红楼梦》中所谓“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就是这种矛盾斗争的曲折反映。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权,对反抗者采用了反革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实行思想统治。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崇儒尊孔,提倡程朱理学,来加强思想统治。康熙就曾经提出“提倡理学,表彰程朱”的口
唯心主义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史   进步作用   唯心主义者   唯物主义   哲学家   党性原则   具体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   原始儒学  
描述: 本文提出了要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走向科学化,必须真正从史实出发,公正地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文章从史、论的结合上论证了哲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党性原则不是平议唯心主义的依据;提出了唯心主义不足哲学史上的“反面教员”,它同唯物主义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理论思维前进的内在动因的论点,并以中国原始儒学到魏晋玄学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了它的动因作用。作者同意哲学与政治不“等同”的观点,但不以个别例证为论据,主张从理论上去深入探索唯心主义为何能有政治进步意义。
从曹操到武则天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地主阶级   诸葛亮   唐太宗   曹操   隋末农民战争   武则天   法家人物   大地主   豪强地主  
描述: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试论《红楼梦》的尊法反儒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阶级斗争   进步思想   红楼梦   地主阶级   天理   朱熹理学   封建贵族   封建社会末期   曹雪芹  
描述: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阶级斗争的政治历史小说,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以其“虚敲旁击之文”,“反逆隐曲之笔”,精心塑造了众多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及其必不可免的崩溃趋势,同时,对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和朱熹理学,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但是,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却对《红楼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竟然从被曹雪芹所贬抑的反面人物,那个靠儒家的反动处世哲学发迹的“穷儒”贾雨村身上,去寻找搞阴谋诡计的反革命策
秦汉时期中国文化格局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的结构   战国时期   中国文化史   文化冲突   《汉书·艺文志》   文化格局   中国文化结构   法家文化  
描述: 研究中国文化格局,可以深刻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结构、走向;研究秦汉时期中国文化格局之形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秦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作用。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结构与格局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这是误解。试看《庄子·天下篇》、《苟子·非十二子》、《吕氏春秋·不二》等文献只对中国早期文化从观念形态进行概括、评述,但未形成稳定的格局。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格局是在唐代形成的,因为在唐代真正形成了儒、道、佛三家文化的鼎足之势。这只有一部分道理,因为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结构与格局,而佛教在中国扎根以后,对中国文化结构与格局有所冲击,有所改变。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比较稳定的结构与格局是经过秦汉时期三次大的文化冲突之后形成的。这三次大的文化冲突是:第一次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打击儒家文化,重用法家文化。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对于法家
《商君书》新论:对秦国飞跃的一个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思想理论   主导思想   国君   突出表现   奴隶制   根本问题   儒家   生产方式   旧制度  
描述: 商鞅变法使先进的关东落后的秦国变成了先进的秦国落后的关东,秦国的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国历史的面貌。从《商君书》可以看见,秦国飞跃的奥秘在于:(1)变法的主导思想“农战”触及了发动人民群众这个关乎
决不许旧中国的历史重演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秩序   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   思想体系   阴谋家   奴隶制度   野心家   旧中国  
描述: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