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佛之间的怪杰马一浮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天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儒佛   新儒家   浙江大学   尔雅台   人类中心观   马一浮   李叔同   冯友兰   怪杰  
描述: 儒佛之间的怪杰马一浮
佛光烛照下的一代儒宗--梁漱溟文化思想探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文化   熊十力   文化路向   民族精神   世界文化   人生态度   梁漱溟   文化心理学   文化思想   理性  
描述: 文录》,中华正气出版社1944年版,第69页)这几近狂易的精神情态在常人看来是可笑的,而且即使是与之相知颇深的熊十力,也致书以“发疯”、“狂妄”相讥评。然而,它终是梁漱溟独异生命格范的真切表露。他回答他的朋友说:“狂则有之,疯则未也”。
废名的特立独行与三献书稿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唯识论   佛道   国文系   废名   黄冈   阿赖耶识   出版家   鲁迅研究   俞平伯  
描述: 废名的文字以宁静淡雅见长,其人却以奇倔孤傲著称于世。无论论文论道,都有藐视天下之气,即使对熊十力这样的一代巨儒和长者,也毫不相让。这对黄冈老乡在争论佛道问题时,由于各不服输,曾经扭打成一团,这则
熊十力“天人不二”的思维模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主体   理欲   知行   新唯识论   不可分   体用关系   西方近代哲学   理性思辨   思维模式  
描述: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晚年曾以如下一些命题总结自己的哲学:“本体现象不二,道噐不二,天人不二,心物不二,理欲不二,动静不二,知行不二,德慧知识不二,成己成物不二。”(《原儒·绪言》)他以
毛泽东给熊十力的一封回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多媒体光盘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研究   毛泽东   法相唯识   宋明理学   新唯识论   梁漱溟   图书馆  
描述: 熊十力(1884-1968)是我国著名学者。他融汇儒释思想,发挥《周易》、宋明理学和佛教法相唯识之学,提出新唯识论。据郭齐勇《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一书披露,北京大学教授阴法鲁曾告诉作者
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无神论、宗教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熊十力   中国佛学   佛学思想   支那内学院   佛教   佛学研究   中国近代哲学   唯识学   近代佛学  
描述: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藏佛学和中外佛学的沟通和交流,唯识思想的广泛流行,都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发生一定影响。佛学思想,在近代曾被一些思想家、革命家用来作为思想武器,并受到一些哲学家、学者们的重视。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曾开讲佛学,佛学还被写进了一些哲学史著作。佛家因明的逻辑思想和佛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帮助。近代学者在佛学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有的糅合儒佛思想,用儒学改造佛学,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的则把佛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新的方法对佛学进行整理、研究,攀登了近代佛学研究的高峰。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近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马一浮的人格境界与哲理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境界   熊十力   尔雅台   马一浮   李叔同   梁漱溟   丰子恺   中国当代   文化活   哲理诗  
描述: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梁漱溟先生的八字挽词,盖棺论定,高度概括了马先生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风范。约50年前,贺麟先生即推崇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老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①
二十世纪中国的隐士:马一浮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复性   新儒家   儒佛   书院   马一浮   梁漱溟   西方学术   二十世纪   儒学  
描述: (一)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新儒家中,马一浮虽然与熊十力、梁漱溟一起被他们的弟子称为“现代三圣”,但相对来说,其影响似乎是小得多了。许多介绍新儒家的著作几乎忘记了这位“千年国粹、一代儒宗”(梁漱溟语
试论熊十力的体用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大乘空   无自性   功用   体用不二   宇宙万物   本体论范畴   儒释道   唯识学   印度佛教  
描述: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本体论范畴。熊十力在批判总结儒释道各家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特色、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体用不二”论。本文试图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对体用不二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构架作一初步的探讨。
从苏轼赤壁泛舟看中国士人的解脱之途
作者: 暂无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中国士人   “天地境界”   大生命   冯友兰   感性生命   儒道   圆融无碍   苏轼   苏拭  
描述: 先秦以降,中国士人早已领受的作为感性生命个体不可免的烦忧之没有最终发展为士人灵魂内里的紧张与冲突,而是获得了相当的缓解,这实际意味着中国士人定然找到了一条解脱之途,要不然,在政统与道统的双重压抑下,士人们定然会走向疯狂甚至毁灭.尽管我们在先秦道家思想中,已经初步看到了中国士人在浓烈的烦忧中寻求解脱的独特方式——逍遥.但作为先秦诸子之一派,这种解脱方式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道家关于解脱的思想为后世文人所乐道,是在儒家思想的再阐发而与道家思想具有了相同起点(共同感念于充满诗意的宇宙大化)后实现的.当儒道获得了这一共同起点,实际就意味着他们相互融通的可能.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士人也大都亦儒亦道、或儒或道.在这或此或彼的选择中,生活终
< 1 2 3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