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诗可以怨”之本义及其悖论解读
作者: 钟明善   廖春艳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诗   可以怨   怨而不怒   诗三百  
描述: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诗学思想新论
作者: 王笑飞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学思想   思无邪   战国楚竹书   有杕之杜   诗三百   邶风   《诗论》   《孔子诗论》   《关雎》   博物馆藏  
描述: 提到孔子的诗学思想,在当前学界汗牛充栋的论著中,我们已经找到相当充分的论述,似乎已不存在继续探讨的余地了。而究其实际,对于孔子诗学思想到底以何者为主干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论语》的某些古代注释和新出土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来进行新的读解。通过这些读解,我们已经具备重新审视孔子诗学思想的依据。简单来说,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个孔子从未被人重视的诗学思想,即他认定诗歌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情”在孔子心目中
再论孔子的“思无邪”
作者: 霍伟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无邪   鲁颂   皇侃   鲁僖公   为政者   孔子思想   思想主旨   包咸   诗三百   《关雎》  
描述: 人们对"思无邪"的诠释,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思想纯正,是孔子政教思想的集中体现。思想纯正即是思想主旨纯正没有偏离正道。如何晏《论语集解》引东汉包咸的观点,认为"思无邪"是"归于正",即是内容符合礼数,思想纯正。梁皇侃《论
现代语文教育与孔子诗教理论及实践
作者: 侯莹杰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教育目标   三百篇   思无邪   诗教   现代语文教育   文言词语   温柔敦厚   诗三百   内在修养  
描述: 一、诗教的目标、内容及育人功能(一)思无邪——自然诗化的教育目标《论语·为政》篇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经解》中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思无邪是指人所具备的内在修养品德,心灵端正净化的一种境界;温柔敦厚指养成温顺、柔和、敦笃、厚重的品德,为人温柔敦厚且聪慧是在
从孔子文艺批评看中华文化自信
作者: 尚贵荣   来源: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社会   “礼乐”   文艺工作   音乐评论家   文化自信   诗三百   音乐批评   音乐创作   《关雎》   文艺创作  
描述: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与音乐评论家。他的文学、音乐批评对后世的文学与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有些观点至今仍然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
李白的“评弹力量”——关于“祁调”弹词开篇《秋思》的审美观照
作者: 暂无 来源: 曲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照   碧天如水   一意   盛唐气象   儒释道   诗三百   邢晏芝   秋思   韦应物   刘长卿  
描述: 李白情结李白这个人,唐诗写得来“仰天大笑”,风头十足了1300年。苏州评弹有所记载的“李白形象史”其时长才不过70年。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时期,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杨振雄以评弹艺术为武器,要通过弘扬泱泱大国的中华文化来表达其内心一意抗日之豪情壮志。行动是价值最实际的体现。只看杨振雄——服膺儒释道、钻研诗书画、沉浸精气神,读的是大唐历史、背的是唐诗三百、步的是唐人意绪
把诵读还给课堂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节奏   教师范读   古代诗文   现代文   古代诗词   诗三百   听说读写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   朗读技巧   古典诗词  
描述: 南宋巨儒朱熹这样说过"凡读书需要字字读的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更有俗话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看出,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朗读的意义本学期选修的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论《诗》到《诗经》的演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周代   春秋时代   孔子   礼乐制度   诗经   孟子   诗三百   经典化   礼乐文化  
描述: 考《诗经》一书,原本或仅称作《诗》,或举其篇数称作《诗三百》,"经"系后人尊重其书而特为追加之字。如孔子在《论语》中虽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等,但并没有说《诗》为经。孟子
“儒”字含义的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分子阶层   史记   含义   秦始皇   孔子   儒者   诗三百   奴隶主   祭祀   儒家  
描述: 甲骨文中元儒字,儒字是殷亡以后才有的。殷朝属于知识分子阶层的有卜者、祝、史。卜者,每当殷王有事不知吉凶,往往在牛肩胛骨上钴上眼,用微火熏烤,干了以后,在眼的左右起了裂文,卜者即按照裂文,参以当时形势,断以己意,肯定这件事情的休咎。时日一久,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变成了知识分子。祝是掌握皇家祭祀的,在祭祀时,哪一个神或哪一个祖先,应该用什么祭品,都有一定的规定,该用太牢
汉代儒道互补及其对汉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雄   无为   汉代文学   诗三百   儒道      
描述: 道家的黄老之学在汉初一度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尽管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但由于儒、道这两种学说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所以,每当社会动荡、世风日下、虚妄高张、儒学僵化衰微之时,道家思想便成为人们心目中匡时救弊的药方,成为儒家学者吸取的对象。儒、道相抗相补特别是道家思想,对汉代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在汉代的诗、文、赋作品中有着充分的表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