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坛经》中的心的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心自性      
描述: 心是慧能在<坛经>中论述的核心概念,指现实具体的自心自性;慧能作为中国化的禅师,无论是原始佛教、大乘空宗、有宗还是中土儒、道文化,均对此自心自性有浸淫作用,因而它呈现出丰厚的层次性.慧能对自心自性的发现和提升扩大了信众的范围,却对人本身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破除了人们向外觅佛的迷误和对内在空寂的耽误,却将约束纳入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心中;他要求人们面对真实的世间,在念念不住、念念自净中实现生命的净化和解脱;<坛经>对现代人心灵的净化有莫大的启发.
众说日历
作者: 暂无 来源: 都市·翻阅日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2554年6月是阳历年中的第六个月,是小月,共30天。在北半球.6月是夏季的第二个月,本月的节气: 芒种、夏至。 英文中的6月( Jun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诺,朱庇特的妻子
幸思 兼爱管理与非攻营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胡元骏图/本人提供 每周一,固铂轮胎中国区总经理辜思都会准时出现在管理早餐会上,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企业活动,推荐“每周一书”。这已经成为固铂轮胎“墨家管理”模式的一部分
儒帅陈毅的浪漫婚恋经历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帅陈毅的浪漫婚恋经历
歪打正着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主持人小夫子:"歪打正着"请各位多多捧场啦!提笔参与是你最大的支持哦!让我们再接再厉,不断努力,共同让文言"笑起来"——原句: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
歪打正着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真实姓名   居住   名句   编辑   主持人   天性   粉丝   创作   习俗  
描述: 主持人小夫子:经典名句,"歪打"解颐。粉丝支持,编辑欢喜。闭门无收,开卷有益。一笑之余,期待参与!原句: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荀子·儒效》)
开创先河的雕塑家路易丝·布儒瓦:艺术灵感源于苦痛经历
作者: 暂无 来源: 英语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内容   雕塑作品   苦痛   艺术家   经历   女权主义   雕塑家   艺术灵感  
描述: 出生于法国的美国著名艺术家、女权主义先驱路易丝·布儒瓦5月31日因心脏病突发在曼哈顿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8岁。她的雕塑作品取材于其过去的经历,主题具有高度个人性——同时往往具有令人不安的性心理内容。
真正的儒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什么叫“儒”?这个中国字,根据《说文解字》的另一种解释:“儒”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边加一个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我们再看“佛”——“弗人”,不是人,是超人。“仙”——“山人”,有如高山流水。“需人”则是人类需要他,社会当中不可缺少的人,这就是“儒者”。我们都称孔孟思想为儒家学说,但是究竟要什么样子才能叫“儒”呢?孔子在这里提出来分为两种:一种叫君子之儒,一种叫小人之儒。如果再进一步参考《礼记》中的《儒行篇》,便有很多儒者类型的标准。一个儒者应当有怎样的行为,他的作风以及人格的规范,在《儒行篇》中,说得很清楚,也包括孔子在这里所提两种儒者之一的君子之懦行。 我们现在来说,什么叫小人儒?书读得很好,文章写得很好,学理也讲得很好。但除了读书以外,把天下国家交给他,就出大问题,这就是所谓书呆子,小人儒。所以处理国家天下大事,一定要才德学三者兼备,仅仅有学问是不够的,必须是仁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真正“仁”道的人,一定能爱人,不会讨厌人。即使讨厌,也是要把讨厌的人改变过来,使他同样地能达到“仁”的境界。
谁是真正江南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责编 龚宇文 小号鲨鱼图 CFP设计 武林 随手翻书,见王世贞《忆江南》句: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旖旎清丽,信是江南风韵。 不知为何,读这两旬的时候,心里出现的是黄蓉以女儿身份初见郭靖那一幕。书中她是如此出场的: “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漂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这段描写,季节服饰与词句全然不对,意象气韵却颇多吻合。看过一则轶闻:当初拍射雕选角时,也作了类似今天的海选。翁美玲是最终入围的五人之一,五美并具,权衡来去,委决不下。某日编剧和作者聚会,翁着戏中装束,分花拂柳突然出现在金庸面前,盈盈下拜,说道,小女子黄蓉,参见金大侠。——恰如书中走出的人物,于是一锤定音。这故事听起来有趣,细想漏洞甚多,多半后人附会。总而言之,传说而已。斯人已逝,哪里考证去。 蓉儿的形象的确很符合文人墨客心目中的江南。聪灵俊秀,清新绝俗,却又不是瑶池仙子般高不可攀,而是别有一种邻家女儿的宜嗔宜喜,可亲可爱。相比王语嫣、小龙女等人,黄蓉更有人间烟火气。“少女”一词,似是为她而设。及至年长,属于性灵的青春稚气渐渐褪去,她也蜕变成神雕里平凡琐碎的妇人。冰雪聪明化为些小算计,不复可爱,却更加真实。有读者不喜欢这样的变化,曾写信向金庸抗议,当然无效。人物性格脉络如此,一旦在笔下成型,便会自行成长,就算作者自己,也未必拗得过来。春去也,总难留。 另两位典型的江南女儿,是《天龙八部》里阿朱、阿碧。听香水榭一节,段誉这位大理王子如坠温柔乡,吴依软语,美食佳人,正是整本书中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描写。也因此我对朱、碧偏爱犹胜他人。然而同样是蕙质兰心的少女,黄蓉得到了她平庸的幸福,阿朱与乔峰的塞上牛羊之约,最终却化作怆然一梦。至于阿碧,谁又能忘记天龙结尾处,她那凄楚却坚定的“心满意足”?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江南春夜的缠绵月色中,马春花被薄情公子一曲箫声引诱,最终将一生轻易交出;同样是爱上,洞庭湖边药王庄,有着一对大眼睛的平凡女子程灵素,瘦弱的身躯里却蕴含着无忧也无怖的勇气。人生七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前四样是自然规律,无人可免;后三者则是只属于内心中的贪恋痴嗔,偏偏如飞蛾扑火,挣脱不开。来来往往,是刀光剑影,也是真实复杂的人性,到头来只得一声长叹。明月当空,照一地落花如锦。 武侠名家里,古龙生于香港,梁羽生祖籍广西,三人中唯金庸与江南渊源最深。他本人便是浙江海宁人,生于斯长于斯,自然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是以有关江南的描写也最为真切。《碧血剑》中青青与袁承志相约温家堡,月色、箫声、玫瑰……缠绵旖旎。《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或许便从扬州八怪中动了灵机。最典型的莫过于《书剑恩仇录》,用了许多笔墨追忆海宁故物,如钱塘潮、春晖堂,连一碗小小的桂花糖藕,也煞费笔墨,娓娓道来。表面上只是寻常描写,内中却暗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一份心结。作为金庸酋部武侠作品,书剑于1956年在明报连载刊登。此前,镇反运动刚刚结束,金庸的父亲在这场斗争中被冤杀而死。消息传来,为人子者独自痛哭了三日。书剑第八回有很长一段篇幅写陈家洛在母亲忌日那天潜回家中的情景。家中已空无一人,只剩下当年侍婢,为他整理衣裳, “眼泪一滴滴都落在长衫下摆之上”。小时候追求情节,这一段看得颇不耐烦,如今再读,方才品出其中滋味。在当年情势下,金庸本人大约是有家归不得的。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文人自嘲,其中却有无可奈何的孤愤与辛酸。正因为这样,文人往往将“剑”与“侠”作为笔下理想化的代表,于是武侠小说应运而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声一例消”——龚自珍此句,是书生侠客写照,所谓允文允武,亦儒亦侠。然而在金庸笔下,儒者之侠的形象并不突出,《书剑》是金庸第一部武侠,陈家洛是金庸小说中唯一一名书生侠客主角,而性格悲剧的刻画究竟与众不同。其根本缘由,或许就在于金庸本质上仍然是~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所以才能明明白白地看到了“笔”与“剑”的差异:那是理想与现实的遥远距离。倒是另一位作者梁羽生,塑造了不少这类人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萍踪侠影》里的张丹枫。书生侠客其实难写,品格不高的作者,往往欲彰其温文而显酸腐,欲形其洒脱而成做作,包括梁自己后来的作品,也有类似问题。只有张丹枫真正做到了亦狂亦侠亦温文,出于他人之上。究其实,是骨子里那一份“真”。至今还记得张丹枫初出场时那一番痛哭狂歌, “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是天地皆有情,岂独长江万古,潇洒之外别有一份年少轻狂的天真气,为人所不及。 但书生也自有属于书生的做骨。历史上的江南少见侠客,却多书生。即以金庸故乡海宁为例,著名的读书人便有王国维、徐志摩等。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将领蒋百里,也还是儒将。然而蒋百里曾两次自杀谏国,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徐志摩则可用“天真至死”来形容,骨子里都有一种不肯随波逐流的迂阔气。这和传说中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江南文士大相径庭,却正是江南山温水软之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明末清军入关,北方政权已然摧枯拉朽,反而是被视为文弱的南人,上演了最激烈的抵抗。扬州、嘉定、南京……一路烽火,那一点文宗气脉浮沉辗转,竟未摧折于刀斧。连秦淮烟水中的青楼女子,也别有一份刚烈决绝。《鹿鼎记》中陈圆圆歌道: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虽是文人夸张,却也未必不是实情。 这才是江南之魂。绿篙黄衫、藕风梅雨的轻倩流丽背后,是磐石一般的坚执,蒲苇一般的柔韧。唯其坚执,才能有深情婉转;唯其柔韧,才能够宁折不弯。是以才有襄阳城破之日,黄蓉的以死相殉;石桥雷雨之中,阿朱的为爱舍身。风流辗转,一脉相承。 突然想到那个结尾,关于另一段故事:一匹白马,一片黄沙,一个美丽的姑娘。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地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地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谁人行过江南雨。游子情怀、过客心思莫不如此。真正的江南,那如丝烟雨、如缕深情只能在追忆中出现,纵然归来,也早物是人非,不复当年风景。 是向来痴,犹存旧梦;便从此醉,不问来生。
略谈儒家的正义观
作者: 蒙培元   来源: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家有“四德”或“五常”之说,代表儒学的核心价值.其中,仁是:“全德”,其他三德或四常,是仁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或表现.其中的义,便是儒家的正义观.义本来指人的内在德性,来自“羞恶之心”,即羞耻感,这是人人具有的,其人性则称为义理之性;其在社会行为中的表现,则为伦理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正义原则亦即“义理”或“理义”一伦.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看,这种文化可称之为耻感文化,与西方的罪恶文化有所不同.用哲学的语言表述,这是一种自律伦理,而非他律伦理,或者说是一种德性伦理,而非外在的社会伦理.但它同样具有客观普遍性,在社会实践中起规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广义的规范伦理.义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处理社会的利益关系,因而是与利联系在一起的.有人认为,儒家只要义而不要利,提倡义而反对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正义原则之下,儒家提倡“富民”政策,使人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儒家的正义观,不是功利主义的目的论,也不是神学目的论,而是以至善为目的的追求.人生以善为目的,义即体现了善的目的.将正义与善统一起来,赋予正义以善的价值,就不只是一种社会伦理,而且是人生意义的真正体现,人不只是社会的人,而且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主体.这是理想主义的正义观,它将正义伦理提到一个更高的程度,为人类正义指出一条发展方向,避免了工具主义的羁绊.儒家的正义观,可从两方面说.从一方面说,促进和实现他人和人民的正当利益,其中,公平公正原则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富民”政策,还包括维护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这与只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正义观是不同的.从另一方面说,不要过多地干预,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让人民在正义原则之下自由发展.
< 1 2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