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熹与梁克家的关系及其游历潮州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慧禅师   朱熹   社仓   潮州   梁克家  
描述: 通过对朱熹与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以及青年时代各自游历潮州的经历的考证辨析,可以澄清若干史料讹舛和学界聚讼:朱熹挽梁克家诗,当以昔岁调饥政订正诸本讹舛;朱熹游潮往见大慧禅师的时间,当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亦即秦桧死后;梁克家游潮之梅花轶事传说,多有附会成份,史志载朱熹《和文靖公前韵梅花诗》等系后人伪托之作。研究朱、梁关系及其游潮事迹,也有助于窥视该时代缙绅士人之间、儒释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闽粤之间的文化互动。
論林則徐的尊法反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鸦片走私   富国强兵   林则徐   魏源   投降   大地主阶级   龚自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时期   儒家  
描述: 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的一生,经历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前期恰值封建制度走向崩溃,清王朝由强盛向衰败急剧转折;后期则跨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后期的深刻危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促进林则徐尊法反儒倾向的形成。他在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推动下,继承历代法家的爱国主义传统,主张“富国强兵”,抵抗侵略,反对因循守旧,卖国投降,成为鸦片战争时期与龚自珍、魏源齐名的尊法反儒的代表人物。一林则徐出生前后,儒家万口交颂的“乾隆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统治陷入了“概乎四方,大抵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的境地。林则徐的家族,也经历了“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的过程。他的先辈是从福清县迁来省城的中小地主,曾祖以来“累传皆儒业”。但从祖父开始,家境日趋衰败,到父亲林宾日手上,已经“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 (林宾日:《圖书》)。林则徐少年时,父亲当塾师的收入不足偿还债务,母亲和姐妹必须日夜从事裁剪纸花的手工艺劳动,有的时候还无米下锅,“饔飧恒不继”(林则徐:《先妣事略》)。家世的没落,使林则徐产生“读书显扬”,重振门庭的强烈愿望,“为帖括之学”,热衷于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家庭社会地位低下和
试论《诗经》中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及其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奴隶社会   诗经研究   奴隶制   西周初年   孔子   礼乐制度   恋爱婚姻   奴隶主贵族   原始社会   阶级社会  
描述: 《诗经》三百五篇中,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占有很大的比重。正确评价这一部分诗篇,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前几年,在“四人帮”大刮以儒法为线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黑风时,有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了这股黑风的影响,在进行所谓“诗经问题上的儒法斗争”的研究中,全盘否定了《诗经》中的恋爱婚姻诗篇。他们认为,这一部分诗篇“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
孔学:中国儒学的第一次飞跃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朱熹   中庸之道   子路   原始道德   统治地位   孔子   董仲舒   子曰   儒学独尊  
描述: 古来学者,莫不欲以其学易天下,而终于“易天下”者,唯有儒学。自孔子总结原始道德,摒弃“小人儒”、标榜“君子儒”而后,孔学即以中国儒学的姿态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从此炳彪于世。又三百年,董仲舒综赅孔学,杂以墨、名、阴阳、道、法诸家学说,构筑其“天人感应”体系。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是为董学。又千余年,朱熹集理学大成,遂使孔、董以来的儒家道统又占据了封建正宗的思想统治地位,统治封建后期的思想学术达七百年之久,所谓“后之时君世主,欲
借鉴与创新:试比较《剪灯新话》和《金鳌新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朝鲜   相似之处   剪灯新话   金时习   文学史   思想内容   作品   瞿佑   文学家  
描述: 金时习(1435——1493)是朝鲜中古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1455年6月,正当年轻的金时习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汉城附近的水落山发愤攻读的时候,忽然传来宫廷政变、首阳大君李瑈(即世祖)杀害自己年幼的侄子篡夺王位的消息,使他感到悲愤填膺,闭门痛哭三天后,终于对功名仕途断念,焚尽读过的诗书,撕毁儒冠儒服,隐入深山。他行迹飘泊在关西、关东、湖南、岭南等地。直到1465年才在庆尚道庆州的
鸦片论战是一场儒法斗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则徐   封建统治   修正主义路线   中国封建社会   两条路线   大地主阶级   鸦片侵略   禁烟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   地主阶级改革派  
描述: 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反对鸦片侵略的革命斗争不断高涨,反映到地主阶级内部,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也再度激化。一八三六年至一八三九年(道光十六年至道光十九年)发生的鸦片论战,就是在地主阶级改革派(即严禁派)和守旧派(即反禁烟派)之间进行的、以禁烟政策讨论为形式、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为内容的一场儒法大搏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场儒法斗争,对于揭示尊儒反法和投降卖国的联系,研究儒法斗争的演变,认识近百年来思想领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特点,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斗争,都是有帮助的。
屈原“九死未悔”的革新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诸侯国   尊儒   地主阶级   革新精神   战国时代   奴隶主贵族   屈原   公元前   楚国  
描述: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是战国时代末期楚国的杰出法家和大诗人,他一生为了坚持和实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政治主张,同奴隶主贵族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一直受到反动统治阶级和儒家的攻击和歪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中,一反千百年来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充分肯定了屈原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倾向,赞扬他具有“九死未悔”的反潮流斗争精神,高度评价他的诗歌作品,给了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今天,学习鲁迅对屈原的正确评价,对于我们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道家道教对中医学发展前期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道家思想   思想渊源   中医学发展   经典著作   道家道教   陶弘景   传统文化   黄老之学   神仙思想  
描述: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立足于医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同时亦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的影响,因而在各个阶段上显出不同的特点。就中医学发展前期来说,战国至秦汉诞生的四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标志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这是中医学的创立阶段;魏晋南北朝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等,又分别在脉、针、医、药诸方面补充、发展了《内经》、《本草经》,可谓充实提高阶段;隋唐五代则为前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儒、墨、道、名、法、阴阳等都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渊源,其中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创立和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本,起着主导的作用。首先,道家是中国古代的自然主义,在认识自然和顺应自然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倾向与道家的哲学主张是一致的。其次,在《内经》进入成书关键阶段的战国末至汉初,正是具有“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