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苏轼人格中儒家思想的主导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士君子   人格   入世   苏轼  
描述: 苏轼的文化人格较为复杂,含有儒佛道等思想,但儒家思想在其一生的经历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从少年的奋厉有当世志到中老年两个自我的斗争再到晚年的思想升华,苏轼始终表现出积极有为、直道而行、不惧不悔、处厄忘忧、乐观豁达的儒家士君子风范,深受百姓爱戴和士大夫的追随。
中国传统人格类型与绘画艺术审美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审美特色       人格  
描述: 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主要是围绕人格问题展开的,作为中国古代绘画思想内核的传统审美方式,其实质也是对自我人格的欣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儒、道、释及明中叶兴起的左派王学对“性”和“情”的不同阐释,来描述三种典型传统人格类型的代表画家及其绘画艺术审美特色。
超越·自动·主我:苏轼人格思想取向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平衡   自动   主我  
描述: 苏轼以实用为准则,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其身上看似矛盾斗争,实则互用整合,使他遭受过多舛劫之心趋于平衡,并在平衡、超越基础之上以自动之态取向“主我”。[著者文摘]
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借鉴
作者: 魏堃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人格教育   大学生  
描述: ,重视培养高尚人格的形成,形成了其独具一的教育模式,为现代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代教育的责任,通过借鉴...
李白游仙诗中的生命反差与人间性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仙诗   李白   社会关怀   唐诗  
描述: 李白,無疑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然而解讀李白歌詩時,常陷入非儒即道的框限當中,究竟其生命特質如何?我們又當如何解讀李白歌詩?人稱有仙才仙風或天上謫仙人的李白共有遊仙詩六十多首,為何他要寫遊仙詩?而他又如何敘寫遊仙詩?內容意蘊又如何?本文擬透過遊仙詩來勾勒李白的生命情調與關懷。論述理序,先導出研究李白的進路有二,其一指出李白有道家卓爾飄然之仙風道骨;其二揭示李白有儒家用世之心。後世研究李白者是不是必定框限於儒道分釋,以提攝問題。二論李白生命歷程由行旅之遊轉向神仙之遊的原因;三論李白遊仙詩所豁顯的內容為何?其一、反映在生命反差的悖逆當中,其二、照映出濟世憂憫的社會關懷,終論李白生命特質能翻轉生平臆氣。
入世与出世―论林语堂人生观的矛盾
作者: 暂无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极用世   消极避世   林语堂   人生观  
描述: 从踯躅于“十字街头”到冷静超远看待人生,“一团矛盾”的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从“入世”向“出世”转化,这是儒、道、佛三家哲学对林语堂人生观的影响。林语堂的思想和性格的矛盾,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文人的性格误区。
压抑、张扬与超脱:两汉与魏晋文士自嘲意识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士   自嘲   两汉   魏晋  
描述: 文士在作品中的自嘲,蕴含着文士的文化人格、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等深广的文化内涵。汉代文士的自嘲意识与“士不遇”相关联,由文士的儒家人格与其在政治上失意决定;而魏晋文士的狂狷抗争式自嘲与恬然超脱式自嘲,则是由其反儒倾向和道家人格决定
诡诈多端,无蹇谔之节——王戎玄儒兼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玄儒兼治   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   王戎  
描述: 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实很少受到“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玄学影响,他秉承山涛入世的名士人格理想,代表了自然与名教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情况。他怀儒家入世的精神而不婴事务,奉道家俭约的宗旨又广聚钱财,以其人格的二重性说明了士大大兼治玄儒的思想困境,影响了西晋时期知识分子“士无特操”的文化品格。
和谐:儒释道三宗的共同理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道家   和谐   儒家  
描述: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格和多元景观,凸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恒常价值。
孔子“无讼”说新解
作者: 卫欢   来源: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无讼   法律文化   和谐社会   忠恕  
描述: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点之一的"无讼"法律传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人"贱公"、"非讼"性格的由来,也是我国今天法制建设的巨大障碍。然而,孔子"无讼"一语的真意到底如何,学界仍颇有争议。本文旨在对孔子的"无讼"观做一番新的疏解,以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提供一些启示。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