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周易》中的真、善、美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价值取向      
描述: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本质因素,而文化的价值取向则是以真、善、美何者居第一位为分界线的。针对学术界某些人认为中国文化无求真精神的论断,本文从分析真、善、美的含义与关系入手,认为
中国园林审美飞跃──畅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农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审美   社会环境   畅神   地球   第二自然   中国园林文化   自然山水   大自然   园林发展   参照系  
描述: ,彼此阐发,给我国园林发展以极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游园赏景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视觉景观来陶冶人的性格,使主体心情舒畅,精神愉悦.1求源──中国园林文化的自然属性我国园林,自古以“本于自然
向秀《庄子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世说新语   玄学名士   向秀   郭象   玄学思潮   宇宙生成论   《庄子注》   时代精神   竹林之游  
描述: 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
天下忧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文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母   父亲   国有企业   钢铁公司   风险抵押金   厂长   跃进   北京文学   妻子   工人阶级  
描述: 穷尽中国田园上的财富,却荒芜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近些年来,当男男女女都跌入了气功的陷阱,我们又看到了些什么呢?光芒万丈的当代中国,集儒、道、释与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于一身的气功大师们的横空出世,给中国人注入
《道家哲学智慧》其人其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的历史条件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养生哲学   道德哲学   中国诗歌史   毛泽东文艺思想   政治哲学   道家哲学   中国哲学  
描述: 文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一隐一显,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之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花大力气加强对儒、道文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令人遗憾的是,90年
中日两国近现代化历史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化   中国   日本   历史比较   现代化  
描述: ,只能以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以民族形式为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据,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根据。
练气功重在修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功德   修德   气功锻炼   练气功   气功专业人员   精神文明建设   传统美德   职业道德   练功者  
描述: 需要,而且对当前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规范气功的职业道德和在气功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善于解谜的香港文史作家李远荣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作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文坛   王映霞   陈嘉庚   解谜   香港作家   小说家   郁达夫   李光前  
描述: 文史的作家大致阙如,即使有也寥寥无几。因为研治文史,首要要有史才与史识,还必须有“板凳不怕十年冷”的精神。而后者在香港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们急功近利,这就很不易得。 李远荣这位儒雅敦厚的香港作家就是治文史的。多年来亦儒亦商、亦文亦商,在人文历史的汪洋
儒学发展视野中的《大学》研究
作者: 李萍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书   《大学》研究   儒家  
描述: 《大学》是儒学的经书,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本文考察《大学》和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的关系,探讨《大学》在儒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大学》是秦汉之际无名氏的作品,该书体现了先秦人文主义精神
礼乐复合的居住图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规划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礼乐复合   中国传统文化   《礼记》   中国古代   文化心理结构   城市规划   “乐”   《礼记·乐记》   自然生命  
描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是不争的史实,由孔子建构并经孔门后儒传承发扬的仁学思想,一直作为古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内核而存在.作为儒家的主流,“孔孟荀的共同之处是,充分注意了作为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