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评欧阳修《易童子问》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欧阳修   孔子  
描述: 欧阳修《易童子问》认为 ,《易》之“十翼”各有瑕疵 ,其中纵有孔子之言 ,但非孔子之文章。本文认为 ,此论并非无可嘉许之处 ,但亦不免言过其实 ,而致疑于其所不应疑者。本文通过对“十翼”的逐一
论先秦诸子文物造型的科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考工记>   孔子   文物造型  
描述: 本文依据儒、墨二家的论述,<考工记>的记载及考古资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文物造型方面的科学思想都反映了儒家为统治阶层所需的侈华美饰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语教育   教学目的   孔子   实践  
描述: 以《论语》为研究资料 ,着重对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实践作了考察 ,认为培养“君子儒”与合格的“为政”人才是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基本目的 ,而以《诗》为教材 ,以“雅言”为教学语言 ,贯彻一系列的言语原则 ,以及言教与身教兼顾等 ,则是孔子在言语教学中的主要实践活动
道德的内在实践与理性认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比较
作者: 夏莉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格拉底   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   理性认知   内在实践  
描述: 道德教育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世代相续的一个基本手段,历来是社会关注、学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东西文明史上的两大先哲孔子和苏格拉底更是毕生致力于道德建设,把道德教育作为树人治国之本,并形成了各自的道德教育
从人学的视角看孔子“仁”之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人学   孔子   理想人格  
描述: 本文认为 ,孔子思想从其本质来说是实践性的人学。本文从人学的视角 ,从四个方面对孔子提出的“仁”的学说进行了规定和梳理 :一是对待“仁”的态度 ;二是“仁”的价值内涵 ;三是“仁”的表现方式 ;四是
孟子的《春秋》观与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观   孔子   孟子   传统儒家   政治激情  
描述: 孟子的《春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深刻地体现了先秦儒家通过文化守成主义方式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从历史的角度看,盂子关于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儒家政统意蕴,是与后世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密不可分的。
孔圣人的“昏招”--从宰予“作乱”冤案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宰予   田常   孔子   “作乱“冤案   儒学  
描述: 拜谒文庙。只见花木幽幽,泮水清冽,也自是一种神圣静谧风光。大殿正中有孔子的高大雕像,两侧分别侍列其贤哲弟
儒道互补价值观念的方去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仁义   哲学体系   儒道互补   无为   孔子  
描述: 本文对价值哲学的讨论, 是放在中国哲学体系的价值问题中进行, 并 注重价值哲学体系形成的方法论问题, 讨论主题则设定在儒道互补的课题中,指 出儒道互补是一个生活现象,应该有其理论成立的可能。而此一互补,即表现在 孔孟仁义价值与老子无为价值的互补性上,并且在中国儒道哲学史中可以找出孔 老二学发展线索中有仁义无为互补的理论实例,文中即说明其结合的方式。就儒 学体系言,儒道互补是以仁义为本体,以无为为境界。在老学体系言,儒道互补 是以无为为本体,以仁义为次德目。至於庄子及道教老学,则因有不同的宇宙论 世界观,所以不能讨论儒道互补的议题。理论上言, 理想的互补形式是具备着相 同的世界观,而有价值命题的交流,使得各自的价值可以安立在对方的体系中,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践出来。
孟、荀对孔子人性论的拓展与重构
作者: 王琦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孔子   仁政   孟子   性善论   性恶论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人性论所蕴涵的两极趋向的剖析与孟、荀各自对其一极(善、恶)拓展与重构的分析,揭示了孔、孟、荀人性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嬗变轨迹,展现孔学的丰富性、可拓展性和人性论在儒学体系中的重要
同归殊途与同途殊归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言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帛书   周易   易传   史学家   占卜   孔子   汉代   司马谈   六家要旨   同途殊归  
描述: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汉代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引此语后接着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所谓务为治即是同归,言之异路即殊途。近年新出土的帛书《易传》有这样一段: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