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衍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家   儒家学派   社会   史记   道家思想   庄子   《吕氏春秋》   思想体系   绝地天通   儒学  
描述: 一、道家和儒家学派的形成 1.知识群体的产生和 道、儒学派的形成 我国古代文献中保留着一则“绝地天通”的神话故事。据《尚书·吕刑》记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天人相混”、“民神杂揉”的时期,于是帝尧“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对这件事,《国语·楚语下》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和说明:
墨学何以成为绝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衰落的原因   战国时期   墨学   墨家   农业社会   《吕氏春秋》   政治格局   宗法制   组织体系  
描述: 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学说显赫一时,并称显学,曾有“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的说法,但时隔不久,“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竟绝。”(《墨于后语·上》)。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派何以如此迅速地衰绝呢?本文尝试着从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对墨学的影响、墨学的组织体系及其理论的欠缺等诸方面探讨墨学衰落的原因。
涡淮流域——道家文化的摇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黄土文化   环渊   天道无为   《吕氏春秋》   文化热   儒家文化   詹何  
描述: 中国文化的悠久绵长,她的强大生命力,吸引着中外学者的注意力,中国文化热正在兴起,并将在世界上形成一股浪潮。人们承认中国文化的构成是复杂的,但是,人们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儒家文化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或者视为中国文化的实质、核心。这是十分偏颇的。事实上,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或者说上游)的先豢文化,就区域而言,至少是由邹鲁(儒)
略论《吕氏春秋》养生治国一理的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适欲   百官   道家思想   养生之道   《吕氏春秋》   清静无为   秦王   吕不韦   圣人  
描述: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人宾客编撰的一部书。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旨,糅合阴阳、儒、法、兵、墨各家思想,“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编撰者以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为考察研究对象,“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全书内容十分广博,涉及哲学、政治、伦理、历史,乃至天文、地理、物候、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人称“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它是辅国重臣吕不韦为未来的统一帝国所设计的理想蓝图。处于全国统一的前夕,作为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秦汉新道家说”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道学   学术界   《吕氏春秋》   杂家   新道家   秦汉   代表作  
描述: 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一种“新道家”说,这种观点是把战国末年或者说是自秦开始到汉初盛行的黄老学派,称之为“新道家”,并且将《吕氏春秋》等几部“杂家”著作,指为新道家的代表作,这种观点,固然有其新意,然则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道学方家。一、道家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道家学派形成于我国春秋后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就是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宗法政治体制的崩溃而导致周礼的废坏,它是从政治经济危机中引申出的思想文化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儒、道二家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儒家以“复礼”为己任,道家却是以“非礼”为特征的。
战国末期新道家的历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道家   学派   战国末期   《文子》   思想原则   《吕氏春秋》   《汉志》   新道家   历史思想   法天地  
描述: 《汉书·艺文志》云:“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战国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学派内部流派分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篇》);另一方面,早先似乎水火的诸子百家,则又相互吸收,呈现出合流之势。新道家学派便是在这种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中应运而生的。战国末产生的新道家思想,渊源于早期道家而别于早期道家。战国中后期,道家之徒已然流派纷杂,但综其思想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他们分别执老子学说的一端,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类以庄子为代表,沿袭早期道家学说中“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的思想,“全性保真”,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一类则执早期道家学说中“全性保真”的“术”,反其道而用之,研究“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统治者提供“君人南面之术”(《汉志》),从而走向积极入世的道路。后一类人的学说,经“稷下黄老”诸子的养育,到战国末年,蔚然形成颇有影响的新道家学派,活跃于斯时,并成为后世黄老之学的思想先导。本文旨在论述战国末新道家学派的历史思想。
谈《吕氏春秋》与“一字千金”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条理分明   教育意义   寓言故事   各家学说   南京图书馆   《吕氏春秋》   吕不韦   艺术特色   诸子散文   形象性  
描述: 谈《吕氏春秋》与“一字千金”宁文(南京图书馆)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的宰相吕不韦主编了《吕氏春秋》(《吕览》)一书。全书26卷。160篇,20余万言,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内容极为丰富,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吸收墨、法、兵、名、农、阴阳各...
从博采群书看《淮南子》的成书立意——兼说对《淮南子》的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驺衍   原道训   文子   淮南鸿烈   《吕氏春秋》   淮南王刘安   高诱注   主术训   汉帝国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在《汉书·艺文志》里被列为杂家,班固在评论杂家著作时,指出它的特点是“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澹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可见《淮南子》和其它主要杂家著作一样,具有密切接触时政的特征。
重评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四人帮”影射史学批判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人帮”   史学批判   折衷主义   《吕氏春秋》   影射   吕不韦   周恩来   儒家  
描述: 一九七四年,“四人帮”假借批林批孔,丧心病狂,肆无忌惮地为篡党夺权而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以批判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为名,放出一股批宰相的黑风,密锣紧鼓,南北呼应,大写其所谓“政治文章”,说什么“《吕氏春秋》的核心是儒家”,要害在于折衷主义,“《吕氏春秋》尊儒反法,时代特点要点出来”,恶毒地以此攻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略论《吕氏春秋》养生治国一理的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适欲   百官   道家思想   养生之道   《吕氏春秋》   清静无为   秦王   吕不韦   圣人  
描述: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人宾客编撰的一部书。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旨,糅合阴阳、儒、法、兵、墨各家思想,“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编撰者以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为考察研究对象,“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全书内容十分广博,涉及哲学、政治、伦理、历史,乃至天文、地理、物候、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人称“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它是辅国重臣吕不韦为未来的统一帝国所设计的理想蓝图。处于全国统一的前夕,作为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