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墨学衰微原因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基础   经验教训   汉书·艺文志   衰微原因   墨学衰微   相适应   吕氏春秋   学派发展   后期墨家   儒学  
描述: 墨学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学派之一,曾号称“显学”。《汉书·艺文志》列入“九流”。孟轲也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①《吕氏春秋·当染篇》亦载,孔墨“纵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
公正评价惠施之学:与刘捷宸同志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施   公孙龙   战国时期   庄子   韩非子   相对主义   哲学思想   郭沫若   吕氏春秋   历史潮流  
描述: 惠施之学是战国时期的显学之一。庄子曾经对惠施说:“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庄子·徐无鬼》)可证惠施在当时诸子中是有重要地位的。然而,自从荀子提出“言无用而辩,辩不急而察,治之大殃也”(《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提出“坚白、无厚之辞章,而宪令之法息”,“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问辩》)
秦代政治文化断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博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封建国家   秦代   秦始皇   秦国   封建政治文化   君主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法家  
描述: 1.从“兵强必灭”说起我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宏大军阵面前,有四个大字呈现于脑海而无法驱除:“兵强必灭”。历史事实是,推行法家耕战主张兵强马壮的秦国,灭掉了老子的父母之帮楚国。培育出老子和伟大诗人屈原
秦始皇同儒家学派的斗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楚   儒家学派   新兴地主阶级   华阳夫人   淳于越   法家思想   焚书令   奴隶主贵族   吕氏春秋   秦王朝  
描述: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以先进的法家思想为武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用革命的暴力同奴隶主贵族势力以及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尊儒反法思潮的影响,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被歪曲、颠倒。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学习秦
《国语》琐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点本   左传   阴气   阴阳二气   清音   韦昭注   吕氏春秋   相能   地震   《国语》  
描述: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现存最古版本是宋刻明道本和公序本.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以明道本和公序本参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的本子,是现今最流行的《国语》读本(以下简称校点本).三国韦昭注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国语》注本,清代董增龄《国语正义》搜罗广博,为汉唐以来注释之集大成者.除此而外,黄丕烈札记,汪远孙考异,徐元诰集解,亦多有发明,可取之处甚夥.先儒时贤注释校点之功昭彰显著,不可磨灭,但疏漏讹误亦在所难免,故略陈管见,琐记于下.
淳于髡与稷下道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淳于髡   道学   外交活动   思想史   政教作用   孟子   稷下   吕氏春秋   齐国   中心人物  
描述: 稷下道学是战国年代齐国的一个重要政教学派,对齐国的政教策略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淳于髡是稷下道学昌盛期的中心人物,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教事务,从而使稷下道学务实、适变、灵活的政教宗旨得以贯彻。稷下道学阐发并建立起直接用于政教目的的“道”,取“切实”作为面世原则。它在思想史上开创了系统地杂儒、启法之先例。它具有浓致的地域色彩,以现实为言行标准,取适变精神与务实态度,士人们不以谋求官职作为参政目的,体现出人类政教机制的进步内涵。稷下道学体现的进取、变革、务实的精神,在两个余年的封建政教措施中亦时显峥嶸。
先秦诸子论君权合法性思想析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中)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君主政治   人类社会   韩非子   权力合法性   先秦诸子   吕氏春秋   圣人   君权合法性   黄老帛书  
描述: 先秦诸子除了杨朱、庄子、许行等个别人物,多数是君权维护论者。法、儒、墨、老以及黄老等各个流派的具体理论看起来似乎相去甚远,其实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易·系辞上》),维护君权是诸子立论的大前提。比如法家旗帜鲜明地鼓吹君主政治,他们设想的政治蓝图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儒家学派认为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荀子·富国》),因而力主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上》),维
贤圣发愤之所为作--评《吕氏春秋校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影响   阴阳家   校释   五十年   学术价值   学术界   高诱注   吕氏春秋   吕不韦   典籍  
描述: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的一部重要典籍,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内容以阴阳家思想为主,兼及儒、道、名、法、墨、农诸家之言,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泰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对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教师   春秋战国时期   地位与作用   作用关系   作用比较   尊师重教   政治生活   智囊团   吕氏春秋   社会制度  
描述: 中国历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对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比较重视。早在殷周时期,对于师保之教就非常强调,《尚书·君爽》记载:召公之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这个时期的名臣大多身兼国之辅宰和君之师保的双重职责,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亦流传着不少尊师佳话,如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这些稷下先生起了齐王的智囊团的作用。荀子较早地明确提出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制的存废和人心的善恶这一思想。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认为只有尊敬教师,社会制度和法律
水德与秦制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家   历史观   哲学形态   阴阳五行学说   洪范九畴   五德终始说   秦始皇   中国历史   吕氏春秋   西周时代  
描述: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哲学形态,早在殷商时代就有阴阳和五材的观念,至于这些观念的起源一定更早得多。西周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就与政治发生了联系。《尚书·洪范》中说上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叫“洪范九畴”,其中第一类就是五行。西周末年,史伯和伯阳父的言论中,就用阴阳五行关系论述过政治兴亡。但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历史观,是在战国末邹衍的学说中才出现的。邹衍(约前305——前240)“初以儒术干世”(《盐铁论·论儒》),后成为阴阳家的代表。他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胜关系说明王朝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