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庞公吃茶处”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名僧之姓的巧合,投其所好.刻下了“庞公吃茶处”五字,让后人费些工夫去解读庞公是何许人也。其实,唐朝也有个庞公,姓庞名蕴。《五灯会元》卷第三《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载:庞公原名庞蕴,字道,唐朝湖南
作秀,越作越秀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月刊·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陈仓 作秀,是个翻译得比较贴近汉语的外来词,已经融人现代汉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阋语之一。作秀,英文原词为make-show,即利用媒体宣传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作秀”有三种解释:一是表演、演出;二是展览宣传活动;三是弄虚作假,装样子骗人。在汉英词典里,“作秀”是一个贬义词,含有夸大其词和作表面文章的意思。但就效果而言,作秀也有它的好处。就个人德性而言,作秀总比故作神秘、作威作福、肆意妄为好,比无恶不作更好。一个人作秀,说明他懂得礼仪廉耻,有是非观念,至少还没有丧失良知。如果一个人作秀并得到鼓励,作秀,就会越来越秀。 最近,长篇小说《嗜血的皇冠》的作者、作家曹昇在谈及汉光武帝刘秀时说:“刘秀是个演员,在表演,也在秀。”作为皇族后裔,从小到大,刘秀的表现异于常人,常常被人怀疑、讥讽、嘲笑为作秀。刘秀3岁的时候喜欢学习种庄稼,因此经常受到哥哥的嘲笑。刘秀少年时赴京读书,看到执掌京城卫戍的金吾大将军很威武,听说阴丽华是天下第一美人,于是,感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被同学传为笑谈,同学们还嘲笑他的各种优秀之举为“穷扎势”。昆阳之战,刘秀为第一功臣,但是,他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刘秀奉更始君命经略河北,作足了秀,朝野一片赞誉,也为日后称帝打下坚实的基础。刘秀称帝后,继续作秀。他提倡节俭,上行下效,大臣们不敢奢糜,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减轻了百姓负担,客观上也有利于战后经济恢复。纵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一生,乃作秀的一生。刘秀作秀,的确做得非常优秀。刘秀堪称中国千古作秀第一人,名副其实。 刘秀的后来人,三国活剧的主角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司马懿诸位皆可谓作秀大师。“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可谓“仁义秀”;“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可谓“亲民秀”;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劝降关羽皆可谓“纳贤秀”;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脱口秀”;诸葛亮江东吊孝,可谓“外交秀”;关云长刮骨疗毒,可谓“好汉秀”;司马懿穿诸葛亮送的女装,可谓荒诞、理性、智慧“时装秀”。事实上,他们就是作秀,可是,准能说他们做得不优秀?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可谓独一无二。李世民的优秀也有作秀的一面,在用人方面,李世民作秀作得几近完美。魏征原来是隐太子李建成的人,更严重的是,魏征曾建议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拉拢利用建成手下的人才,首先宽容重用魏征,作秀日久,成了忧秀,千古流芳。大书法家欧阳询在隋朝和唐末战争中,是李世民敌人的人,被李世民俘虏;在与李建成、李元吉争帝位的斗争中,欧阳询站在李建成一边。但李世民重欧阳询之才,量才使用。多年来,李世民对欧阳询这个自命清高、不热不冷的人很反感,虽用其才,但内心很别扭。为了德服隋朝旧臣、隋末军阀投降人员和李建成死党,李世民照例给欧阳询论功行赏,按期给欧阳询升官。在德服欧阳询上,李世民为作秀做足了功课,三股反对势力被彻底感化。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与刘秀、李世民一样,真的很优秀,做得也优秀,却总是招来“作秀”之类的冷嘲热讽。有一位老领导,4l岁就成了一个特大城市的常务副市长,后来做到省部级。多年来,他一直保持他的平民本色。按习惯,同僚们都上下班车接车送,唯独他步行。没有例行公务,他基本不用公车。依惯例,其他领导下乡调研,都事先通知基层,出行带上分管部门局长,叫随行记者,基层领导高接远送;而他出门只带司机秘书随行,且从来不打招呼就下乡。事后,他的讲话很少见报,活动消息极少上广播电视。周末和节假日私人活动,他步行或骑自行车行动。起初,很多人说他“作秀”。久而久之,同僚说他“那人就那脾气”,或者说“那人注重锻炼身体,爱走路”。干部群众则说“人家是实在人,也是明白人,是真优秀”。 旅美政论家薛涌说,民主政治有一大特色,就是政治家必须作秀,通过作秀,向民众展示自己的才华、风格和实力,暗示自己的政策导向,接受公众选择和监督。同时,身体力行,倡导人性、人道、简朴、谦逊、亲切、透明、公开的执政理念,为下属做出榜样。由此可见,作秀是政治家的一门功课,作秀,作秀,越做越优秀,即使假戏真作,也会演成好戏。
金庸赋(2006.11)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阅巨作,览华章,书通二由,学富五车,遂博天地以通古今,晓中外而贯东西。 “开观以学有成,出洞天而入报业。南下香江,文字缘续,初出茅庐,壮志凌云;北上京华,外交梦断,再作冯妇,蓄势待发
问茶峨眉山,雪芽弥足珍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孙雁鸣 那年仲秋,我们一伙天南地北的茶人,应了杭州朋友盛邀,专程去西湖边上的灵隐寺鉴赏茶僧们敬奉禅茶。杭州是中国的“茶都”,茶肆茶楼上千。有三处代表杭州茶文化的地方不能不去,一是西湖的“湖畔居”,掌门人朱家骥是资格的中国茶人,著有《西湖龙井茶》一书;二是去灵隐寺品禅茶;三是去梅家坞镇,体验龙井茶生态之旅。而正当此时,有消息传来,一代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先生,不惧耄耋高龄,攀上峨眉山之巅,圆了“金顶论剑”夙愿。在峨眉派武学发源地的峨眉山,茶僧们用千古贡茶“峨眉雪芽”敬奉金大侠,金大侠青花捧盛,峨眉山茶的香馥爽得金大侠醇然跌入仙都佛国的梦幻中,说是品尝到了一生中从未品饮的中国绿茶,此乃天赐的灵芽秀叶,云云…… 峨眉山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它不仅拥有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秉承自然造法的生态魅力,而且它蕴藏丰厚的儒、释、道文化,峨眉派武学文化与茶文化历史悠久,通贯古今。 今年三月,我们步了金大师的后尘,直奔峨眉山。先攀至金顶,朝觐了金顶的“十方普贤”,凡尘尽涤,之后,一头跌进了“峨眉雪芽”香馥醉人的茶乡里。 代表峨眉山茶文化的“峨眉雪芽”近20000亩有机茶生态园,完全被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所覆盖掩映,隐约在峨眉山的千嶂百峦群山中,四方远眺,让人分辨不出哪是森林哪是茶园。 此时正是农历三月,海拔千米以上的森林和茶园,还残存着冬雪。然而,茶园中绽露的茶芽已翘然生机,让人心动。我们先后去了景区内的黑水村、木瓜村、桅杆村、龙洞村、张山村等几个远离旅游热线的产茶村。如果说用“黄山归来不看山”来形容自然造法之山的诡谲与奇幻,我们则深深被峨眉山茶的生态魅力所惊呆!“峨眉雪芽”茶园的生态魅力无与伦比,它得天独厚的植物群落共生现状是世界罕见的。在海拔800米一线的茶囱,几乎被笔直参天、树冠如云的古楠、樟、柏、杉四色芬芳所浸润;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则由竹、棕、杉及乔木类药用植物杜仲、黄柏所掩映,形成奇特的共生群落。惟峨眉山独有的雾淞、雨淞、雪霁三大奇特自然气候,终年轮置其中,酝酿“峨眉雪芽”暗香。 我们一行人穿行在“峨眉雪芽”的故乡,在那换了肺似的清凉感觉中,又滋生了对峨眉山茶神的敬慕,它的一尘不染,它远离人类的喧嚣,它没有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亭亭玉立于天籁净土峨眉山深腹,堪称天赐的灵芽秀叶。 在做客“峨眉雪芽”故乡的日子里,我们不舍一杯又一杯“峨眉雪芽”新茶,它生态卓然不群,天藏地载的神奇与妙曼,让人不能不惊叹:这才是中国最好的绿茶! “峨眉雪芽”上品中的禅心级和慧心级绿茶,均以春茶独芽焙制,500克干茶需用4万多颗茶芽。其干品色泽润绿,挺直俊秀,仿若佛眼,其汤、色、味、型,足让诸多名茶自惭形秽。如此天籁尤物,暗香浮游于深山,佳人深居闺中,山中德高望重的老僧淡言告之:雪芽本是菩提慧草,为上苍所赐,有如峨眉派武学,皆为山中道、佛两门嫡传,绝少示人。恍惚间,我们有几分明白,这就是“峨眉雪芽”佛茶的玄机与禅意,蕴藏在天籁净土间。 在“峨眉雪芽”故乡的峨眉山,让 “雪芽”醉了一回,方知什么叫茶中极品。这叫我们这伙自称茶人的专业人士多少有点反思。这种反思,是从生态的意义去做思考的。 在峨眉山体品“峨眉雪芽”茶文化期间,“峨眉雪芽”绿茶品牌的掌门人、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先生告诉我们:以“峨眉雪芽”绿茶为代表的峨眉山茶文化,是峨眉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名茶中独具生态魅力的罕少资源,其生态更是少见而难以复制。为了保护好这一国茶中的瑰宝,公司在引导峨眉山茶农发展“峨眉雪芽”生产中,有个重大的战略定位:一是在茶园管理上,严格按国际有机茶标准实施,杜绝使用一切有害人体健康的药肥,真正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二是严格按有机茶加工生产标准生产,确保它的质量安全。 在峨眉山问茶的日子里,我们专门去了一趟伏虎寺罗汉堂后的塔林。那里长眠着峨眉山一代又一代的大德高僧。高寿者有南北朝时期峨眉山中峰寺淡然和尚,一生嗜茶,101岁圆寂;中印度宝掌和尚,峨眉山佛茶著名茶人,驻锡峨眉山洪椿坪后宝掌峰,以山中野生古茶为寿食,107岁圆寂……默默地伫立在塔林之前,顶端是“萝峰晴云”,四周为树篁缤纷、古楠云冠,在这一尘不染的仙境来拜见“峨眉雪芽”先古高寿的茶人们,让人似有所悟,饮茶当有法则,如水之善恶,上清而下浊……
陶渊明归稳始末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归隐生活   隐逸诗人   独善其身   陶渊明   个性价值   兼济天下   田园诗人  
描述: 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玉液的色香光影,难道在归隐的背后还有着别的苦衷? 向上追溯不难知道,自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出现以来,他们虽然从来都不是社会的统治者,却有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强烈使命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他们总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心,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社会,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生活。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陶渊明是抱着“兼济天下”的壮志去求官的,他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做造福百姓、名垂青史的良臣,因此他年轻时就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而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祖、父均非承袭陶侃爵位的嫡嗣),受人轻视,虽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仍感到不堪吏职,不久便辞官回家。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三年(404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便使他感到失望。于是辞职隐居,后又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便愤然辞职,结束了短短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乡,过着诸葛亮式的“躬耕陇亩”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当时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所以即使他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而“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终不得施展。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只得抱定“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借写古人以咏志,宁肯辞官归隐乡间,也决不向腐朽的士风低头。于是,酒成了诗人与现实对话的媒介,也是诗人与现实抗争的“有效”武器,离开了酒,他的诗就缺少了诗魂。他用诗与酒找到了人生坐标的切入点,成为中国诗酒文化中的一位过客。酒是诗人洒向田园的祝福,也是诗人“勘破红尘”的法器。酒,孕育了陶渊明精深的文化智慧。田园被他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好在无论环境如何险恶,陶渊明都能够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他虽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改造理想,但依旧保持着内心的纯洁和理想的高尚。于是他转而追求精神自由(不仅是肉体自由)、重视生命意识、甘于孤独沉寂。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归隐之前,完全听凭统治者意志的遣使,封建的纲常伦规、等级权威早已将人的自我主体性及创造活力挤压殆尽,人面对社会、自然甚至自我显得微不足道、无能为力。而归隐之后,他从肉体到精神都获得了相对的解放,当他面对自然及主体自我时,能够充分自由地体认和把玩它们,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他的归隐,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自然、反观自身,所以,他能更充分地发现和领悟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并在灵感和激情的催发下,把他的发现和领悟以及隐逸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表现为作品。因此,他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习见常闻的事物,且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他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语言朴素自然,笔法疏淡,然而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些作品,那个荷锄微笑,在明月渐渐升起的时候,悠然而归五柳树下简陋草庐的老者形象,便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了。 陶渊明生前抑郁以终,身后却极受后代诗人们的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从陶诗中汲取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养料;陶渊明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达观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鲠之气,对后世正直的读书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马春梅 山东滨州惠民县辛店乡第一中学 251709)
官员“周易热”背后的冷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参考·青年记者文摘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官员们的培训,应该以科学、民i为指向,在老庄、禅宗的虚空中去寻求解脱,不是个办法。 根据一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计划,来自15个中央部委的2000多名司局级官员,近日到指定的几所院校开始学习培训。他们被要求年内在7所院校完成至少40个学分的自主选学任务。 与以往的干部培训不太一样,此次学习不是统一上课,官员们可以自主选学,选课人数到一定规模才开班。 从“自主选学”情况看,“幸存”的42个讲座中,国学、宗教哲学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达19个。报名人数在前三位的讲座分别是北大的“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中央党校准备了36个讲座,结果仅有“《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达标。 国学、宗教哲学等课程热得发烫,相比之下一些典型的现代学科则遭到冷遇,比如心理学、系统科学、环境保护等讲座,由于报名人数不足,被迫取消。 还没退休就如此热衷出世之学 时代在变,官员们的喜好也在变,官员培训的内容就经历了几次变迁。更早些时,官员培训主要是政治内容,讲政治、讲党性,以学习贯彻党的文件精神为主。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行政也越来越专业化、制度化,管理类和法律课程又成了热点。看来今天这一波的热点又有巨大变化,周易佛老之学成了官员培训的新宠。 你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一次,官员们表现得相当率真可爱,不再端着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哪怕是被教科书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还是想选就选。借用此次培训的一位官员的说法,他们需要的是“最解渴、最实用、最积极、最务实的讲述”。 但是,纳税人掏钱雇佣公务员,要的是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功夫,至于他们“修身齐家”的内圣之学,什么心性修为、灵魂安顿似乎不应该是纳税人拿钱去管的事。纳税人的钱,不是给官员们去喝“心灵鸡汤”的。 或许有人说,修身养性之学有利于官员更好地工作。可在现代政治中,内圣与否是官员私人领域的事情,现代政治文明靠的是制度约束,有了分权制衡,管他内心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必须老老实实工作,清清白白行政。 另外,此次最受官员追捧的周易、老庄、禅宗,基本都是出世的学问,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大都是盛年时热衷人世的儒家学问,到了老年退休才转向出世的佛老之学。而如今,这些官员正值为人民服务的盛年,还没退休就如此热衷这些出世之学,这算不算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幻灭? 周易、老庄与禅宗的背后 <周易》在某些国人眼中,可能是被神化最多的一本书。经常听人说此斗是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但又最难领会的“天书”。如果你表示疑问,他们就会说《周易》太玄妙,非俗辈所能体会其深意. 知名学者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是这样说的:“《易》的发明乃是出于先民的前逻辑思维,是巫术的产物。或者说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巫术书。” 除了《周易>,最受官员们追捧的还有“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两门课。在中国传统士大夫眼里,这两个实际属于一类,就是“侈老之学”。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人世为官,经世济民一直是儒家士大夫的价值理想。儒家有很强的人世意识与道德责任担当,讲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仁不让”、“合我其谁”,其精神气概是相当积极豪迈的。而佛老之学,认为外在的功名和荣辱,只不过是虚假的幻影。 在中国历史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士大夫们往往在盛年时期秉承儒家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但到了晚年,却常常看破红尘,醉心于超尘出世的佛老之学。 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原因就在于在旧时的皇权专制制度下,政治黑暗,士大夫们很难真正实现儒家的理想,理想幻灭,希望落空,现实世界既然令人烦恼和失望,就在佛教道教的出世信仰中,得以自我解脱,自我平衡。 现代政治文明告别了皇权专制,政治生活已成为一项有着透明公正环境的现代职业,官员们也可以由此告别传统士大夫的绝望与虚空,对于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官员来说,更应有积极的职业态度与人生。 科学民主才是解决政治难题的正确道路,官员们的培训,应该以科学、民主为指向,努力健全我们的制度,建立现代政治文明,在老庄、禅宗的虚空中去寻求解脱,不是个办法。 (李铁/《时代周报》2010-5-13)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意识,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的“大一统”的“天下”观念与西方“帝国”[1]5的世界秩序形成冲突,在冲突中形成原有的文化自信的遗失。因为体现为“帝国”世界秩序的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引发了中国原有的“文化
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是汉代流行的赋体作品的主流。而汉魏以来像曹植《鹞雀赋》、傅《鹰兔赋》、左思《白发赋》等作品的产生背景,王褒《僮约》、刘伶《酒德颂》、王沈《释时论》、吴均《饼说》等作品的文体归属,都可以得到更为合理
论汉代“顺权和合”的政治文化生态及对艺文之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大江公及许生,又治《礼》,至丞相。传子成,以淮阳中尉论石渠,后亦至丞相。成及兄子赏以《诗》授哀帝,至大司马车骑将军。”“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
西昌:冬春阳光纪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人文地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立夏 图 白新华 胡利辉 冷文浩 太国宴 胡力平 西昌位于四川省两南部,川滇两省交界处。两丹有着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西昌四季灿烂的阳光,让无数游客心怀向往。 世代生活在邛海边的两昌人,会等到夜晚来临时,摇着木船前往湖心,趁着一片寂静谜离的月光撒网捕鱼。 在邛海之南,泸山彤如一折张开的屏扇,为湖泊和两丹城挡住了高原上袭来的冷空气,成为这里四季暖阳的最大保障之一。 位于川滇高原交界地带的西昌,是一块独得大自然青睐的传奇之地。它所在的安宁河平原,首先赐予了这座城市无比丰饶的惬意生活。随之,那镶嵌在城畔的邛海、泸山和螺髻山,更是为西昌调节出一个常年保持在18℃的局部小气候,让西昌城宛如全年置身于四个春天的轮转之中,于是人们将西昌封为中国的“小春城”,尤其是到了冬天,即使被白雪覆盖,西昌也始终拥有10℃左右的恒温,令人宛如置身于“冬有降雪却无苦寒”的暖冬春意之中。因此,冬春成为西昌最佳的旅游时节,同时,西昌也成为“攀西阳光”线上最诗意瑰丽的集合,而它所涵盖的众多景观与六大“冬春阳光之旅”的板块也都围绕着“冬日阳光”展开…… 邛海沪山 镶嵌在城畔的东方明珠 美丽的邛海湖,紧邻西昌城,从主城沿着东南方向走5公里就能看到茫茫湖面,湖泊寂静地沉卧在三面环绕的山峦之中,舒展着自己3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在高原暖阳的爱抚下,整片湖泊水面明澈光洁,如一面青绿中夹织着金线的绸缎,华美而凝重。邛海古称邛池,至今已有180万年的漫长历史,是四川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泊。由于地处海拔1500米的高原地带和半封闭的特殊地理环境,邛海的水域充分调节着局部小气候,让包括西昌在内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始终保持在18℃左右,夏无酷暑而阳光如织,冬有降雪却无严寒,一年中仿佛拥有四个春天,因此,人们将这一带称为“攀西阳光”,而西昌也被封为中国“小春城”,人们更是习惯在隆冬和料峭的初春,来到西昌享受冬春的暖阳。 邛海虽属高原湖泊,但却有着不逊于大海的气魄,它兼具了壮阔激昂与静谧恬淡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气质—一风雨来时,湖面波痕顿时化为白浪向着岸边的山峦滚滚而来,声势轰隆如天边落雷,整个湖面似要破山满溢而出,此时的邛海完全褪去了湖泊的温婉气质,因此当地人便将一个“海”字赠给了这个湖泊为名;然而,当风雨一收,湖面瞬间就被抚平,幽静的水面仿佛凝固成另一片晴碧的天空,薄薄的水烟从无边无际的湖面上漫卷而过,朦胧中现出渔舟和鸟禽被晕染的身影……这就是西昌邛海的醉人一幕,700多年前,曾经在邛海边流连而过的马可·波罗,就将心底反复回味的美好赞叹写给了后世——这真是一处闪着珍珠般秀色的碧水,物产之丰充满诱惑,美景亦不可胜收,其气候与恬静,甚至远胜地中海,堪称为一颗东方明珠……像马可·波罗一样,大凡有幸见过邛海之美的人,注定者哙一生铭记。 与白日暖阳下的湖景相比,工B海的月夜则更加诗意空朦,是月亮在大地上最美的一处倒影,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墨客从千里之外来到邛海边,只为一睹这入诗人梦的“邛池映月”。你看,暮色初临,湖天相接之处,山峦隐隐起伏,色泽暗如眉黛,一轮澄月蓦然从山后腾起,一路穿过星云,升上中天。此时,天地间霎时变得空荡荡,入目的只有那悬起的皓月,和山间湖水中浮起的一面月影……“月出邛海夜,空明彻九宵”,在前人留下的诗句中,邛海的月夜幻化为人们心底一束最澄澈思旧的情怀。除了诗境中的美景,邛海的夜晚更是富有情趣的!世代生活在邛海边的西昌人,会等到夜晚来临时,摇着木船前往湖心,趁着一片寂静迷离的月光撒网捕鱼,捕上来的邛海特产鱼虾和巴掌大的贝类,直接架在船上的炭火上烧烤,不久就冒起了油滋滋的鲜味儿,这样活色生香的“月下渔歌”是这里风土人情中的一绝。 如果你来到邛海边,可以驻足在邛海北岸的月亮湾一览湖光日月。月亮湾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因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勾勒出一弯新月的形状而得名,整个湖湾完全面向湖面,开怀迎纳着湖上的烟雨月辉。月亮湾里有一条建造奇特的步道,它全长198米,弯弯地浮在湖面,好似一道描在水中的柳烟眉,是湖湾中最著名的景致之一。行走在月亮湾,除了湖景,还能观赏到上万只候鸟一同飞入晴空的壮观一幕。这样野趣盎然的观湖景点,除了月亮湾之外还有新沙滩、观海湾、青龙湾、莲池、观鸟岛湿地公园、邛海公园、老海亭遗址、阳光度假村等,众多各具风情的景点,沿着邛海湖滨绣起了一条珠玑般的景观带。每逢闲暇时光,西昌城里及远道而来的人们就会聚拢在邛海边,在这里,你可以享受暖阳下的各种水上运动,也可以邀上三五知己,等待月下的茶意松风或是烧烤畅饮。冬春季节的邛海边更是格外热闹,各种围绕“阳光”展开的旅游主题活动,让西昌成为寂静冬日最喧闹的地方。 在邛海之南,泸山形如一折张开的屏扇,为湖泊和西昌城挡住了高原上袭来的冷空气,成为这里四季暖阳的最大保障之一。因此,邛海和泸山相互依存,赏邛海必定还要观泸山。 从湖畔拔地而起的泸山,终年饱含着湖水的湿气,从清晨到入夜,山上的植被都挂满宝石般的露珠,使整座山峰浓翠欲滴,枝叶荫荫。这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阔叶林,其中近千株的百年老树、长达70~ 80米的亚热带古藤,及合围超过10米的汉代古柏就深藏在山中,成为泸山中最令人神往的古老隐者。另外,拖着蓬松尾巴的松鼠和野猴在这些斑驳的身躯上跳跃出没,就像是群藏在林中的奇侠。 在幽谧的丛林里,间或冒出一角寺影殿阁。儒、释、道三教并存是泸山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山中沿着一条石梯古道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地建有十余座古刹庙宇,其中泸山第一古刹“光福寺”是山中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十五年的庙宇,带着来自遥远盛唐的雍容气息,坐西向东呈阶梯状建有5层,远远望去,辉煌的琉璃瓦在片绿海中灼人眼目。寺中还珍藏着一口清乾隆年间铸成的重达一吨的青铜吊钟,傍晚钟声响起,其声浑厚绵长,直惊九天。此外,三教庵中三教一同供奉的罕见景观,五祖庵里神秘的圣泉水,玉皇殿的雄险和青龙寺脚下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沙滩等,共同组成了泸山的绮丽玄妙。 或许是泸山占据了邛海边最开阔的观湖高地,所以山上所有的建筑都修有一层望海楼,且根据各自所看到的湖景和意境取了雅名,如光福寺的望海楼便叫做“吟云阁”,远望去,是水天悠远,渔舟荡漾,而身后,则是梵声隐隐,一山古韵,这红尘俗世的一身之隔,造就了邛海泸山以及毗邻的西昌城,一派平和风雅的生活情愫。 邛海之南的螺髻山 冰川传奇和玄妙的五彩“天池” 在邛海以南,距离西昌主城42公里的地方,神奇雄浑的螺髻山忠实地守护着湖与城,它用身躯阻住高寒,成为这块阳光之地的南方守护神。 螺髻山南北绵延近100公里,占地2400平方公里,其主峰“也俄额哈”海拔高达4359米,人们远远望去,主峰的形状盘绕上升,在群峰的簇拥中冲入云霄,威严中竟也露出一丝妩媚之气,酷似古时少女的螺形发髻,于是便有了“螺髻山”之名。而由于山体常年被云雾遮盖,因此诸峰半浮在烟云中,若含仙气,古人便尊奉螺髻山为“蓬莱仙岛”。 螺髻山在中国的山系中虽然并不出名,但这里却拥有一个罕见的世界之最——千年冰川。奇异的螺髻山冰川清晰而完整地保存着第四季冰川地貌,有“世界古冰川花园”的美称。30多公里的冰川带如巨龙逶迤,刻满了地球的年轮和运动神力,在“龙脊”处,数百米高的角峰(冰川运动形成的顶部狭薄,两侧陡峭的悬岩)列阵林立,形成了壮观的山顶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冰斗危悬,冰蚀、冰泉晶莹透彻,山体仿佛变为整块水晶。而山下山谷中气势磅礴的冰川刻槽则幽暗深邃,其中一条V形刻槽更是已探知的全世界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它摄人心魄,像是被一刀横切,直抵山脉的腹心。 在螺髻山,水被赋予了变化多端的魅力,它不仅可以凝固成冰川,还可以形成众多奇幻冷艳的冰川湖泊。在海拔3700米至4000米的群峰之间,散布着大约50个冰川湖泊,湖水因周围不同的植被而神奇地呈现出翠蓝、棕黄、草绿、墨绿等斑斓之色。当地人世代仰望着冰川湖泊,他们将这种梦幻的水域称为“天池”、 “五彩湖”(或叫“海子”)。冰川湖泊大小相差很多,大者数十亩,小者一二亩,它们或深深地嵌在高原密林之中,或背依着险峰峭壁,地势煞是奇妙。“天池”四周冷杉耸立,春夏,杜鹃花临水摇曳,隆冬,螺髻山化为苍茫雪原,被封存在冰雪下的“天池”静静地等待苏醒……另外,当地人还用各种迷人的名字称呼它们,如“甘海子”、 “金海子”、 “姊妹湖”、“迭翠湖”、 “黑龙潭”、 “珍珠湖”等。顾名思义, “黑龙潭”形如圆砚,水色如墨, “甘海子”则呈棕红色,盛在杯中宛如香郁的浓茶。还有一处神奇的“石海子”,是由5片湖泊紧紧相连而成,湖底皆为棱柱形
< 1 2 3 ... 166 167 168 1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