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朝儒消长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统治秩序   玄学清谈   国子学   最高权力   刘裕   思想文化   儒学   门阀士族   专制君主  
描述: 玄学是门阀士族的意识形态。在门阀专政的东晋社会,玄学一枝独秀。东晋的玄学家们虽然在理论上无所建树,但他们身居显职,口吐玄虚,手挥(?)尾,大扇风,以至于“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随着东晋
“四”:章太炎的“新经学”构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四   四玄   章太炎   克己   无我   忠恕  
描述: 经"和龚自珍的"六艺之配"等。晚清章太炎也通过回归原典的方式,以《周易》、《论语》、《老子》和《庄子》建构了"四"经典系统,并为"四"建立了"域中四圣"的传道谱系、"无我"的一贯道体,以及忠恕、克己、绝四等修养工夫论,从而将儒释道思想融通为一,形成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经学,即四玄学。
玄学不是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学渊源   司马氏   高级官员   裴松之注   魏晋玄学   唯才是举   三国志   儒家   门阀士族   豪强地主  
描述: 以前,人们总认为魏晋玄学是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魏晋玄学虽说是士族哲学,但并不是士族的官方哲学。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有派別之分。从身世上讲,一部分士族是由汉代的豪强地主、高级官员、儒门大族演化来的,这部分人名望高贵,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势力。一部分人则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在汉末的大动乱中,靠着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逐渐升发起来的。从思想上讲,前一部分人是世代儒学,具有家学渊源,自幼习礼读经,对儒家名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后一部
从东汉后期文学看儒境界——兼论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思想环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人生境界   道家思想   政教   魏晋玄学   人格   理论根源   社会生活   中介环节   作用观  
描述: “为文之术,首在治心”。由东汉后期文人作品中表现出的心态变化、审美视角变化和作用观念的变化,推衍出一种异于汉儒正统观念的“儒境界”。而这种“儒境界”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构造,则又成为由汉代经学向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和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盛唐精神   文人个性   玄儒合流  
描述: "盛唐精神"是在对"魏晋风度"进行完善、修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范式.从文人个性和儒关系的演变来看,自然适意、脱俗求奇以及心灵需求的多样化构成了它最重要的三大特征.在盛唐文人
《周易正义》的宇宙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正义》   宇宙生成论   宇宙本体论  
描述: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作为《五经正义》之一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的重要之作,该书虽然以魏玄学家王弼、晋韩康伯之注作底本,且疏不破注的思想也确实起着一定程度的作用,但该书还是力图对王弼的玄学易进行纠偏,序言中先以辅嗣为本,必以仲尼为宗的编撰宗旨,表现出试图融汇儒道、贵无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学术倾向,其中宇宙观方面的纠偏倾向是其立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汉晋对孔子礼乐思想的阐发与拓展——以《论语》及汉晋《论语注》为考察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本性   孔子礼乐观   礼乐教化  
描述: 孔子的礼乐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主要特色为强调礼乐教化与凸显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而汉魏经学家和魏晋玄学家大多通过征引、阐发、注解<论语>文本,分别从各自的儒道经传诠释立场出发,结合汉晋之际的社会政治现实,对孔子礼乐观中内在的意蕴进行了多方位拓展,前者重点肯定和阐发了孔予礼乐观中社会政治层面的礼乐教化思想;后者以道释儒,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及因顺人自然本性上的伦理情感,才是礼乐的本源与根据.
美籍华人沈善宏教授来山大访问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纽约市   美籍华人   教授   学术报告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宋明理学   东西方艺术   比较研究   中国绘画  
描述: 1985年12月11日至20月,美籍华人、美国著名美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艺术系教授沈善宏来我校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访问讲学,作了三次学术报告。沈教授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尤其是对儒、道、佛、及宋明理学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都有相当的研究,造诣较深;对东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以及对西方近现代
儒佛关系及其对现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化建设   《中庸》   佛学   佛教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本体论   儒学   儒家   儒佛关系  
描述: 佛学作为一种异域文化,自传入之日始,即是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一种挑战。将儒、佛两学挑战、应战的关系,置于社会历史的座标之上,才能理清其错综复杂的变化过程。佛学在永嘉之乱后,以填补儒学空白、迎合玄学思潮的形式,在传统文化中赢得了与儒、道鼎立的地位。儒家坚持排佛,促使佛学完成了其向儒、道靠近的中国化历程。宋儒调整了儒佛的关系,以“修本”为宗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并融汇佛道两学,建构起天道性命合一的本体论理学体系,终于在学理上超越于佛道之上,完成了儒佛在社会角色、社会功用上的定位。儒佛关系的现代启示在于: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必须先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然后才能达成主客融为新体、中西尽为我用的创造性转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