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蜀汉法制“义”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蜀汉法制     汉晋之际  
描述: 的经学、律学对汉魏以降乃至隋唐的法制影响至巨,历代学者每苦于文献无征,只好付之阙如。而史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与法律之学的瓜葛相连。以去汉未远的蜀汉为样本,对其法制与学之渊源作一个微观的考察可知,蜀汉文教制度之儒风蔚然,法治政策之宽严相济,可谓深得学三味。
南阳玄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休闲读品(天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去南阳,目的是拜谒汉代两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张仲景的墓庐。他们都是南阳人,年青时曾游走四方。据说老后回归故乡,故乡人民为之立祠,永资纪念。南阳是座古城,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便于此设置南阳郡,早始皇帝统一四海约五十余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诞生于此地,带着一帮老乡打天下,成功后分封的功臣多数是南阳人。在依靠乡亲方面,刘秀颇似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但与高祖不同的是,刘秀雅好儒事,重视文化,开国后大办教育,以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痒序盈门",南阳时称"帝乡",是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城市,皇亲贵戚多聚于此,为教育其子弟,学校亦甲于天下,形成汇聚读书人的大环境,史称,南阳士人之多,为其它郡国无法相比。张衡、张仲景以及后来的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中浸润出来的杰出人物。
三、清代三儒:、莫、黎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三、清代三儒:、莫、黎
大师通人,名士风流:《世说新语》及刘注中的文学形象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写作(上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知几   先儒   高密县   北海郡   名士风流   古文经学   形象解读   《世说新语》   经学史   后代学者  
描述: ,字康成,东汉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高密县)人。他遍注群经,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大成,是中国经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后世称之为"经神""公"等,称其学为"学"。在当时以及对后代学者都
《傅子》《傅集》辑注
作者: 赵光勇   王建域   来源: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西晋时代   注解   中国   《傅子》   《傅玄集》   政治思想史   注释  
描述: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著作《傅子》是其以儒为主思想的体现,《傅集》是其文学家创作成就的体现。两部著作在流传中散佚不全。明清以来的学者进行辑佚校勘,取得一定成就。本著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茶界故弄玄虚否?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喝茶解渴,品茶舒心。泡茶倒来倒去,倒中有道;喝茶拿起放下,其中有禅。 茶与心的交融是属于个人的。现在,茶艺传达给人太多的东西,例如儒、释、道、太极、武当、琴、香、剑等等。把原本茶的简俭变得复杂起来,奢华起来。许多茶的文字,似乎也越来越虚玄,例如研究陆羽其人,不惜以小说笔法脱离时代的进行臆测或加以神化。
西晋风与咏鸟赋的意象创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逸鸟”意象   玄风   “儒鸟”意象   咏鸟赋   “玄鸟”意象  
描述: 谈玄之风始于正始年间,持续至东晋末期。风对两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风影响,西晋时期咏鸟赋的创作较为繁荣,其意象类型主要有:"玄鸟"意象、"逸鸟"意象、"儒鸟"意象等。三种鸟意象的出现显示出西晋时期的咏鸟赋创作既与政治密切相关,也与当时玄学风气密不可分。
扬雄眼中的道家思想——以《太玄》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太玄》   道家思想  
描述: 《太玄》是西汉扬雄所著,它是一部形式模仿《周易》,但同时又杂揉了儒、道、阴阳三家有益思想的著作。而扬雄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则是由当时西汉晚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君王的喜好以及扬雄自身的遭遇所决定的。因此,试图从宇宙构型,""——宇宙本源论,""——宇宙运动的规律与继承三方面入手加以分析。
玄学的儒学旨趣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士人   名教   经学   玄学   自然   儒学  
描述: 风之起,儒道齐一;其后吸纳佛学,文化勃兴。魏晋名士虽多好老庄,然玄学产生、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实乃均致力于调和理想名教与现实人伦,其中更开发了中国人的思辨能力,以独特形式为重振儒风躬身先行。
民国文书《元明真》大意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圣灵光   万脉皈宗   《玄元明真》  
描述:元明真》是民国时期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宗教文书,该书主张三教合流,具有民间宗教性质,民国后几乎销毁殆尽,仅有极少复印本残留民间。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