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地缘:文化之链——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生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中国传统文化   浙东文化   历史文化传统   越文化   鲁迅   思维方式   文化联系   章学诚   浙东学派  
描述: 鲁迅之被称为“民族魂”,决定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深刻联系,这种联系是怎样形成的呢?鲁迅的全部著述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古代儒、释、道、墨、法等思想的精华;但是,如果将此视为一种对这些传统思想因素的简单积累与综合,其结果必然失去了鲁迅。因此,探讨鲁迅怎样以他特有的个性方式形成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就成为研究得以展开并深入的关节。 显然,这里涉及到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旧序中反复强调,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往往对于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思维方式的变革则要求我们,在大量现象事实的材料中,找到最能体现鲁迅个性特征的典型现象,并以此为“中间环节”,深入到具有本质性意义的与传统文化联系的个性方式之牛;而要找到这一“中间环节”,个性化的研究就显得至为重要。 提出个性化的研究,不仅因为这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个性化研究,的客观依据,就存在于研究的对象——鲁迅自身。
构建中国艺术思维的宏观理论体系:《中国艺术思维流论稿》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思维   思维流   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论稿   学术专著   中国艺术   宏观理论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  
描述: 金丹元教授是位著述颇丰的年轻学者,他从前几年出版的《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直到后来的《禅意与化境》、《儒风化雨》等学术专著中,就基本形成了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风格,那就是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最近,又读到他的新作《中国艺术思维流论稿》(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让人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艺术思维流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一书突出的地方就在于,作者试图从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资料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中国艺术思维流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去建构中国传统艺术思维发生和发展的宏观理论体系。全书从中国艺术思维发展的历程出发,从掌握和梳理大量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完人”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重义轻利   人格权利   人格平等思想   “真人”   天人合德   “完人”   理想人格   人格学说   儒家  
描述: 本文在对儒、道、佛三家的人格学说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是“至善至美”的“完人”。其基本内涵和特点是:天人合德,物我一体;内圣外王,修身治国;人皆可圣,自觉觉他;重义轻利,克己奉公;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完人”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人格化。它在塑造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催化华夏文明、提升人类品性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立足于时代实践,吸取和弘扬其中许多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颗粒,将有助于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人格;对其历史局限性和封建糟粕,则必须加以剔除。
论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   传统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   亚里士多德   实质分析   论辩方法   文化特征   墨家辩学   价值取向   形式结构  
描述: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墨家素以辩学著称于世。以往学术界主要从逻辑学角度研究墨家辩学,侧重于整理或挖掘其逻辑思想内容。以至于出现了将墨家辩学等同于逻辑学,甚至在比较逻辑的研究中,将墨家辩学看作是与西方传统逻辑相同的逻辑类型。笔者以为,这里涉及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问题。作为墨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墨家辩学从一个历史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它既与儒、道、法……等各家文化有某些共性的文化特点,也表现出本学派的文化特质。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以求对它作出更为合理而又全面的解释。 (一) 重效益、讲实用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以实践应用作为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是墨家辩学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之一,是传统的实用理性价值观的表现。
申纬之东人论诗绝句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诗   李朝   集卷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诗绝句   李齐贤   翁方纲   诗话   韩国汉文学   自注  
描述: 1 序韩国汉文学,与中国文学相表里,其历史已近二千年,特而韩国汉诗直隶于唐风,流风所至,蔚为风尚。而经过新罗、高丽两王朝,至李朝代(1392~1910),排佛崇儒,提倡中国传统文化,故文思与儒佛融合
'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儒学研究   孔子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创作   研讨会综述   国际研讨会  
描述: 由旅美社会活动家、台湾青年儒学会顾问陈王月波女士和南京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9月26日在南京师大举行。
学习借鉴古代道德教育方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教育方法   现代价值   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现代社会   学习借鉴   大学德育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教育   自我修养  
描述: 学习借鉴古代道德教育方法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上产生了以儒家为主干、儒佛道三教融于一炉的古老伦理型文化。这份深厚的文化遗产业已凝铸成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烙印。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东方儒学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儒学   儒家思想   朝鲜儒学   东方儒学   儒家伦理   新加坡   朱子学派   中国哲学   儒家经典  
描述: 东方儒学论纲蔡德贵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尤其是东方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所指的东方儒学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儒学文化圈国家的儒...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及其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易经》   主体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   道家思想   宇宙生成论   农民起义   知识分子   儒家  
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方化的主体,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如李锦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学基本上居于主干地位”。二是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主体,如赵吉惠“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第三种意见认为传统文化由儒、佛、道三家综合而成,葛荣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佛、道三家构成的综合性文化”代表了这种观点。上述说法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都有借鉴意义,但是从传统文化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又都有片面之嫌,或囿于文化表面形态,或忽视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甚而至于局限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难以自拔。其实,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是有其不同的主体特色的。在社会历史中,文化有其独具的发展曲线,这条曲线不仅可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可以作定性的断面分析。作为传统的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当时客观的社会存在,并且在文化的有机构成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先存在的后来会消亡,原先没有的后来会出现并加入。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决定某个时期文化面貌,影响社会各个文化层面,决定社会心理结构与价值取向并显示一定特色的主流文化,包括社会思...
老子价值观评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与“德”   创造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自然无为   价值悖论   价值观念   “自然”   价值取向   价值学说   负价值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架构表现审视,是以儒、道、墨、法为基架兼容他家的复合文化系统。就其作用表现考察,儒家无疑起着前引的作用、墨家和法家具有附翼的功能,而道家则起着制衡的作用。这种互动互补、错综消长的建构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既有冲撞和协调,又有交胜和交用的相当稳定和牢固的特殊格局。价值学说正是贯串此格局的一根梁柱。基于这样的前提认识,本文拟就道家学派之鼻祖老子的价值观,作一粗疏的评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