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由儒、释、道三家揉合而成 ,看似多有分歧、对立之处 ,实质上根本上存在着深刻的统一 ,即在思维的最高层次上都强调“一”和“中”的理念 ,“一”与“中”正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东西方文化相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偏于向内的阴性思维模式 ,重觉性 ,带有艺术特征 ;西方文化偏于向外的阳性思维模式 ,重理性 ,富于科学品味。觉性与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双腿 ,中西文化互补、融合、汇流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
道儒佛与真善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   《庄子》   “大”   儒家学派   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   儒佛   孔子   真善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道家主真 ,其全部文化思想是以追寻道、体悟真为最高宗旨 ,其学说更接近于哲学。儒家主善 ,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底是伦理学的问题 ,美与真都附丽于善 ,是善的体现。佛家主美 ,追寻的是一种纯粹、深远的理想美 ,真即是世界本身 ,善则是上升到美的境界的手段与过程。道儒佛各自体现为真善美的本质特征 ,完善或完美地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结构的重新认识和把握 ,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徐复观──无畏护义是真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主义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思想   徐复观   反传统   文化哲学   自由主义   人文精神   忧患意识  
描述: 徐复观──无畏护义是真儒
舜文化与儒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继承性   宗法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   孔子   核心范畴   封建社会末期   儒文化   舜文化   个人道德修养  
描述: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人很容易想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文化。但儒文化的源头何在,恐怕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儒文化的母体应是我国人文始祖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换句话说,儒文化是从舜文化繁衍发展而来的。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印证。(一)中国素称礼义之邦。作为道德规范总和及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礼古已有之。舜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也是礼。虞舜极重礼,遵礼巡狩,修正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遵从三年丧期之礼,设立执掌五伦敦化的司徒和掌管祭祀礼仪的秩宗等。孔子《为政》曾说过“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讲的就是礼治的历史继承性,当然这种历史继承性是有增删损益的。这种继承无疑是舜文化中的礼治即德治精神,并传递给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孔子重礼,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孟子发扬而成孔孟之道,经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受到汉武帝的青睐,显其为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的统一思想,发展为两汉经学。后虽经佛道文化的冲击而渐隐,但因中国宗法社会结构血缘性及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一以贯之”的传承,到宋代勃发,突兀出理学。在封建专制日趋腐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明清时期,伴随反专制思潮的出现,以维护君...
中国传统社会整合思想方法论的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整合   《易》   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思想   主导价值   以直报怨   矛盾因素   《道德经》   思想方法论   文化结构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社会整合思想,儒释道都推崇“执中”,并各有独特的方法论:儒尚则直而以礼合,道崇柔弱而以道合,同时儒道思想,加上佛教思想又互补,使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具有很强的整合特征,从而与主张律法至上的西方传统文化相区别
隐逸道士张三丰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明史》   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张三丰   儒释道   《明史稿》   正一道   全真道   《名山藏》  
描述: 明全真道士张三丰在有明一代备受朝野各界之推崇,成为自吕洞宾之后最富盛名的活神仙。之所以如此,除了其身上罩着一层神秘光环之外,与他自身的功德修养、隐仙风范及其顺应时代的宗教思想、宗教理论分不开。他一反当时僧道趋炎附势、邀封请赏之流弊,宏扬三教中人传统的隐逸风尚,以隐仙风范受到当权者的赏识与推崇。他高唱儒释道三教合一同源,极力附会儒学,主张三教归一,这正迎合了统治者的理想诉求,故能获取广泛的认同、接受和支持
我在“南华”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声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倒孔家店”   古代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会议   研究型大学   办学理念   《逍遥游》   教学过程   后殖民文学   通识教育  
描述: 台湾南华管理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只要到那里讲学一趟,它的鲜明特点便会使人难以忘怀。一到南华,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所有建筑,举凡楼堂馆舍,都有古色古香的名称,诸如“成均馆”、“学海堂”、“广学斋”、“通艺堂”等等。即以学生宿舍楼。教师招待所和图书馆3处主要大楼分别命名为“文会楼”“藐姑射”和“无尽藏”为例,就是各取自孔子《论语》、庄子《逍遥游》和唐高祖在长安化度寺设的“无尽藏院”名,意含儒、道、释学各有代表,表明学校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须知这所大学不是在刻意攀援古人、附庸风雅,而是出自明确的理念和构思的匠心。它就是要办出特色,成为精致文化的研究型大学,收古代书院的风格融于现代的教学过程之中。回想“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后,学界与社会常视传统文化为“落后”,甚至是现代化的“障碍”,故而废除旧书塾、举办洋学堂蔚然成风,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然则实行的结果也有弊端自然显现。其一是传授知识和研究学术的片面性:片面崇洋。讲古代文明时言必称希腊,讲现代文明时则言必称欧美,至于自己祖宗的东西,那是“对不起,忘记了”,仿佛我们没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未曾有过几千年的古代文明似的。可...
儒道释与唐五代词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论衡   中国传统文化   隋唐五代   儒学发展   唐五代词   佛教文学   道教   儒道释   儒家文化   文化思想  
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历来有三教之说。所谓三教,乃指儒、道、释三教而言。从产生或传入的时间看。佛教在古印度起源的时间极早,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开始传入中国;道教虽尊奉先秦道家的领袖人物老子为教祖,实则由东汉顺帝时期(126—144)的张道陵而创建,其始称五斗米教。可见佛、道二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大致相近的。
传统文化研究的鼎力之作——评《中国儒学史》七卷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   新儒学   儒学史   思想史   太平天国   文化研究   儒家文化   主导地位   中国儒学  
描述: 无庸置言,由于特殊的历史土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正因为如此,儒家和儒学,始终是治中国文化史、思想史者所关注的焦点。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时代固不必说;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从太平天国、改良运动到辛亥革命,如何对待儒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特区理论与实践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社会   现代文化   价值取向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三教九流和民间宗教、礼俗(正宗文化和民俗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儒、道互补为特点的多元结构。它由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层面构成,其中心理层面,或称观念文化,指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是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我国传统文化不仅仅保存在古代先贤典籍中,也不只是保存在古代历史建筑遗址中,如果那样,只能是湮灭了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流延下来活的东西,它既是经、史、子、集,也是万里长城,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传统文化中,承载一定文化意蕴的物态东西可以成为过去灿烂文明的历史纪念品,但传统心态却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仍然保留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它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的土壤,任何试图对它的超越和挣脱都显得步履艰难。一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革命,它在一个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近十几年,商品大潮的冲击几乎改变了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情感与理性的、金钱与良知的、心灵与肉体的等冲突日趋激烈,传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