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法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中国传统文化   君臣父子   儒道互补   仁政   德治   儒法互补   法家   儒家   血缘伦理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存在着儒道互补、儒释互补,而且存在着儒法互补。儒家是要“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法家则要“正君臣上下之分”,两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同而己,即所谓“同归而殊途”。儒家标榜仁政和德治,着重从血缘伦理方面来区别亲疏贵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形态   人类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轴心时代   发展演变   中国文化传统   春秋战国时代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已经形成。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它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颇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动力接连不断、哲学慧根日益萌发的精神源泉。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九流百家的激烈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诸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儒、道、法三家取得明显的优势,成为后来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试析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邵雍学说的不同命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毕达哥拉斯学派   学说   分析精神   数学家   宇宙   邵雍   试析   象数学  
描述: 以古希腊文明为渊薮的西方文化和以儒、释、道为基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不同。西方文明是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都是数”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为思想发端,逐渐形成一种对形而上学的信仰和追求,逻辑论证和分析精神。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成为徬徉在西方哲学和科学界两千多年之久的“毕达哥拉斯传统”,一直沿续至今。对
论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化   中国传统文化   先秦儒家   批判继承   历史过程   道德力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想人格   传统儒家   中国儒家  
描述: 近年来,随着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传入我国,学术界有的同志开始以“需要层次论”“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有的同志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一种“片面道德力量型人格”,它忽视了意志力、道德力在理想人格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看法指出了伦理化、政治化的儒家遗留给我们的精神包袱,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有益于我们在批判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坚持在思想战线上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但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儒家有先秦儒家、汉唐儒家、
中国自古封闭说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   多民族   汉武帝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丝绸之路   思想核心   汉唐   文化结构   汉民族文化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亚洲本土内不断进行多民族的交流、融合,才形成如今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的文化结构。中华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在开放交流的状态中形成的。首先,就汉民族的文化思想核心的儒、释、道而言,其中的释(佛学思想)是汉武帝开辟西北“丝绸之路”后逐步从印度引进并中国化的。其次,明末以前,特別汉唐、宋明时
对有关“人文”之反思的透视——中、西方文化较低层次比较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际关系   资产阶级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中西方文化   人文学科   人文主义   古代文化思想   专制统治  
描述: 最近,在对中西方文化作深一步比较研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人文”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向来最讲人文,“儒”、“道”两家都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特点,应归之为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另一种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最主要的是“人本”,而不是“人文”。理由是“人文”亦即“人道”,而“人道”是资产阶级萌芽期提出的口号,与
1987年中国佛教研究概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华严宗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寺院经济   中国化   中国佛教   天台宗   禅宗思想   藏传佛教   汉地佛教  
描述: 1987年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较前几年有所发展,全年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特点是:在对中国佛教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儒、道、理学)关系的研究。因此,对具有中国佛教特点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的论述显得更加深刻,使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佛教能以在中国生根、发展的社会思想根源,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颇有裨益。是年十月在我国召开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次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出现“热潮”,文章较多。再者,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比较研究也有了相应的论文,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可喜现象,标志着对少数民族佛教研究的重视。现从佛教与民族
“文化断层”之我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断裂层   中国文化史   民族文化   西方文明   文化研究   文化断层   文化断裂  
描述: 在当前有关中国文化的讨论中,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我国文化史上所谓的“文化断层”或“文化断裂”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否存在“断裂”现象?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提法问题,而且涉及到有关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面,故不揣浅陋,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近年来人们提到的中国文化断裂层,主要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明朝末年的“反儒文化断层”,另一个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化上存在的“断裂层”。晚明时期,无疑是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极有色彩的时期。从明代中叶,王守仁高举“致良知”的旗号走上舞台,阐述“朱子晚年定论”,对传统的程朱之学提出不同的解释,到钱谦益低吟着“敢将零落怨天涯”,被清廷列入《贰臣传》,“姚江之学”风行天下。“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其间王艮、王畿,龙溪、近溪,讲学之风,遍及各地;李卓吾喜笑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