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和而不同 安乐哲儒学典籍英译研究
作者: 谭晓丽   来源: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籍   翻译   英语   研究   儒学  
描述: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引言;典籍翻译翻译伦理;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视角、态度和方法;辨异观同——安乐哲与合作者的儒学关键词英译等。
《论语》的篇章结构及英语翻译的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外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贯   衔接   翻译   《论语》   篇章结构  
描述: 的讨论从《论语》的篇章结构及其语篇连贯分析出发,主要通过对其篇章结构的分析提出与其英语翻译有关的几个问题,如书名的翻译,"篇"、"章"和"篇名"的翻译。本文的结论是:《论语》的篇章结构是衔接的,其意义是基本连贯的。
利玛窦在韶关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儒服   利玛窦   翻译   《几何原本》  
描述: 利玛窦被誉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他于1589年至1595年在韶关易僧服为儒服、翻译《四书》、翻译《几何原本》第一卷等,是他在文化与精神意义上融入中国社会的开始,也是中西文化系统地交融与传播的开始。
赵元益和他的笔述医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技史料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元益   翻译   医学著作   笔述医书   医书出版  
描述: 赵元益(1840—1902)自1865年起在江南制造局附设译馆翻译西书。毕生笔述和翻译西书十余种,以西医书为主,计有《儒门医学》、《内科理法前后编》、《西药大成》、《西药大成补编》、《西药大成
闲话《凡尔纳选集》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庚   《凡尔纳选集》   美术编辑   翻译   读者  
描述: 联合国资料给我的提示 记得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编辑出版陆石、文达的《双铃马蹄表》期间,有一天工间休息时,到资料室翻看报刊。在《保卫和平》1953年的合订本里,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则资料,说是某年全世界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是列宁的著作,共译成74种文字,居第四位的是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维恩(JULES VERNE)的书,用54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浅论翻译的“道”与“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中和   定”三学   和合   “吸     定功  
描述: 在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各大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概要的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他们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与翻译息息相关的儒释道哲学"中和"、"吸、放、定"三学及"和合"的新概念。在翻译研究中融入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有助于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大厦的拓展和改造。
游走于“科普”与“科幻”之间——鲁迅对儒勒·凡尔纳小说的翻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普   文学生涯   科幻   翻译   鲁迅   小说   凡尔纳  
描述: 鲁迅的文学生涯由翻译始,至翻译终,①并且一直“别求新声于异邦”,他曾写道:“创作翻译和批评,我没有研究过等次,但我都给以相当的尊重。对于经常被奚落的翻译和介绍,也不轻视,反以为力量是非
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理雅各   翻译   儒经   阐释   注释  
描述: 理雅各英译儒经是汉学界和翻译史上纪念碑式的作品,理氏译本在阐释、翻译、注释、绪论、文体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译者忠于原作、贴近原语、善为读者考虑;但理译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辜鸿铭论翻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理论   辜鸿铭   译者   翻译   译艺   译作  
描述: 辜鸿铭一生致力于中国儒经的英译工作,其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中国近现代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了辜鸿铭的翻译主张以及对翻译作品的评论。
一页之所见——伦福儒等《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112页翻译的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考古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方法   著作   翻译   西方   实践   研究所  
描述: 中国引入西方考古方法至今己八十余年了,中间有很多年看不到西方的考古学数据。十多年前开始有些外国考古理论翻译的文章和著作,但甚少牵涉到西方现代考古学的田野实践。翻译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著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