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李卓吾与利西泰万历中西超儒之晤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引述比照各种有关李贽与利玛窦于1599年至1600年间先后“三度”接触往来的中外文献资料,推论两人有所默契进而深交的特定时代与人文背景,誉之为“万历中西超儒之晤”,侧重于对李、利二位文化巨人之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引证和评述。利氏作为一位伟大的超越东西方界限的“西儒”,虽然融入明代儒家社会,却未能实现其超越儒家传统的个人理想;而李贽却是一位真正敢于“就正吾夫子于杏坛之上”的明代超儒,其思想影响及于明清易代之际,乃至成为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大军的一面旗帜。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仰   饮食文化   性格   苏轼  
描述: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
作者: 史海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仙方士文化   早期道教   儒学化   神学化  
描述: 秦汉神仙方士文化是孕育早期道教产生的重要文化要素。然而在以往关于早期道教的研究中,多注重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很少从神仙方士文化切入来研究早期道教。本文试图通过对神仙方士文化自身演变过程即主要指神学化和儒学化的考察,从而探寻为什么前赋文化要素恰逢在东汉后期能够整合为道教,在其整合过程中哪几种文化要素的参与影响了它的发展方向,在东汉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救世”的具有浓重现实主义风格的民间道教,而不是其它宗教。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确定了整体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第二部
侃侃而谈平常事:说话能力训练之我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实物   听众   语文教学   学生   说话训练   相结合   说话能力训练   三国时代   平常  
描述: 人们常以“唇枪舌剑”来形容辩论时言辞犀利针锋相对,象枪剑交锋一样。其实,言辞的威力有时比枪剑还大呢。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曾以其非凡的辩才“舌战群儒”,使张昭等主降派的人大惊失色、甘拜下风。春秋时候齐国的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多次以其巧妙机智的言辞有力地反击了楚国的恶意侮辱,其结果不但维护了自身人格的尊严,而且维护了他所代表的齐国的尊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无怪乎自古以来善
晏殊姜夔雅词比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晏殊   雅词   理学  
描述: 从词体观、题材、风格三方面 ,比较晏殊与姜夔的雅词 ,进而探讨理学对雅词发展的推动。在词体观上 ,理学“文以载道”观推动词体日尊 ,成为士大夫阶层抒发自身情志的体裁 ;在题材上 ,理学的影响促成词的抒情范围扩大 ,并使恋情词更为隐晦 ,写景词蕴含更为明确的情志 ;同时姜夔词“清空”风格的形成也与理学的间接影响有关 :理学援佛、老入儒 ,影响到姜夔萧然拔俗的人格、襟怀 ,于是理学倡导的“天理流行”的境界在姜词中就表现为“清” ,而“以物观物”的冷静态度在姜词中就呈现为一种“空”的境界
汉儒的道义承当
作者: 暂无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与时变化   以人随君   屈民申君   通儒   援法入儒  
描述: 较之先秦儒家 ,汉儒的道义承当 ,表现出“通时达变”的务实特色 ,以及视君王为儒道贯通者、儒经裁定者和大过不责君的崇君特色。建构封建社会的需要 ,知识市场的高度王权化 ,援法入儒的思想路线 ,是其直接社会根源。此种特色 ,有助于提高封建官吏文化素质 ,推进封建政治体制建设 ,并将曲高和寡的儒学推向全社会 ,为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奠定基础 ;但与此同时 ,又酿成流毒后世的士大夫急功近利卑俗人格 ,丧失了思想学术独立性。但汉儒毕竟还存在少数“不阿当世”的“志道”者。其利弊得失 ,值得当代知识分子深长思之
第三分会场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力资源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度文化   人力资源实践   企业人   人性善   员工关系   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人格文化   知与行  
描述: 企业文化的四大平衡董凡凡/湘财证券人力资源总监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对人性善的弘扬即人格文化,一是对人性恶的抑制即制度文化。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讲求四个方面,即儒与商的平衡、道与术的平衡,知与行的平衡及舍与得的平衡。儒与商在文明史中是互不相容的。在当代社会,懦商与世俗商人有本质区别。经商求正道,正道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在湘财证券的人力资源实践中,对客户负责丛承诺足是其一贯遵循的原则。
走近河南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发展与金融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上古时期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   神秘文化   中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黄河   河南省   建都  
描述: 上古时期,神州大地分为九州,河南属豫州,居九州之中,因而又有“中州”之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滔滔黄河之水正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州大地,孕育了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太极、少林等神秘文化,塑造了“儒骨道风”、忠义为本、厚道古朴的中原人格,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可以在河南探寻到文化的根源。河南是中国古代建都最多的省份,从夏、商、周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使河南拥有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河南有
德川时代儒者伊藤仁斋的“实”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伦日用   实理   功利主义   伊藤仁齐   实感    
描述: 日本德川時代儒者伊藤仁齋在整個日本儒學史中的重要性,乃在於他學問的反朱子學性格。仁齋的反朱子學性格,可見於其(一)、政治上群眾功利、事功的優先性(相對於朱子的個人道德心性的優先;(二)、人倫日用優先(相對於程朱的「格物窮理的優先性」);(三)、《論》、《孟》至上(相對於程朱的四書主義)等主張。若欲從整個仁齋著作體系中,找出一個仁齋與朱子二人對儒學的主張南轅北轍的根本歧路點的話,那麼,二人著作文獻中,漢字「實」字涵義,在中日語言問的微妙差異,可能是仁齋反朱諸多原因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點。這個論點的提起,主要是建立在「中日兩個民族所使用的漢文之間有著『表現語文』加上『思想義涵』兩重的落差性」的基礎上的。 仁齋在其著作中,充斥著諸多含有「實」字的名詞。而同一個漢字「實」字,日本語文與朱子學以降的中國語言相較之下,多出了日本特殊的社會背景、「功利主義」色彩;而少掉了本體論、形上學的氣味。特別是其中的「實理」一詞,雖然仁齋和朱子一樣,都在各自的學說體系中,對該一名詞賦與整個學說體系的基礎性的地位,但對該詞所賦與的義涵,仁齋與朱子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仁齋將「實理」定義成絕對排除抽象形上的成份;而強調維繫人倫網路通暢的感情成份的重要性。從日語中所用的「實感(じつかん)」一詞所指涉的功能出發,建立起維繫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為首的一切生物間親愛和諧關係的「感情繫鏈」。擴而大之,在仁齋看來,一切道理的虛實真假,唯有以賢愚不肖的所有人都能感知與否為準據;而聖人賢君地位的高下,每每以實際功利的大小為衡度的權標。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仁齋眼中,《論語》與《孟》、《學》、《庸》在儒門之學中不可同一等級而論;而文帝、唐宗在歷代賢君譜裡,可以比肩三代以上的堯舜禹湯。
儒佛会通与纯粹力动理念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絕對有   純粹力動   純粹經驗     絕對無   絕對意識  
描述: 本文試圖探討以純粹力動一理念作為思想之橋樑,以溝通儒家與佛教兩大思想體系的可能性。按就理論立場言,儒家是實體主義思想,其具有終極原理義的天道、良知,都是絕對有。佛教則是非實體主義思想,其具有終極原理義的空性是絕對無。雙方的對立性很明顯,不易溝通。本文提出「純粹力動」一理念,作為表示終極原理的絕對有與絕對無之外的另一表述式,它一方面可以綜合絕對有與絕對無的殊勝性格,如運動性與虛靈性。同時亦可超越或克服絕對有與絕對無思想所可能向極端處發展而出現的流弊,如常住論與虛無主義。另外,本文又檢討京都學派所提的「自我淘空的神」的說法,認為不能成立,不能消融基督教的實體主義思想與佛教的非實體主義思想的矛盾。二者的會通,仍需在純粹力動哲學或現象學的脈絡下成立。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