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诸子公私之辨的本义及其政治哲学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规范   先秦诸子    
描述: 从"""私"的用法及其相关的词语和命题来考察先秦诸子公私之辨的本义,可以很好地澄清人们对先秦诸子之公私观念的误解。就公私之辨而言,儒、墨、道三家皆把政治的公正性建立在天道无私的基础上,其具体论证则
略论关公与关公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公   关公文化   关公崇拜  
描述: 关公的原型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属下关羽,忠于刘备,勇武善战,驻守徐州与襄阳,后兵败被杀。他的真实形象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作为英雄人物被纪念,另一方面受到许多朝代的加封逐渐被神圣化。同时,关公作为一个被赋予了"忠、义、仁、信、勇、智、礼"等诸多精神内涵的文化符号,其形象在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中得到多次的重塑。作为儒家的武圣人、佛教的伽蓝神、道教的崇宁真君以及民间最为灵验的正义、助学、赐福与助财的庇护神,关公得到了儒释道三教的认同与接纳,成为三教合一的神灵。在当代,关公及其文化意蕴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着力开发的厚重资源,不仅是山西运城、湖北当阳与河南洛阳等地争相挖掘利用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而且日益成为遍及全国乃至于世界各地的山陕会馆、关帝庙以及与其忠义相关的文化品牌。
商丘与“中华圣人文化圈”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圣人文化圈   商丘   元典文化  
描述: 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和孔子的祖居之地。在中国“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商丘为圆心形成了儒、道、墨等元典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商丘及其周边的区域也成为中华圣人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圣人文化圈现象的出现,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古代商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这种文化现象对于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孔子礼的三重功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用   孔子     政统   道统  
描述: 学界一般认为,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思想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仁发明斯道,从而为礼乐找到了一种内在根据。其实,这只是孔子创新思想内的一面,就外王一面来讲,孔子还做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追随前人,对礼乐
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
作者: 张岂之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孔子   忧患   经学   儒学  
描述: 孔子的很多重要思想已经成为中华儒学的共同准则。在"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影响下,荀子的名篇《天论》将其阐发得更为深刻而清晰。孔子将为""的标准与利"民"联系在一起,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儒学思想的发展;其
“洛阳问礼”与邹鲁儒学文化寻根谫论
作者: 郭树伟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邹鲁文化   孔子   河洛文化   “洛阳问礼”  
描述: 西周之初,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举措实则是对夏、商以降河洛文化的整理,而周公封鲁则为河洛文化东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春秋战国之际,容纳吸收了邹鲁文化品质的河洛文化以儒学的新面目出现,孔子的"洛阳问礼"具有邹鲁儒学的文化寻根意义。"道术为天下裂"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必然发展,孔子师徒集河洛文化担当意识与邹鲁文化建构意识双重文化品格于一身,孔子"删诗定礼"是河洛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孔子之后的儒学实际上是邹鲁文化和河洛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河洛文化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
“子思之儒”著述辨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子思之儒”   《孝经》   著述  
描述: “子思之儒”主体思想相合的《性自命出》等出土文献可认定为“子思之儒”的作品;不能把明显作伪的材料当作“子思之儒”的作品。据此,“子思之儒”的著述应当包括《礼记》四篇,郭店楚简《五行》《穷达以时》《鲁穆
王弼著述的性质及其思想来源的再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诠释学   名思想   魏晋玄学   黄老   王弼  
描述: 王弼的《老子指略例》与《周易略例》较为系统地阐论了其诠释原则,而《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论语释疑》则是其诠释原则的具体实践。作为释经之注,王弼的著述主要在经典的框架之下展开,同时又不无前见的制约与创见的闪现。王弼的著述又显然不止于诠释学的探索,它有更为高远的终极追认与政治关怀,这又是与其“举本统末”的指导思想相契合的。王弼思想有多元的来源,其中道、儒两家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资源。而名思想、黄老思想与王弼思想的联系过去认识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既立足于“本”,亦着眼于“末”,说玄学没有现实关怀并不公允。但毕竟它在具体政治行为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它对当时政治、社会的直接干预是有限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