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论语》中孔子“和”的生命意识
作者: 崔尧   甄杰   来源: 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际和合文化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论语》  
描述: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并把这种"和"的精神运用到他的生命意识中,形成了以"和"主要特征的生命意识。尊重人的生命,重视个人特性的发挥,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的基点;要爱人、为人要忠、处事要信,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的目标。
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
作者: 朱俊艺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鬼神   孔子   《论语》   天命  
描述: 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念一直是讨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孔子个人的信仰,还决定着孔子之后整个儒家对待天命鬼神的信仰和态度,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哲学和宗教的基本问题。 由于从梁启超以来认为“儒教非教”,陈独秀又说中国古代是“无宗教国”,《论语》中许多话就被解释为无神论的,至少是孔子怀疑鬼神存在的证明。而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仍主张孔子对鬼神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是不信鬼神的。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孔子信仰鬼神,并且态度十分虔诚。这些表明,应对孔子的天命鬼神思想做进一步的研究。
孔子学习观的现代启示
作者: 王大林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学习观   《论语》   君子  
描述: 孔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圣先贤,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无穷智慧,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纵观孔子一生,他胸怀大志,笃信好学。从十五岁起,他就“志于学”(《论语·为政》①)。此后,他更是无处不学,“每事问”(《八佾》),“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为了“复礼”、“归仁”(《颜渊》)、“弘道”(《卫灵公》),直至晚年仍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地学习。可以说,正是由于终身好学才成就孔子的卓越。 当今时代正呼唤我们向孔子那样终身好学。因为我们生
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研究: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文本
作者: 司月秀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孔子家语》   素质教育  
描述: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已渐成共识,但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寻求新的理论资源。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相关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我国千百年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这些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那里。在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胚胎和萌芽,可以为现代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孔子自称“述
浅论孔子仁的思想:以《论语》为中心
作者: 朱周斌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描述: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把“仁”从单纯的道德意义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对“仁”作了系统的省察和思考,从而对“仁”进行了全面的界说。本文以《论语》为中心,运用文献学、诠释学和哲学分析的方法,从“仁”的字源学意义分析出发,阐述了在孔子仁学思想确立之前,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思想演进过程,并进一步总结概括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要突破。本文认为,孔子对“仁”的这种思想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孔子赋予“仁”以丰富的内涵,分别从人、爱人、孝、知、礼、天等多个角度来阐发和诠释仁,并对其内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通俗简练 瑕不掩瑜:评戴维·亨顿的《论语》和《孟子》英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子》   《论语》   儒经英译   亨顿  
描述: 迄今为止,国内对儒经尤其是《论语》的英译讨论甚多,可是说到《孟子》尚无人问津。自理雅各以来,在西方出版的《孟子》英译本已近10部,其中戴维.亨顿的译本以通俗、流畅、简洁而独标一格。在国内学界致力于大规模地向外译介中国文化典籍的今天,亨顿的儒经翻译策略和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试论《礼记·仲尼燕居》对古礼的阐述——兼论《仲尼燕居》与《论语》论礼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礼   比较   《仲尼燕居》   《论语》  
描述: 《仲尼燕居》是《礼记》中专门论述古礼的重要一篇文章。该文论述了古礼的四大内容、三大特征和三大功能,是孔子一系的著作,而《论语》则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通过《仲尼燕居》与《论语》论礼的比较,使我们更能了解孔子对古礼的基本观点。
儒家自我称呼新探
作者: 丽·伊·戈落瓦乔娃   来源: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先秦学法   学派命名   《论语》   儒家文化  
描述: 1.儒家派命名的来源不像道家、墨家、法家那样一目了然。自汉代时儒家学士为释之绞尽脑汁,而至今儒家自称尚未猜测的秘密还是引起现代学者的注意。简述历来存在的对儒字意义的主要解释,本文作者求助于河北
孔子的言语行为研究
作者: 王忠磊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   孔子   《论语》   儒家  
描述: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蓬勃开展,儒家思想倍受关注,各种有关孔子言语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蔚为壮观。可是,稍作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成果多从哲学、伦理和文化角度展开论述,从语言学角度,尤其是从现代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孔子言语的成果廖廖无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对《论语》中孔子的519次言语行为做了系统分析,展现了一位作为卓越言语实践者的孔子。 本文首先根据《论语》中大量的言语事实,总结出孔子的语用观,认为孔子的语用观与人们日常使用语言无关,只限于伦理政治一类大
《论语》中孔子的传播思想研究
作者: 马宏艳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本土化   仁礼传播   孔子   《论语》   文学传播  
描述: 孔子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先驱,他处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转折点上,他在塑造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思想家所不能比拟的。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接受的东西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和最久远的烙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传播结构及其特点,也就是要了解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孔子的思想。 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传播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传播思想所体现的文学价值:一、孔子的生平及其传播活动;二、孔子仁礼两大核心传播思想;三、孔子的文学传播思想;四、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