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孔融“儒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安七子   孔融   后汉书   “非儒”   曹操   思想变迁   仲长统   《论语》   天人感应   品评人物  
描述: 论孔融“儒变”李培栋孔融在文学史上被列入他本人肯定耻与为伍的建安七子”之首席[],而在思想史上则总被忽略他曾起过的历史作用;他又不幸生为孔子的甘世孙,因此在生前身后多次遭受到特殊的毁誉荣辱。孔融其人,题有余义,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化变异的一个生长点视之...
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偏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束主体   《太平御览》   中庸   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思想   宗法等级   孔子   《论语》   儒家八派   原始儒学  
描述: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论孔融“儒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安七子   孔融   后汉书   “非儒”   曹操   思想变迁   仲长统   《论语》   天人感应   品评人物  
描述: 论孔融“儒变”李培栋孔融在文学史上被列入他本人肯定耻与为伍的建安七子”之首席[],而在思想史上则总被忽略他曾起过的历史作用;他又不幸生为孔子的甘世孙,因此在生前身后多次遭受到特殊的毁誉荣辱。孔融其人,题有余义,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化变异的一个生长点视之...
读儒一得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折中主义   儒家思想   卫灵公   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   儒家学说   维护国家统一   国家大统一  
描述: 读儒一得陈明绍列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前551-前479)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实质上是"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化的主体。时至今日,儒家学说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特别是儒家主张协谐...
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偏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御览》   孔子   “礼”   《论语》   儒家八派   思想方法   道德学说   原始儒学   “中庸”   “仁爱”  
描述: 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偏离丁原明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休:”(《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懦”(《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
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偏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束主体   《太平御览》   中庸   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思想   宗法等级   孔子   《论语》   儒家八派   原始儒学  
描述: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从《论语》看仁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与人的关系   “爱人”   孔子   春秋时代   “复礼”   《论语》   仁学   自我修养   人与人关系   精神境界  
描述: 从《论语》看仁学梁银林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孔学即仁学,这是今天人们所达成的共识。但是,仁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仁学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却众说不一。《韩非子·显学篇》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这种“分”固然有继承发展的一面,但也有打孔子旗号而另作文章的一面...
颜之推论老而好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人口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秉烛夜游   《易》   公孙弘   皇甫谧   《论语》   颜氏家训   四十岁   颜之推   《春秋》   荀卿  
描述: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列见者也。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