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学基本精神与中国书画表现关系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基本精神   道学   传统文化精神   艺术作品   民族文化   中国书画   文化本体  
描述: 中国文化艺术史演绎的特征。这反映了中国书画现状对民族文化精神回归又一次省悟的重要现实主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第一段]
徽州家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州文化   启示作用   家族文化   中国文化   延续性   兴衰史   中华文明   民族文化   文明传承   文化复兴  
描述: 中华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延续性。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实赖民族文化的支撑。发扬光大徽州文化,是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工作。徽州古村“文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作用?成于“儒”,败亦在“儒”,徽商兴衰史值得研究。再读黄宾虹、叶显恩,仍是受益匪浅。[著者文摘]
弘扬民族艺术 发展当代艺术教育——“2005杭州·艺术教育高峰论坛”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教育事业   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蔡元培   经济全球化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元化  
描述: 为交流艺术教育领域研究成果,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杭州·艺术教育高峰论坛”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办,于11月6日—7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艺术教育经验、探索艺术教育的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四十余所艺术院校专家、学者。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说:“浙江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古越先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把教育放在国策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尊师重教成为浙江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和发达的教育事业使得浙江成为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千百年来,浙江不仅大家硕儒辈出,而且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艺术领域都是代有才
朝中图书交流瞥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文历算   朝鲜学   图书   明朝   汉译   清朝   西学   民族文化   朝鲜王朝   文化圈  
描述: 汉民族的文化加以再创造的历史性努力,形成了今天有别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独立的文化。朝、中往往被视为同一文化圈的两个国家,其文化属于儒、
中、朝、日道教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   宗教意义   中国道教   日本文化   民族文化   民间道教   道教研究   道教思想  
描述: 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中、朝、日道教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深刻认识三国的文化很有启发意义。这三国道教文化的相同点就在于:其道教文化的建树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三国道教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
关于《文心雕龙》弘扬人文精神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相结合   民族文化   魏晋思潮   文学本体论   主体意识   人文精神   文学现象   民族思维   儒家传统  
描述: 本文独辟蹊径,从探究《文心雕龙》的首、尾篇《原道》、《序志》入手,认为《文心》一书并不止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处处表示作者对“人文”的看法,旨在强调、发扬人类的性灵。刘勰对文学、文章的研究是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的。“人文”是一个历史概念,包含对传统的继承与更新两个方面的内容。刘勰以“望今”“参古”的慧眼,融汇了魏晋以来广为流行的儒、道、玄的思潮以及佛家的“因明学”,为民族思维开拓了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道路。“人文”的内涵有表层与深层之分。刘勰为弘扬“人文”而将探求深入到心理层次,综合“言志”与“缘情”以强化人文的主体意识。
论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修养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阳楼记》   儒家思想   中学语文教学   教育教学   民族文化   《论语》   程朱理学   中学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修养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李政道曾说 :“一个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不会发展的 ,但是 ,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文化也是没有前途的。”美国的英格尔斯也曾说 :“从历史发展看 ,现代化倾向
对《论语》《墨子》中所论“民”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封建统治者   《墨子》   民族文化   《论语》   “民”   文化成分  
描述: 孔子、墨子都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均为鲁人,所处时代大致相同。孔、墨所创的儒学和墨学在当时并称“显学”,影响很大。自汉武帝之后,儒学被推上了“独尊”的地位,而墨学则日趋冷落。其实,两千余年扬儒抑墨,都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需
叛逆传统也是民族化的内容--兼谈本民族的现代电影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方式   叛逆   中国电影   现代电影   传奇性   民族文化   民族化   民族特色   电影艺术   传统文化  
描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电影的民族化或电影形式的民族特色即承袭中国古典诗、文、画、戏、乐等艺术创作显现的审美传统。艺军同志从这些方面入手,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时空、动态、传奇性、人物、意境、虚实、含蓄、凝炼等审美范畴,深入地探索了电影民族化的途径,这对中国电影获得独无他人的民族品貌和华夏特质来说,无疑是一件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工作。然而,看到传统文化审美方式遗传给中国电影的营养基因,从而引起全力的承继,仅仅是民族化的部分内容,还应锐目审视的是:植根于封建社会,支撑着中华传统美学大厦的儒、道、佛三家文化意识中,有不少惰性元素还戕害着中国电影。关于这一现象,笔者已从《否定人的旧文化与功利性的文艺观》、《传统思维方式与一元化的个性压抑》、《文化虚伪与银幕虚假》、《传统的社会观与陈旧的银幕意识》四个方面
黎庶昌二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天地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夷之辨”   19世纪下半叶   责任承担   黎庶昌   先进思想文化   民族文化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亚历山大二世   民族思想   精神文明  
描述: 一、传薪者和窃火者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我到这里来,是因为在前贤黎庶昌先生身上,我看到许多使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感到亲切,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历史是严峻的,它将淘汰一切虚假的卑微的东西,而还一切真实的、崇高的可贵事物以本来面目。黎庶昌可以说是中国土大夫最后一代的杰出代表。他具有中国主体文化传统的本色风格,又带着他那个时代的特点。黎庶昌积极人世,爱国代民,这是儒家人溺己溺,以天为己任的一面的传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上书言事,痛陈时弊,在万马齐暗的年代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一点上,他也可以说是鲁迅所指的,中国历史上那些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坚持理想、不惜牺牲的民族的脊梁。而黎庶昌又远远没有局限在中央帝国“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里。他属于第一批睁开眼看世界,并且把世界上的真实情况告诉给国人的先进者。19世纪下半叶,随着海上交通的开辟,来叩中国闭锁国门的,既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地,也有欧风美雨的另一种文明,在内忧外患和东西文比撞击之下,出现了一代为古老中国在新的世界上寻找位置、探索出路的人们,其中就有黎庶昌。黎庶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然而他和我们今天知识分子的心是相通的。有许多他在那个时代做到的事,对今天的我们,还...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