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关于儒教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学   学术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   魏晋南北朝   文化人类学   中国宗教   宗教文化   发展演变   综合研究   佛教的中国化  
描述: 关于儒教的研究余敦康儒教的名目古已有之,但能不能算作一种宗教,在宗教所内是否应设立一个儒教研究室,这两个问题性质不同,却相互关连。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作肯定的回答,则宗教所设立儒教室进行专门研究,自是理所当然。反之,如果儒教并非真正的宗教,只是指把儒家的...
魏晋南北朝儒佛交融的历史原因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魏晋南北朝   南北朝时代   隋唐   中国文明   儒佛交融   中印文化   公元   儒学   文化思想  
描述: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的。”①社会的动荡常为文化思想展示出相对广阔的驰骋原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政治、经济乃歪社会,较之秦汉、隋唐虽显失落,但在文化思想领域由于中印文化的且争且合,一时奇峰竞起,异彩迭现,而成为中国文明的史页上,一颗辉煌而沉甸的“怪叹号”。本文试就此时期儒、佛交融的历史原因做一大致的探讨。一、灾难的历史环境与两种力量相当的文化态势。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割据的年代,战乱频仍,政权交替频繁。从公元185年到公元589年,长达四百余年的历程中只有西晋为时仅24年的短期统一(公元280—304年),而在这仅有的二十来年的统一中又包含了长达十六年(公元291—30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和随之而来的诸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黄巾大起义被镇压后,北方“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人”②。官渡之战后,中原“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③。八王之乱,所致祸难,更是振古未闻。据《晋书》卷59《传论》载,其时西晋“帝京寡弱,狡寇凭陵,遂令神器劫迁,宗社颠覆。数十万众,并垂饵于豺狼;三十六王,咸陨身于锋刃”。继之而来的“永
2007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礼堂隆重揭晓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间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政协   人物   魏晋南北朝   新中国   楚辞研究   屈原精神   文明   收藏界  
描述: 颁奖词:他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一个不知疲倦的行侠,一方通晓天下的神仙。他研究屈原,成果迭出,被称为“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他一生以屈原为榜样,践行屈原精神,纯真质朴,被誉为“当代屈原”。他的书法取法高古,充满金石味,深受收藏界人士喜爱。他在晚年编了一套最大的书,写了一篇最短的文。《商周文明》、《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隋唐文明》,集纳《四部文明》;正、清、和,儒、释、道,收藏世间万象。
李白与唐代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发展   李白   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   儒学思想   孔子   唐太宗   唐代   中国思想   唐玄宗  
描述: 一、唐代儒学的振兴中国的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至汉武帝时,才罢黜百家,定儒学为一尊,从此,儒学开始独霸天下。到了魏晋之世,以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为特征的汉代儒学,开始衰微,以庄老为核心的玄学盛行,打破了横行天下三百余年的儒学独尊的局面,同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中国思想又走向了多元发展的道路。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虽然处于低潮,已丧失了其垄断地位,但是,它的宗主地位并未丧失。因为历代历朝的皇帝,虽或尊佛抑道,或崇道抑佛有所不同,但是支持儒学的态度却是相同的。因为儒学三纲五常的君臣父子之道,是一切统治者藉以维持其统治的命根子。在儒、释、道三教纷争中,儒教的地位虽时有高下,但在实际中,儒教一直是占有中心的主要地位,而佛、道则处于辅助地位。儒家的经典,一直是各个朝代国家制定政策方针的依据和国家教育的法定内容;儒家的伦理道德,一直是社会
儒、佛、道“三教一体”的反动本质——批判少林寺的两块碑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少林寺   佛教   封建统治者   魏晋南北朝   批判   三教合流   精神支柱   儒家   中国古代思想史  
描述: 儒家、佛教、道教,都是中国历代反动封建统治者奴役和统治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魏晋南北朝以后,儒、佛、道三教就出现了合流的趋向。宋明的理学就是以儒家为主、三教合流的大杂烩。这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座深山古寺里保存了历代不少碑碣。其中像《三教圣像碑》和
《四部文明》缘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华文明   魏晋南北朝   感召力   禁书   爱新觉罗   智识分子   乾隆帝   四库全书   民族英雄  
描述: 忆在50年顷,余嘉锡先生(故友周祖谟教授之岳丈)一夕以病残之身垂顾荒居,谈及《四库全书》之汇书、纂书、毁书、禁书;并许我为并世之"有识之士",还说所谓"识"指"见识"、"学识"和"知识","知"之高明者曰"智"。余翁说:"文先生,你是我心目中罕见的‘智识分子’。"这位老辈使后生文某既惶恐又感激。正是这位老纯儒(他不是名流)不可磨灭的感召力,助我渡一切苦厄,乃至老来也不敢懈怠,遂立志修纂《四部文明》。
略论《文心雕龙》中的辩证法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著作   作家   《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   文学创作   内容和形式   辩证法思想   《周易》   魏晋玄学   情与采  
描述: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一部具有严密思想体系的理论著作.近来重读《文心》,翻阅有关资料,觉得论者对其理论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虽有所涉及,但评价得还很不充分.因此想就这个问题作些补充,以就教各位同行学者.刘勰文艺理论体系中辩证法思想的出现,有深刻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客观实践的产物.理论的产生、发展,总是同客观社会的发展联系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切观念和思维都只能是物质关系的产物,还应看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一部理论著作的出现的原因时,就不能忽视除经济之外的其他原因,诸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对这部著作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文心雕龙》时,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对它的影响比较淡薄,而历史积淀下来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则对它有着强烈的影响.诸如具有源远流长的儒、释、道思想和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玄学,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就非常明显.
论葛洪的道儒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   建功立业   道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   《抱朴子》   社会作用   社会背景   儒家   儒学   道儒  
描述: 论葛洪的道儒观
羲黄文化史话之十二儒、道、释的矛盾与统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史话   佛教   批判继承   《弘明集》   魏晋南北朝   中国文化史   矛盾与统一   羲黄文化   民主性精华  
描述: 羲黄文化史话之十二儒、道、释的矛盾与统一●李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又一个文化新高潮,呈现出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儒、道、释的矛盾与统一。随着佛教进入中土,道教的勃然兴起。对儒家必然产生影响。在若干年中三教(教化也)一直处于激烈的...
论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宗族   琅邪王氏   玄学名士   司马氏   魏晋南北朝   皇权政治   世家大族   中国古代社会   门阀士族  
描述: 一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魏晋土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所见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结构与封建经济发展潮流相结合的产物。魏晋士族,就其一个个的宗族而言,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经过一个更新过程而来,基本上保持儒学传统,或者兼染玄风,个别的已由儒入玄。他们在魏和西晋居于高位,被视作旧族门戶航磷宓牧硪焕?多属乘时而起的所谓新出门戶,不是来源于世家大族,一般都是习于玄学或者出入玄儒。他们的政治地位在魏和西晋迅速上升,入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